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103

※﹝第二、分别思惟分二:一、显十业道而为上首,二、决择业果。今初﹞

  第二分别思惟。所有的业都具有上述四个特点,现在再分两部分来思惟,一、显十业道而为上首,二、决择业果。业有很多种,可以略分为十类,叫十业道,“上首”就是最主要的。然后下面各别地来谈每一种业会感得什么果。

【如是了知苦乐因果,各各决定及业增大,未作不会,作已无失。彼当先于何等业果所有道理发起定解而取舍耶?总能转趣妙行恶行三门决定,三门一切善不善行,虽十业道不能尽摄,然诸粗显,善不善法罪恶根本诸极大者,世尊摄其扼要而说十黑业道。若断此等,则诸极大义利扼要亦摄为十,见此故说十白业道。】

  我们不是要离苦得乐吗?现在了解一切的苦乐一定有它的因果关系,主要的原则就是上面这四点。我们应该先从什么样的业以及它的果,去思惟观察而生起决定不移的、正确的认识,然后照著所知的道理,该做的去做(称为取),不该做的不要做(称为舍)呢?
  总的来说,能够使我们造好的妙行或坏的恶行就是身口意三门来决定,一切的善业、不善业很多,虽不能用十种业道完全含摄,但是世尊简单扼要地把眼前我们所对一切善法、不善法,最根本、最重大的总摄为十种,恶的叫十黑业道;我们了解这个不好,想办法把它断除,就会产生最大的好处、义利,把这些含摄起来,同样也可以摄成十个白业道。因此我们了解了业的总相以后,要趣入的最明显的大要,不外乎这十种,坏的方面叫恶业感苦果,断除了以后叫善业感乐果,一切义利的根本从此而起。

【《俱舍论》云:“摄其中粗显,善不善如应,说为十业道。”《辨阿笈摩》亦云:“应护诸言善护意,身不应作诸不善,如是善净三业道,当得大仙所说道。”】

  这里引两本经论,一本是《俱舍论》,一本是《戒经》。《俱舍论》说:把最粗显扼要的善跟不善业总摄起来,就是这十业道。《戒经》上面告诉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应护诸言”,这就是身口意三业当中的口业,“善护意”就是意业,“身不应作诸不善”,身不要作诸不善业,这是身业,如果能够断恶修善,清净身口意三业,就能够得到佛道,大仙就是佛。能够依大仙所说的道去做,就能够证得灭谛,灭除一切烦恼,痛苦就能彻底解决。从身语意三业当中再开出来,身有杀盗淫三种,语是妄语、粗恶语、离间语、绮语四种,意业是贪嗔痴三种,总摄为十种。

【由善了知十黑业道及诸果已,于其等起亦当防护,使其三门全无彼杂。】

  我们对这十种黑业道以及它所感得的果能够善巧地了解了以后,平常就要从起心动念的细微处努力去防护,使身口意不会被不善所杂染。真正的防护是从等起防起,等起就是做这件事情内心当中启发的因缘。平常我们心对境的时候,等起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自己不知道,习惯性地就做了,还有一种是自己内心很明显的欢喜或讨厌,通常不外乎这两种状态。
  现在我们仔细对照内心认真去检查一下,第一种是心里并没有刻意去想就这样做了,有没注意到自己常常有这种状态。举个简单的、实际上的例子来说,今天我在厨房看见有一个容器,上面几个字,可是这些字是上下颠倒的。或者我们拿书的时候应该端正地拿,可是有的人的习惯是随便拿,乃至拿成颠倒,他自己并没有辨别清楚。如果你去注意,太多地方就是这样,这是习惯性的,自己察觉不到,若察觉到,应该不会这样做。
  察觉不到的这个,好像内心当中没什么动机,他并不是喜欢把这东西倒过来拿,也不是由于讨厌这东西而把它倒过来,可是他就会倒过来拿。请问这是什么等起?前面我们刚讲过,《本生论》云:“由修善不善诸业,诸人即成惯习性,如是虽不特策励,他世现行犹如梦。”不管善业也好,不善业也好,慢慢地久了以后,习惯就是如此,那时候不要策励,一对境自然而然就现行,就像作梦一般不由自主,习惯性的就是如此,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会去做。
  这个等起就是以前你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所以我们现在有很多都是习惯性的动作。了解了这个特点以后,应该知道对我们不好的要努力改。可是我们有一点非常糟糕--会保护自己的习惯,因为自己也没感觉到,一遇缘它就来了。譬如打瞌睡,你注意观察,有的人说闲话的时候眼睛瞪得很大,叫他睡觉也睡不著,而该做事情的时候,他就打瞌睡了。他不会感觉到的,可是就会这样。在我们所有的生活中,这种状态都很明显,但不去注意根本不知道,因此在这里,我愿意在“等起”这两个字上面提醒大家。
  今天早上就有两个例子,我在办公室里面也看见一包传真纸,有人习惯性地把它拆开来,字很明显,却放颠倒了。其实平常太多这一类的事情,我不是责备他,只是透过这个事相感觉到我们人就是这样。做为佛弟子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意到了,就应该努力改。人最明利的是眼睛,意根虽然非常利,但是它很难缘到现量,缘出来的往往都是非量,这点先不谈。现在眼睛瞪得大大的,这么简单的东西放在前面竟会放颠倒,请问我们要想学深细的东西做得到吗?也许有人说:“哎呀,这是小事情!”我们现在就必须在小事上练习,正因为小事,做错没太大关系,譬如一包盐虽然你拆颠倒了,它并不会因此而味道改变,咸的变成甜的;但是经论上面讲的道理,如果你弄颠倒了,会产生什么后果啊?你希望离苦得乐,能够生天乃至成佛,结果变成离乐得苦,乃至上刀山、下地狱。所以必须要从小事上注意,使我们六根非常地明利。就像练字一样,一开始当然不允许在正式的招牌上去练,随便先拿一张草稿纸,练坏了丢掉没关系。有些人脑筋好像蛮好,可是就是粗心大意,我们要记得兔子跟乌龟赛跑的公案,千万不要凭借自己的脑筋灵,最后输也输在这个上头,这一点我在此顺便一提。

【习近十种善业道者,即是成办一切三乘及其士夫二种义利所有根本,不容缺少,故佛由其众多门中数数称赞。】

  要从起心动念防护起,努力去练习我们应做的十种善业道。古人说:修行的人,熟处转生,生处转熟。熟处就是我们以前一向习惯的十恶业道,要慢慢远离,生处就是十善道。我们都不熟悉、不善巧的,要慢慢把它转熟,所以这里用一个词--习近。如果能够把它转过来,善巧了知什么是黑业以及感得什么果,从内心当中努力去防护,使身口意不要犯,这个时候就变成十种善业。十善业道是能够成就从下中上所有一切应该走的道,及我们希望得到的两种利益的根本。两种利益就是增上生和决定胜。增上生是成就佛的报身因,决定胜是成就佛的法身因,诸佛是“二足尊”,这两样东西究竟圆满了,才真的是世间最珍贵的,我们所希望、祈求的就是这个。这个义利的根本就是从十善业开始的,决不可以缺少,所以佛在很多地方数数称赞。下面是引经证明。

【《海龙王请问经》云:“诸善法者,是诸人天众生圆满根本依处,声闻独觉菩提根本依处,无上正等菩提根本依处,何等名为根本依处?谓十善业。”】

  《海龙王请问经》有好几种版本,我们现在流通的《十善业道经》,就是《海龙王请问经》当中的一品。这部经说,诸善法是人天众生的圆满根本依处,它是根本而且圆满。这十样都做到了,在人天当中,你要得到的都能圆满。根本就是生到人天,但人当中也有很多长得残缺或贫穷等诸多不理想,这就是不圆满,这里是不但得到人天身,而且样样圆满。再向上,声闻、独觉的根本依处也从十善业开始,而且不但是声闻、独觉的根本依处,也是佛菩萨无上菩提的根本依处。对境的时候止住十恶业,你能够挡住它,这就是十善业。不只说出道理来,下面还用种种比喻,是表示强调,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咛教诫。

【又云:“龙王,譬如一切聚落、都城、市埠、方邑、国土、王宫,一切草、木、药物、树林,一切事业边际,一切种子集聚,生一切榖,若耕若耘,及诸大种,皆依地住,地是彼等所依处所。龙王,如是此诸十善业道,是生人天,得学无学诸沙门果,独觉菩提,及诸菩萨一切妙行,一切佛法所依止处。”】

  经上面龙王问了一个问题,佛回答说:就像一切的聚落(就是普通的乡村)、都市或城邑,乃至大一点的国土、王宫,这些主要是人聚集的地方,以及所有的草木、树林,所有我们能做的一切事情(边际就是所有的一切,没有一个例外),所有种子的集聚,出生一切谷物,不管耕或耘;总之,或者是正报,就是有情,譬如人,或者是依报--无情,譬如树木、谷物,以及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做的种种事业,比如种植、收成,人无非在这样的方式当中相续下去,这些东西千变万化,各式各样,但它有共同的特点:皆依地住,统统靠著地而安住、存在,地是它们共同的依处。十善业道也是生人天、得学无学沙门果、独觉菩提及一切菩萨所有妙行等,一切佛法所依止处。就像大地是一切有情、无情以及种种事业的根本依止处是一样的。也就是特别强调,我们要想得到好处,小到人天、大的到无上菩提,根本所依就是十善业道。

【是故《十地经》中,称赞远离十不善戒所有义理。《入中论》中亦总摄云:“若诸异生诸语生,若诸自力证菩提,及诸胜子决定胜,增上生因戒非余。”】

  所以《十地经》当中,特别称赞十善的戒(就是我们归依了以后,誓愿照著世尊告诉我们的戒法,要断十恶,行十善,称为十善戒),说它有非常殊胜的义利。经上这样说,《入中论》也这样讲。这部《入中论》有非常特别的意义,简单介绍一下。佛出世所说最重要的法,就是性空缘起。可是这个道理非常深奥,所以一直到龙树菩萨,才清楚地决择外道、内道,把佛法深刻的意义写成《中论》。《中论》的内涵很深,所以后来月称菩萨就写了《入中论》来解释,透过祖师的注解,我们才可以趣入真正的中道,了解性空缘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论。论当中说:“若诸异生”,异生就是凡夫,凡夫当中最好的是人天。“语生”就是声闻,因为声闻是听了佛讲的种种如法之语,如法去做而出生的圣者。“自力证菩提”是指独觉,独觉有一个特点,他并不是透过听闻佛讲的法而证果,他是自己开悟的,所以叫独觉。实际上是因为他宿生已经种了善根,虽然佛不出世,可是他一对境自然触发他的善根而能够证果,所以说是“自力证菩提”。“胜子”就是菩萨,由菩萨而证得佛。真正要修行是一步步的增上,决定胜及增上生的因是“戒非余”,没别的,就是前面讲的这十善戒,这是一切戒的根本。
  这里把所有的业当中最重要的纲要先列出来,所以先总说十业道是上首。正面的讲完以后,另外有一种就是防错误,乃至于反显的,本论每一个地方讲完以后,大师总是把没有说完的统摄、补充,或者是破除邪执(错误的执著),下面一段就是破除邪执。

【如是不能于一尸罗,数修防护而善守护,反自说云:“我是大乘者。”极应呵责。】

  上面一再说明,所有的善法都是从防止十恶的十善戒当中开始的,这是根本,所以一般来说,这部分都列入共下士。有很多增上慢的人不了解法的次第,自己连最低的共下士都没有,甚至连一个尸罗(十善戒当中的一个戒)都不能好好地努力去做,却自己觉得:我是大乘,那些都是小乘的内涵,不需要去做。事实上,不论大小乘都应该对最细微的戒要数修防护而善守护。前面特别讲,为了防止三门造恶业,所以要从等起(内心当中)努力防护。有时候对境当下自己完全感觉不到,因为无始以来这个习气太厉害,不精进努力的话它就是挡不住,所以下士就应该好好努力断十恶、修十善。虽然是下士,但是要求中士、上士也必须通过这个,所以叫共下士。而那些增上慢人连这个都做不到,他也不去防护,反而说:“我是大乘,这是为小乘讲的。”这是错误的邪见,所以大师特别说“极应呵斥”,这应该被极力呵斥。下面马上引经证明。

【《地藏经》云:“由如是等十善业道而能成佛,若有乃至命存以来,下至不护一善业道,然作是言:我是大乘,我求无上正等菩提。此数取趣至极诡诈,说大妄语,是于一切佛世尊前,欺罔世间,说断灭语。此由愚蒙,而至命终,颠倒堕落。”颠倒堕落者,于一切中,应知即是恶趣异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103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