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大师——马哈摩嘎喇那尊者之死
佛陀是在一个完美控制的禅定中,①在许多弟子的围绕下平静地入灭。沙利子是在父母家里入灭,也有众多比库随侍在侧,同样很安详。阿难达在一百二十岁入灭,由于不希望增加别人筹办葬礼的负担,因此他以三摩地(samadhi,定)火②将自己身体烧光。
惨死的圣者
考量世尊与这两位弟子安详地入灭,人们可能会想马哈摩嘎喇那应该也是在平静的环境下入灭,可是马哈摩嘎喇那的入灭却很不相同——他是惨死的,但这并未动摇他坚定与安详的心。马哈摩嘎喇那在他的朋友沙利子之后两个星期去世,于迦底迦月(十至十一月)秋天的新月日。佛陀的「大寂灭」,发生在吠舍佉月(Vesakha,五月)的满月夜,在他两位上首弟子去世半年后入灭,当时佛陀八十岁时,而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那去世时是八十四岁。
提到马哈摩嘎喇那死亡的情况有两个出处,《法句经注》(vv.137-40)与《本生经注》(Jat.523)。虽然这两个来源的要义相同,但它们的细节仍有所差异,这无疑是因为口传过程缀饰的缘故。本书是以《法句经注》为主,至于与《本生经注》的差异,则以注记方式说明。⑴
外盗因忿恨而谋杀
由于佛陀是位善巧的老师,能引导无数人入解脱门,因此马嘎塔(Magadha)国的人民大都从其他沙门教派幡然改宗,转向佛陀与僧团(sangha)。有一群裸行外道,对于他们的特权遭到剥夺忿恨不平,遂将矛头指向马哈摩嘎喇那尊者。
他们认为马哈摩嘎喇那以神足通的议论,说他看到佛陀的正直信众们,转生天界而享受快乐;其他教派的信徒,则因不持戒而在恶道受苦,以此将他们的信徒导向佛法。这些外道因为失去信徒,而想除掉马哈摩嘎喇那。他们不检讨自己的责任,却一味地怪罪这位伟大的弟子,并嫉妒、憎恨他。
这些沙门不敢自己去杀马哈摩嘎喇那,而想假借他人之手,去干他们那恶毒的勾当。他们从信徒那里募集了一千个金币,然后去找一帮匪徒,以金钱来交换大弟子的生命。
那时,马哈摩嘎喇那独自住在位于王舍城外,仙人山(Isigili)黑石窟的森林孤邸(kuti)。在与魔罗相遇后,他便知道自己的末日已近。在享受过解脱的喜悦后,他如今觉得身体只是个障碍与负担,因此不想用神通延长寿命到一劫结束。
当他看见匪徒接近时,便知道他们的目的,于是运用神通从钥匙孔溜走。匪徒到达时,那里只剩下一间空屋,他们四处寻找,却不见马哈摩嘎喇那的踪影。翌日,他们又回来,但这次长老升到空中从屋顶逃脱。这帮匪徒隔月又来,始终都未抓到长老。(在《本生经》的版本中,匪徒接连六天都回来,直到第七天才抓到他。)
马哈摩嘎喇那并非因为怕死而逃脱,他使用神通躲避盗匪,并非为了保护他的身体,而是为了免除凶手们可怕的谋杀业报,那可能会让他们堕入地狱。他给匪徒时间去避开可能犯下的罪业,以此开脱他们的命运。
过去的恶业成熟
但他们对金钱的贪欲如此强烈,隔月(或如《本生经》所说在第七天)又坚持回来。这次他们的坚持是「有回报的」,因为在那一刻,马哈摩嘎喇那突然失去主宰身体的神通。
这次突然的改变,是源自于他在遥远的过去世所造的可怕恶业。许多劫以前,在某个前世中,马哈摩嘎喇那曾杀害父母(然而,在《本生经》的版本中,他在最后一刻悬崖勒马,放了他们)。
那次的重罪,使他堕入地狱无数年,但业报仍尚未了结。如今在他性命攸关的时刻,残余的业力突然成熟,让他必须自尝恶果。
马哈摩嘎喇那了解他已无选择,只能顺从命运。匪徒进来,将他打倒,并「猛击他的骨头,直到它们碎如微尘为止。」然后,在认为他已死亡之后,将他的身体抛入一堆灌木丛中后逃走,急着想去领赏金。
向佛陀告别
但马哈摩嘎喇那身体与心的力量非常强大,他尚未向死亡屈服。他恢复意识,并借由定力,凌空来到佛陀面前,宣布他即将般涅槃。佛陀请他为僧众作最后开示,他遵照指示,且展现神通奇迹。然后顶礼世尊,回到黑石窟,进入无余涅槃。(《本生经》的版本较实际地删除最后开示,且马哈摩嘎喇那就在佛陀脚下断气。)
在他生命的最后混乱中,过去的业迅速成熟,但那只能影响他的身体,而无法动摇他的心,因为他不再认同经验上的自我。对他而言,别人认知为「马哈摩嘎喇那」的那个五蕴,就如无生命的身体一样陌生。
彼等洞见妙宝相,
如观箭上之毛端,
彼视五蕴如陌路,
不视它们为自我。
彼等观察因缘法,
如同陌路且无我,
既已洞见妙宝相,
如观箭上之毛端。
(Thag.1160-61)
然而,马哈摩嘎喇那生命最后的插曲,显示神通仍不敌因果业报。只有佛陀才能控制施于他身上的业报,做到没有任何事能导致他提前死亡。
以法为皈依处
佛陀在他的上首弟子们入灭后不久,说:过去那些圣者、正自觉者、世尊,也和我拥有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那一样,拥有双贤弟子。未来那些圣者、正自觉者、世尊,也会和我拥有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那一样,拥有双贤弟子。
比库们,妙极了,不可思议!想想那些弟子,他们谨遵世尊教法而行,谨遵他的建议而行,是四众的善友,受他们喜爱、尊崇与礼敬。
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那是如此杰出的弟子,佛陀说,在他们去世之后,僧团对他来说像是空虚的。有这么一对贤能的弟子存在很不可思议,而同样不可思议的是,虽然他们很贤能,但两人去世之后,佛陀并非悲伤与恸哭。⑵
接着,佛陀继续受到两位上首弟子的崇高德行所激励,勉励追随佛法的人,要作自己的岛屿,以法为皈依,不要寻求其他的皈依处,并勉励他们要完全信赖四念处有力的帮助。那些真诚发愿,沿着八正道而行的人,一定能超越充斥在轮回中的所有黑暗面。世尊如此向我们保证。
原注
⑴ 见BL,2:304-8。
⑵ SN 47:14。
译注
① 佛陀在宣说最后的教戒之后,即入初禅,从初禅起,依次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从第四禅起,依次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然后,再从灭受想定起,依次入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依次入第四禅、第三禅、第二禅、第一禅。然后,再从初禅起,依次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最后,佛陀从第四禅起入涅槃。
② 三摩地火:三摩地(samadhi,定,古译:三昧)是正定,定有水、火种种不同。身体发出火焰的三摩地(samadhi),称为「火界三摩地」、「火定」,有火葬尸骸之意。佛陀入灭时,即以三摩地火自燃。
http://sss2002.51.net/books/grea … amoggallana_10.html
投生为人是善业的果报,投生于四恶道则是恶业的果报。如果杀生的业直接决定投生的方式,它会造成投生于四恶道之一道。但是,如果有善业成熟,造成他投生为人,那么杀生的业会产生与造成投生的业相反的作用,带来种种灾难,乃至严重时会造成提早死亡。再者,尽管善业造成他投生为人,但是由于杀业的缘故,那善业不能使他长寿;他还是会短命。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以下将谈到的不善业在人界成熟的例子:在每一个例子里,不善业借着引起与其本身特质相符合的灾难而妨碍造成投生人界的善业。
我想讲述目犍连尊者的故事:他在过去某一生中,曾经受到妻子煽动而企图杀害自己的父母亲。他的父母都双眼失明。他的妻子不愿意侍候他们,因此捏造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不实故事。由于妻子的那些诬告,使他生起想要杀害父母的念头。有一天,他带着父母坐着牛车穿过森林,要到另一个村子去。走在森林中时,他们在某处停下来。他假装是强盗而狠狠地殴打自己的父母,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死。
在那次事件中,他累积了多少不善业呢?许许多多的不善业。如果那时他殴打父母五分钟的话,他就累积了数以万亿计的不善业。他的动机是要杀害他们;那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不善思。但是当他听到不知内情的父母满怀慈悲地呼唤他,叫他赶快自己逃命,不要管他们时,他被父母的爱深深地感动,而停止残酷的行为。他的内心立刻充满了悔恨。在这里,他在殴打父母之前已经累积许多不善的念头,想着如何杀害他们;殴打过之后,每当他一想起自己忤逆的恶行时,心中就充满悔恨与难过;这些都是不善法。当这些恶业成熟时,就会产生极端严重的恶报。
在他那一世身坏命终时,第七个速行心的不善思造成他投生于地狱,遭受剧烈的痛苦。第二乃至第五个速行心的不善思造成更后来世的地狱投生。如此,他在地狱里遭受极端痛苦的时间以数百万年计算。然而另一方面,他累积了成为乔达摩佛第二位上首弟子的波罗蜜(parami);从最上见佛(Buddha Anomadassi)的时代开始算起,他累积如此的波罗蜜长达一阿僧祇与十万大劫之久。这些波罗蜜是善业。每当一个善业造成人界的投生之后,过去世企图杀害父母的恶业就造成种种灾难,乃至造成他提前死亡。基于那项恶业,有两百世以上他都由于头骨被打碎而死。乃至在他的波罗蜜成熟而成为我们佛陀的第二位上首弟子这一世,尽管他是一位阿罗汉,他仍然因为那项恶业的缘故,头骨被打碎之后而般涅盘,那个业就是毁坏业。
当他证得阿罗汉果时,他的心因为灭除烦恼而清净,但是他仍然免不了由于过去世恶业的果报而受苦,因此佛陀说:「是故,诸比丘,应当经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长久以来,这个心就一直受到贪、瞋、痴所污染。』诸比丘,众生透过心的烦恼而染污;众生透过心的清净而净化。」
——帕奥禅师《转正F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c8ee3f0100gj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