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群经之首,是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源头。《易经》自诞生以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它早已成为指导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思想准则。它所揭示的感性和理性哲理已成为中国人精神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易经》里易传的这句话昭示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大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融合、时代的更替,小到百姓的生活琐事,无不闪烁着《易经》易理思想的光辉。见仁见智之人,每个朝代都有。易理已人文化成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融汇进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心理结构等方方面面中,它是民族思想的瑰宝。“百姓日用而不知”一语点破了其实易理精神早已充斥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了,它早已成了老百姓习惯了的生活准则,只是没有象君子、圣贤那样究其根源罢了。
我们今天很多的日常语都是《易经》中的易理。比如“不三不四”、“否极泰来”、“乐天知命”、“乱七八糟”、“大有作为”、“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防微杜渐”、“自强不息”、“不速之客”、“无妄之灾”“风雷激荡”、“反目成仇”、“立竿见影”和“物极必反”等等。这些成语是一种思想的表述,这些思想渐渐的影响了每个中国人。中国人在行为和思想上自觉不自觉的遵循着这些祖宗留下的易理法则。数千年来,炎黄子孙始终都在实践着易理精神。
〣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