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最早来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s Agency,DARPA)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最初的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1972 年,ARPAnet首次与公众见面,由此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 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使用。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因特网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计算机网络之间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因特网(Internet)又称国际计算机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其 准确的描述是: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的网络(a network of network)。它以TCP/IP网络协议将 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它也是一个国际 性的通信网络集合体,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集各个部门、领域的各种信 息资源为一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 的必然和象征。
同时,局域网和其他广域网的产生和发展对因特网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最有 影响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的美国国家科学 基金网NSFnet。它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因特网的主干网,但NSFnet对因特 网的最大贡献是使因特网向全社会开放。随着网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长,1990年9月,由Merit 、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先进网络与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 Science,Inc)。 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能以45Mb/s的速率传送数据,相当于每秒传送14 00页文本信息,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已同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通。
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 展,人们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视,强烈刺激着因特网的发展。在因特网上,按从 事的业务分类包括了广告公司、航空公司、农业生产公司、艺术、导航设备、书店、化工、 通信、计算机、咨询、娱乐、财贸、各类商店、旅馆等等100多类,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 面面,构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首次使用因特网是在1987年9月20日。这一天,北京市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实施国际联网项目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的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从加拿大UBC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进的采用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1990年10月,我国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注册登记了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1993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正式开通。这是我国部分连入因特网的第一根专线。1993年12月,国家计委组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主干网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实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三个单位间的网络互连。1994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同意了NCFC正式接入因特网的要求。1994年3月,开通并测试了64Kbps专线。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因特网的国家。
从此,中国的因特网开始了迅速发展的时期。1995年7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连入美国的128K国际专线开通。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1996年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开始提供因特网服务。到1996年12月,我国约有10万人开始使用因特网。
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62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18.64Mbps。
1997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现了与中国其它三个互联网络即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的互连互通。
1998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二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8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54.2万台,上网用户117.5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9415个,WWW站点3700个,国际出口带宽84.64Mbps。
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使八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且将八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
199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三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8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74.7万台,上网用户数21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8396个,WWW站点5300个,国际出口带宽143M256K。
1999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四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止到1999年6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146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25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121万台;上网用户人数为400万,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约为76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约为256万,两者都有的用户人数68万。CN下注册的域名29045个,WWW站点约9906个,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为241M。 在全球因特网使用者最多的国家中,我国排列第7位。 图2.2反映了我国因特网用户迅速发展的情况。
ㄆ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你知道因特网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