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地图方便好用,新设「时间轴」功能,让客户回看自己何月何日曾到访何处,却令网民惊叹行踪遭纪录。足迹数据值钱,商家自不放过,让你回顾过去,又打什么算盘?
客户可编辑删除地点纪录
据香港经济日报7月27日报道,「Google Maps」已是不少人的必备App,不单一按就可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又会为客户筹划前往目的地的最佳路线,路痴也不用愁迷路。若再为你纪录过往曾到访地方,是否更好?近日加设的时间轴(Timeline)功能,透过客户手机开启的定位功能,纪录客户曾到访之地,详细列出日期、时间、地点,连路线亦会显示出来。
Google指,此功能好处多,可让客户重温回忆,如按下指定日期,可知道那天曾去过哪些景点,或忘了一间有趣餐厅或酒吧的位置,也有助寻回,又指纪录只会让客户看到,客户可编辑纪录,包括删除部分地点的纪录,或一天、一年甚至所有纪录等。
时间轴像日记般纪录足迹,但并非就能得到网民赞赏,反而部分网民对私隐问题甚忧虑:我们的每步每足迹,原来早已遭纪录?去年此日在哪里、搭车还是行路,自己尚且不会记得,但Google却能一一告诉我们,岂非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自己?
客户足迹 Google不会放过
在网络时代,近年已有不少专家提出「私隐已死」(Privacy is dead)的说法。无论是上载过什么相片或帖子、网购什么产品等,统统有纪录,Google纪录客户足迹的行为,也可说变得不足为奇、见怪不怪了,反而打着让大家重温回忆的旗号,更是把纪录足迹的行为变得合理化,为大家提供「方便」。
事实上,就算不设回顾功能,我们去过什么地方的资料,Google也不会轻轻放过。这些足迹大数据,从来都是商家的目标,哪些餐厅、百货公司最多人到访?最能够吸引年轻顾客?什么日子最多人?顾客平均光顾的次数又是多少?皆有助于不同商家仔细分类不同客群,订立宣传策略,如知道熟客的特性,可提供更多优惠刺激他们再消费,又或了解只光顾一两次、或不曾光顾的客人行踪习惯,也可有更佳策略,如在什么地方设置广告、应提供哪些优惠等。
若然这些数据可卖钱,Google又怎会放过?Google若能按广告商的需要,安排相应的广告,出现在目标顾客的屏幕前,自然可令宣传效益更明显。实际上,Google让客户编辑自己的足迹纪录,固然是让客户有删除自己足迹的选择,但是否就真的保障了我们的私隐?若我们编辑纪录,例如删去部分自己不打算再光顾的商店、留下自己喜爱的商店,这个编辑行为,其实或亦进一步反映了我们的喜好。
删除纪录 同样反映喜好
若不想让他人「看穿」自己的足迹、喜好,较佳的做法是删除自己的所有足迹纪录,甚至从一开始就停用定位纪录功能,减少他人纪录自己行踪的机会。
在科技发达年代,网络功能层出不穷,但背后的私隐风险,其实亦愈来愈多。Google既掌握我们不少资料,但其他社交网站如Facebook等亦一样,如我们爱在fb打卡,趁机发布自己的心情留言,玩个不亦乐乎。但其实不亦是把自己的行踪一一上交?
更甚的是,随着功能愈见发达,对我们的了解愈深入,不只是个人资料、政治取向、性格等,更甚是身体数据,近年流行穿戴装置,配合网络app,标榜为我们量度血压、运动量、燃烧卡路里,分析我们的身体状况等,我们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等,亦一并纪录,最终这些数据会交到谁人手上、如何使用,我们亦难以得知。
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在网络年代,平价甚至不收钱的方便服务,多不胜数,但背后总有代价,如收集我们的数据图利,要平衡方便与私隐,我们便不能忽视问题,哪些app或功能会拿到自己什么资料?如何设置可保障自己私隐?是否要定期删除留在网站的私隐纪录?为保障自己,这些工夫便不能偷懒。
ほ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Google地图图这个:你的足迹数据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