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者,谓触取三境顺生三受,谓苦乐舍。】
有了这个触以后,自然而然就有“受”。当触产生以后,内心上领纳到的第一刹那叫“触”,之后马上就会有感受,苦受、乐受、还有舍受,也由此而产生“爱”。
【爱者,谓于乐受起不离爱,于诸苦恼起乖离爱。说“由受缘生爱”者,是从无明和合触缘,所生之受而能生爱,若无无明,虽有诸受爱终不生。由是因缘,触是境界受用,受是生受用或异熟受用,若此二圆满,即为受用圆满。其中三界有三种爱。】
对于乐受我们会不离、舍不得,永远不能满足,这种状态,就是不离爱;对痛苦的事情我们会排斥它,这个排斥的心也是同样会不知满足地相续下去,叫乖离爱。所以不管是欢喜的、不欢喜的,这个心都会相续下去。不过“受”本身只是一种感受,不一定会生烦恼,要跟“无明”相应的“触受”才会生“爱”,假定没有无明的话,“爱”支不会生起,这样才是流转生死的因缘,这个无明是一直跟著我们走的。不过,前面一重因果是以“无明”支为主,后面一重因果则是以“爱”支为主,详细的内容后面会一步一步解释。从这个上面说触是“境界受用”,就是一碰到境界马上就生触。受是“生受用”或者叫“异熟受用”,这是从我们领受它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圆满的话叫“受用圆满”。“异熟”就是指我们感得的整个的果报,我们会受用这个境界,而触是碰到境界,自然而然就生起,这两个不一样。由于爱而执取不舍,不断地加深、加强,那就是取。
【取者,于四种境起四欲贪,谓欲著于色声等欲尘,及除萨迦耶见余诸恶见,恶见系属恶戒、恶禁及萨迦耶见,是为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取”有四种,在不同的境之中生起贪爱,有欲取、见取、戒禁取和我语取。“欲取”是对于我们所触的境界,如眼对色、耳对声等,在这些欲尘上爱著不舍,不断地增长。“见取”是一种见解,是指除了萨迦耶见以外的余诸恶见;“戒禁取”是由恶见而来的恶戒、恶禁。通常说这个戒禁取是非因计因,特别是指外道执以为可以藉以得到涅槃果的那些轨则,实际上这绝对不是真实的乐因,他们却非常坚持。以印度的断见外道而言,他们觉得现世的快乐、享受就是涅槃了。或者我们不妨说:凡是执著只有这一生、没有来生的,这就是“断见”。他们只追求眼前的物质,以为唯有这样才是得到快乐的因,对这个很执著,这就是“戒禁取”。现在科学上有很多的禁忌,例如说讲究营养等等,一天到晚为了这个身体而忙,因为既然没有来世,那这个身体是最现实的,实际上这都是对我们最有伤害的。
我语取就是萨迦耶见,有了我,所有的烦恼都紧跟著来了。有了爱、取这样强烈的执著,使得前面由无明、行而来的这个因位识的种子就慢慢地增长,造了以后增长的业那一定感果,实际上这个增长就是爱取的滋润。《华严经》中的第六地对这一点说得非常清楚。因为这样的增长,使得前面的因位识下一生一定会出生结果,这个叫做有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