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舍身过患者,如云:“一一身体诸骨聚,超过几多须弥峰。”谓一一有情受身之骨,若不烂坏,多于须弥。】
这是第三。假定我们每一生死了以后骨头不烂的话,其数量累积起来超过须弥山。我们有过这么多身体,忙了些什么?享受过这么多的安乐,有没有饱足的时候?如果了解了还再去追求这些,那就像前面暇满所说的,我的内心到底是被什么东西所蒙蔽了啊!
【数数结生过患者,如云:“虽将地丸如柏子,数母边际未能尽。”昔诸先觉解释此义,谓一有情为母之量,此非正义。即此释中引经文云:“诸苾刍,譬如有人,从此大地执取诸丸,量如柏子,作是数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而下其丸。诸苾刍,此大地泥速可穷尽,然诸人母展转非尔。”是显自母及彼母等母展转次第,此论亦说母边际故。此成厌患因之理者,如《四百论》云:“若时虽一果,初因非可见,见一亦增多,尔时何不畏。”其释亦云:“此显由诸难可度量稠林相续,令极难行生死大野,常应厌患,随顺于此,当如理修。”如此当知。】
这里说把大地做成像柏树子一样的丸子,那个数目是无量无边,可是用这些丸子计算无始以来我的母亲的数量都还数不尽。这个偈子以前很多前辈解释为一个人以前曾经有过的母亲的数量,大师说这个不是正义。他引经文说:诸比丘,譬如有一个人把大地土做成像柏树子那么小的丸子,然后这样数:这是我的母亲,这是我母亲的母亲,再下面一个是我的母亲的母亲的母亲……这样数下去,这个大地土做成的泥丸已经数完了,可是每一个人的母亲依这样辗转找上去是没有穷尽的。这个为什么成为我们对生死生起厌恶的原因呢?因为任何一个果,都有无穷无尽的因,譬如我们是母亲生的,所以我们前面的因是母亲,可是这个母亲并不是最初的,母亲还有母亲,所以从我们自己一直反推上去,要找到最初的那个母亲是无穷尽的。这个比喻是说眼前任何一样东西辗转地推回去,要找到它最初的因都是无穷无尽的,相较于我们现在所受的这些果的因,更是错综复杂、难以计量,这样看起来实在是非常严重!《四百论》的解释说,我们要想超越这个生死旷野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其中任何一件事情的因都是无量无边的,这么大量的业因,要想超越非常艰难。当我们了解了数数结生的过患以后,对于这无穷无尽的因,就会感到绝端的可怕,自然容易生起厌患,因此对于这个道理我们应该好好去思惟。
【数数高下过患者,如云:“既成百施世应供,业增上故复堕地,既满转轮圣王已,复于生死为奴婢。天趣天女乳腰柔,长受安乐妙触已,后堕地狱铁轮中,当受粗磨割裂触。长时安住须弥顶,安足陷下受安乐,后游煻煨尸泥中,当念众苦极难忍。天女随逐受欢喜,游戏端妙欢喜园,后当住止剑叶林,获割耳鼻刖手足。天女殊妙如金莲,共同游泳徐流池,后堕地狱当趣入,难忍灰水无极河。虽得天界大欲乐,及诸梵天离欲乐,后堕无间为火薪,忍受众苦无间绝。得为日月自身光,照曜一切诸世间,后往极黑阴闇处,自手伸舒亦莫□。”】
前面是无定过患,现在是高下过患,这两个稍有差别。“百施”就是一切供施,是世间一切人的应供,如果在人间通常就是高高在上的国王,三界之内就是天帝释等等,花了好大的努力才得到这个,可是最后又会掉下来,一下高,一下低。下面就个别、个别地从世间相对的形相来说明。
转轮圣王是人间最圆满尊贵的,但是报尽以后,下一世可能沦为最下贱的奴婢;或者一下子生到天上享受天女等安乐的妙触,一下子又堕到地狱里面去,受割裂等等种种最粗猛的苦。诸天是长住在须弥山上,地踩下去是柔软的,我们会因为地很粗硬而铺地毯,天上不要,它自然而然柔软得像最好的地毯一样;然而一旦堕入地狱,“煻煨”就是火的灰,踩下去也是很软,但马上把你烧焦、烧烂,我们要了解这样的众苦是极为难忍的啊!我们总是拼命求世间小小的安乐,那些怎么比得上转轮圣王,乃至诸天妙乐?在天上是“端妙欢喜园”,但是如果掉到“剑叶林”中,你看到是个树荫,跑过去乘凉,结果这个树叶掉下来都是剑,把你身上耳鼻手足一个一个都割掉,乃至送命,这些都是高下、妙劣的对比。下面“日月自身光”,是指生为日、月天子,自己本身就会放出无限的光明,照耀所有的世间,可是业尽以后掉下去,不管是饿鬼道或地狱道都是在黑闇中,伸手不见五指的状态。
【磨等三铁轮者,如其次第,谓于众合、黑绳、烧热三中而有。天女随逐者,谓为天女之所依附。天界欲乐者,谓忉利以上欲天所有。日月光者,是如世间共许而说,未分能依及所依处;若分别说,乃是彼二宫殿之光。此等为喻,当思一切从高堕下所有道理,厌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后边际,衰所摄故。】
前面那个偈子中的三铁轮,就是众合、黑绳、烧热三个地狱里边的刑具。照上面这些对比去思惟,我们总是要想求好的,最后的结果一定会从高堕下。所以我们不要为眼前所有的这些东西而忙,对这些道理要认真地去思惟观察,然后针对自己的毛病对治,这样才可以,否则道理很容易讲,一对境的时候自己还是忙这些。所以认识了道理以后,回头要去如理思惟、对治。
回头要如理思惟去对治,所以在真正皈依了以后要祈求加持,希望把这些障碍拿掉,让功德增长,因此要去忏悔,然后不断地认真思惟,这样才真正能够一步一步改善。
【此如《调伏阿笈摩》云:“积集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戒经上面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积聚财物,到最后都会消散;我们总想办法要向上爬,就算爬到高位还是会掉下来;合会终归别离;乃至于只要有生命的,到最后一定会死,所以要透过佛法努力去证得无生之法,这个才是真正重要的。
【无伴过患者,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闇中。”了知过者,谓当了知如前所说,须如是死,愿取福光。三种福者,谓三门善事,或施所生等三种善事。无边黑闇者,谓无明黑闇。】
假定了解了在生死当中一定有这样的过患的话,我们要忙的就不一样了。平常我们的身口意三门都在忙世间的事,现在应该透过身口意三门造真正善净之福,进而能照破无始无明,而不是忙生死轮回中的盛事;否则不管你怎么努力,最后只有一个人去,长劫处在日月都无法照破的黑暗当中。
【无伴而趣者,如《入行论》云:“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坏时尚各散,何况余亲友。生时独自生,死时还独死,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
我们很清楚周围的亲戚、朋友、钱财、名誉、地位,死的时候没有一样带得去,实际上这个身体本身,到走的时候,也要留下来,何况其他的呢?既然生的时候一个人来,死的时候一个人走,那你何必去忙世间的这些钱财、地位等,这些钱财、地位是在周围亲友上面建立起来的事相,在生死轮回当中和我们了不相干。这是无伴过患。
【如是六苦总摄为三︰谓于生死中,无保信处。受彼安乐,终无饱期。无始而转。初中有四:一、于所得身不可保信者,谓身数数舍。二、作诸前益不可保信者,谓无决定。三、于得盛事不可保信者,谓高下变易。四、于诸共住不可保信者,谓无伴而往。第三者谓数数结生,展转受生不见边际,如是总摄亦当思惟。】
六苦总结为三,一、无保信,包括数数舍身;父子母妻等关系的转变、亲怨变易等无决定相;还有所得的盛事不可保信,一下高一下低;以及无伴而往。二、终无饱期,就是无饱足过患。三、无始而转,就是数数结生。总结为这三个,这是另外一种思惟方法。前面用八苦总说,只要在生死轮回当中,绝对离不开苦谛,六苦是另外一种分法,我们可以任取一种,看哪一种能够对治自己的毛病,就把重点放在这个上面去思惟。还有第三种是修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
【第三、修三苦者︰谓譬如极热或疮或痈,若于其上洒以冷水,似为安乐,于生死中所有乐受,若坏灭时,还起众苦,故名坏苦。此复非唯其受,即此相应,余心心所及为所缘诸有漏境,皆是坏苦。】
三苦当中第一个解释坏苦,就是让我们感觉快乐的乐受,它就像我们生了疮感到很热、很难受的时候,如果在上面洒一点凉凉的冷水的话,就觉得安乐,实际上这不是真的安乐。同样地,所有生死当中一切的好事,眼前好像安乐,当它消失的时候,还是一样地痛苦,所以叫坏苦。这样的快乐是会坏的,实际上只要你稍微去观察,你忙的所有东西,到最后一定消失,忙了半天,消失的时候是何等的痛苦!这个是很颠倒的事情。除了这个感受以外,跟它相应的心、心所法,以及这个心、心所法所缘的一切境界,都是有漏的境界,同样地都会坏,没有一个例外,这都是坏苦。
【又如热痈逼切,触热水等变异触时,起极楚痛。如是当知苦受,随才生起,便能触恼或身或心,故名苦苦,譬如肾痛。此复如前,非唯其受。】
第二个讲苦苦,前面讲坏苦就像生了疮,很热恼的时候,加一些冷水;现在是已经很热了,还要加热水上去,那更是难受。乐受虽然会坏灭,但刚生起的时候,还觉得蛮快乐,苦受一生,马上就是很大的痛苦。苦苦跟坏苦一样,除了感受以外,其他心、心所法,以及这个苦受所缘的境,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痛苦的事情。下面再说舍受。
【又如热痈,俱未触会二触之时,有漏舍受,为诸粗重之所随逐,故名行苦。】
第三个行苦,就像生了疮没有去碰它一样,那时候虽然没感受,可是只要这个东西在,痛苦随时会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当你身上长了这种疮伤,暂时忘记掉了,也不觉得痛,可是一不小心碰到它,苦就来了,不但会碰到,而且它自己一直不断地在增长,迟早会出毛病。所以后面真正的大痛苦,一定跟著来,因此叫行苦。
【此亦如前,非唯其受。此由先业烦恼自在而转,故名为苦,及为能发后烦恼种,所随逐故,名为遍行粗重所随。】
像前面一样,除了这个受以外,所有的心、心所法,以及心、心所法所缘的境,也就是说不管色法、心法,真正的终极现象,最后结果是苦,因为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有漏的,只要是烦恼造的业,那永远会苦,这个是我们应该要了解的。眼前这样,如果你不加对治的话,它后面永远会跟著来。所以不应该把我们这个难得珍贵的有暇身心,跑去忙世间的这些事情,必须去学佛法,而且要如理如量。
【如是若起乐受,贪欲增长;若起苦受,嗔恚增长;苦乐俱非随粗重身,则于无常执为常等,愚痴增长。】
眼前我们所对的一切境界不外三种:乐受、苦受以及舍受。通常乐受起的时候,贪心就增长;苦受起的时候,则嗔心增长;舍受起的时候,我们心里面会执无常为常,可是明明这世间是无常的,这是愚痴增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