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事前先要把根本因、圆满因弄得这么清楚?因为我们希望透过学习这个方法而得到所要的结果,现在我们所学的是希望从轮回的苦海中了脱生死的方法,所以不论大小乘,都是想办法度脱生死苦海到达彼岸。拿我们现在来说,不管用汽车、轮船或飞机作为交通工具,要先想清楚,因为有些地方汽车可以去,有些地方汽车不一定能去。什么是汽车,什么是飞机,也要把握得准。光讲道理固然不行,光看见一个样子也不行啊!如果只是照一个样子去制造出来的汽车是不能开的。汽车最重要的是引擎,然后轮胎、车身,其他还有上面的车篷,乃至里面沙发的座椅等等。你要决择其中最重要的根本因是什么,引擎最重要,这个不能出毛病;第二个轮胎,一定也不能出毛病,这两样出了毛病的话,摆在那里玩玩可以,若开出去会马上出问题,至于车身本身不圆满,或坐得不舒服一点,那没关系,这个概念我已经说过很多次。
现在要进入上士道,要对根本因这个概念很清楚。千万不要说“我只要学念佛,学这么多干什么?”有很多念佛的人不晓得这句佛号怎么念,对于要具足的“欣厌”,欣些什么、厌些什么,还有“信愿”,应该信些什么、愿些什么并不清楚。不是说我信了就算了,我愿意就可以了;以前容或我们不懂,但现在学过道前基础、下士、乃至中士,就非常清楚明白了。
佛法的整个内容都是为了跳出生死轮回,因为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佛特别将它指出来,我们如果不认识的话,尽管念佛也没有用。佛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世间是苦,一无是处,所以只有修学佛法一条路;但修学佛法要有很多条件,而在五浊恶世中这些条件不具足,所以给最简单的方法。但这只是圆满因不具足,并不是根本因不需要喔!就如刚才所说的种田一样,土地贫瘠,水分、肥料不大够,那多多少少还可以长一些稻子;没有根本因的话,不管水分、肥料等等有多好,那是一点用场都没有。所以主要的目的一定是解脱生死。那么生死的根本在哪里,解脱生死之前,应该有些什么准备,这些概念都要清楚。所以不要急,顺著次第来做的话,前面愈清楚将来结果就愈圆满。念佛固然是如此,求最圆满的佛果还是如此。而退一步说,如果你只希望学袁了凡先生一样,改善自己此生的命运,那也可以!你只要肯做,一定能达到。但是同样要把握住二样东西:根本因及圆满因,这要辨别清楚,不要弄错。
为了要得到正确的认识,一定要去找圆满的教授。佛之所以能够成佛的条件,一个是要帮助一切人解决问题的大慈悲心,一个是彻底圆满地晓得怎么解决的大智慧,并且有大威神力能够帮助我们。所以不是没有善知识,也不是没有圆满教授,问题还是在我们自己。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学就要认识,如果对这个概念不清楚的话,我们可以回过头去看本论第三个大科,如何听闻相应正法的轨则(《广论》十七页)--听闻正法之前应该要先思惟它殊胜的利益,再来是于法法师发起承事,最后正听轨理。特别是正式听闻的时候,一定要断器三过、依六种想。如果不能把器过净化的话,尽管佛是彻底圆满成了佛,他也的的确确要救我们,但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有这个过失,佛法就是进不来。就像一个盆倒过来摆著,不管甘露多好,就是进不去;如果不愿听、不想听,佛法的甘露再好也没有用。为了策发我们去听,所以前面要先思惟听法的殊胜利益,你想著它有这么大的好处,就能够把第一个不愿听的毛病拿掉。
其次,听的时候内心等起有问题,换句话说,心里面有自己的想法。对这一点,大家千万记住,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来学佛。“学佛”这个词有两个内涵,一个是我自己的态度是要学习,第二要学的对象是佛。千万不要忘记,我是来学的。很多人跑到庙里,总觉得我要这样、我要那样……。那你不是来学的!这种心情就好像到商店买东西一样。我小的时候看见有一个人跟店家吵起来,他说:“老子有的是钱,我要什么就要什么,不配我的胃口的话,我就……”就这样吵起来了。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那不是学的态度。来学就是表示“我不知道”,这很清楚明白。尤其是出家人,千万不要要求事事配自己胃口,那是做生意的方式,好像说我付了学费,或者说我放弃了一切跑来这里,应该听我的,好像理直气壮,其实,正因为你放弃一切而来,你更应该认真地学啊!如果是求享受,那何必到这里来呢?你大可在外面赚大钱然后去享受呀!所以要了解你是来学的,是不懂的。第二个你要学的是佛。佛的特质是觉。之所以要学佛,就是因为迷呀!所以要知道自己是在迷当中,这个一定要认得很清楚。所以如果起心动念,老是要随顺自己的话,就像容器虽然朝了天,但里面有毒,还是没有用。
依六种想中,首先告诉我们知病,什么病?三毒啊!最初学的时候只晓得名词,现在已经学了下士跟中士,下士告诉我们暇满人身难得、义大,进一步由思惟无常、三恶趣苦引发皈依,对这些内容都要清楚,而且牢牢记住。更进一步到中士道,一开始讲“苦”,这个我们也要好好地去体会,加深这个认识。一定要了解眼前我们贪著难舍的真正内涵是苦,因而策励我们跳出来。要跳出来,那要找一找是不是有方法、有可能,结果的确是有方法、有可能的。由苦的因所以才感得苦的果,只要把因拿掉,苦的果就可以解决。所以由苦谛推动我们去修行,然后由集谛找到从哪里去下手,认识到烦恼是系缚我们生死的根本,实际上我们一直都在烦恼病当中,这个就是具六想当中第一个“病想”的概念。
六想当中假如第一个想生不起来的话,下面都是空话,第一个想有了以后,下面都有了。现在就从中士道来认识:我们千真万确是在无明大病当中。请翻到《广论》一百七十页,我们再复习一下。前面讲到生死轮回主要的因是集谛,就是惑跟业两样,而最主要的是惑,也就是烦恼。接著告诉我们正明烦恼、生起次第、烦恼之因、烦恼过患。对烦恼的过患要好好地去观察思惟,因为了解了过患,才会策发我们要去断除。至于烦恼的行相以及生起的次第,再重新跟大家说一下。
任何烦恼生起来的时候心里都不寂静,这是总相。不寂静我们体会不到,实际上眼前我们一切时处的心相就在烦恼当中,跟著它在转。就算坐在这里好好的,通常也都是在痴相当中,还是集谛所摄。如果能如理听闻,这是随顺于出生死的,但是除非有些特殊因缘策发你专谛听闻,一般状态仍旧是具足了痴相。我们平常的状态是什么心相?第一个贪,粗显的我们容易感受得到,但是贪的细微相,我们就不大容易感受到了。实际上我们一切时处都是这样,譬如说累了,就想去躺一下,舒服一下,这个就有贪相在里头。或者你有种种理由,想要保养身体等等,这也是贪相,但这个是细微的,一般人觉得理所当然,本来就应该这样,但对我们修学佛法的人而言,这是要精进去对治的,所以对于粗细的贪相我们都应该认得。
嗔相也容易了解,痴相若不说明是无法认识的。别以为我们平常没有起烦恼,其实是在痴相当中。慢相实际上也是随时随地都在生起,只是我们不太容易发现它;总之人我之间产生任何问题的话,慢相一定存在的,因为慢的根本是随著我在转。至于疑,平常说的怀疑是对事情不能肯定,烦恼中的疑特别是指对于业感缘起的道理、四谛、三宝起疑心,所以这个疑是相对于净信心来说的。我们要想修学佛法而做不到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疑,就因为对于正确的道理没有清净的净信心,所以常常觉得:明明知道,为什么做不到!不检查不晓得,仔细检查的话,就会发现原来你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净信心,所以关于这些道理都要了解得很清楚。
“见”我们称做“利使”,“使”实际上就是烦恼的别名。见非常利,一对境就起来了,而且我们会一直绕著它转。第一个叫坏聚见,坏聚见就是平常说的“身见”或者“有身见”,实际上就是“我”。这个“我”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之下,如果我们能推己及人,代人家想一想的话,问题就自然会减轻很多。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学到上士道的毗钵舍那,对于这个我见的根本还不认识,所以只能这样说明:平常的时候,经常都是觉得人家委屈了我,他为什么不代我著想,我的立场是如何……,这都是以“我”为主而生起种种概念,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我们凡事要退一步想,或者代别人想一想。
有人会怀疑,好像念佛法门当中并没有强调要净化我执,其实念佛法门当中也强调的。我们无始以来自然而然一天到晚缘著我在转,念佛法门强调的是一心一意皈投阿弥陀佛,所以念的时候,就不是在重视这个“我”了。一般人临死或生病时就想赶快保护它,可是你已经很清楚这个“我”就是生死痛苦的根本,所以现在一心皈投阿弥陀佛,这个“我”正是我不要的,生病了、死了,正好是往生的因啊!所以一心一意只求阿弥陀佛早些来救我,假定我能今天晚上走的话,我等不到明天啊!也不会一直想找医生了!所以念佛法门尽管没有明说,可是它的方法就暗暗地吻合了这个道理,只要信得过照著去做的话,一样可以达到这个功效,这是我们要了解的。今天我们既然有机会认识道理,从根本上面把握住了,然后去念佛的话,那事半功倍。
第二个叫边执见,边执见就是平常说的常见、断见。常见、断见是由于计著「我”而自然引生的两种概念。有一种概念说“我”是恒常不变的,平常所讲的灵魂就是这样,好像一个人从这个房子搬到另一个房子里面。那么有人会问:十二因缘图当中不就是这样讲吗?它只是个譬喻,佛法里并没说有像灵魂这样的东西去投胎,如果认为有那就是常见,这个到后面再深一步去说它。至于普通一般念佛的人,总之你只要把握住念佛的根本因--厌恶生死,厌恶这个“我”,一心皈投依靠就可以。断见就是断灭见,现在世间一般人讲究科学,大部分人持的态度就是断灭见,认为人死了以后就完了,要晓得断见并不是指其他的事情,特别是针对“我”来讲的。
“见取”的定义是“谓缘萨迦耶见、边见、邪见,三中随一,及彼所依见者之蕴,执为最胜,染慧为性。”这是特别针对解脱果位的见解而言,指外道对究竟目标的认识错误,执著这些见解以为是最殊胜的,所以又称“非果计果”。实际上要达到什么果位才是正确、殊胜的呢?至少要阿罗汉果位以上。
“戒禁取”是“谓缘坏戒、可舍之戒(指外道的牛、狗戒这一类),及诸行状轨则,身语定转,所有邪禁及缘彼等所依之蕴,见为能净罪恶,能解烦恼,能出生死,染慧为性。”戒禁取特别是针对中士道中究竟解脱烦恼的特质来说的。戒一定要是佛戒,除了佛制定的戒以外,都是不究竟的。但是佛戒的内容我们不容易真正的了解哦!佛制戒的目的是解脱烦恼、出离生死,这个才是戒的根本。不要因为自己受了戒了,就执著戒当中是这样说的,因此和别人起争执,认为“我持戒,你不持戒!”本来持戒的目的是净化烦恼,结果你因为戒而增长烦恼,请问这样“持戒”到底是在烦恼当中,还是真的在出烦恼当中?这些概念要清楚。
刚才说到先掌握根本因,然后才是圆满因。一开始持戒就想持清净是不大容易的,究竟来说,大乘要到二地菩萨才能够持戒清净,那是何等不容易啊!所以对于圆满因的确我们心里面只有一心一意追求,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做到!”这个因要正确不误。不要说:“唉!要到二地菩萨才可以啦!当然我现在一定做不到!”那你的因已经错了。基于这个理由我们现在要一心恭敬去学,可是学的时候,本末要分得很清楚,根本因要把握得住,这是个重要的概念。
戒主要的功效是破烦恼现行,所以假定持了戒,烦恼却在增长当中,那就走错了,因为根本因没把握住,这一点请大家特别注意。我们暂时不在形相上面太在意,将来条件够了,形相上也是要一一圆满的。可是现在第一个是掌握根本因,就是所谓“智”这个特质--要认识烦恼,净除烦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