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cgymyj 于 2012-5-30 23:22 编辑
唐初僧惠能承袭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将达摩的“修行”理念进一步整理,顿是渐的积累所至,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
禅宗主张修道不见得要读经,也无须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禅宗倡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禅宗思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
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坐禅 、拂尘、看净、云游(现在解读为读千卷书、行万里路,旅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
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从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禅宗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随著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最主要一点,现代生活节奏快,静学无时间,南宗惠能顿悟说比北宗神秀渐悟说境界高一层次,与现实学习方法较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