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情人节在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二
2013年情人节在中国农历正月初七
2014年情人节恰逢中国元宵节
2015年情人节在中国农历腊月二十六
由以上可以看到,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情人节因为时间关系,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交集。而这些交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中西文化的碰撞,当玫瑰花遇到鞭炮,那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无数次的事实告诉人们:即便在热闹繁忙的春节前后,中国的年轻人也依然忘不了西方那浪漫的情人节,而对于西方人而言,却很少看到他们大张旗鼓地过春节,这到底又是为什么?难道说情人节比春节更具魅力?
不妨从文化以及人性的方面找找原因
首先,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特别讲究的是“阖家团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含蓄而内敛,不擅长不习惯将“爱”大胆直白地说出来。因此,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对于子女,那份爱都显得无比深沉。在中国,爱的表达,是母亲亲手缝的一件衣,是元宵灯节中“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父母年老后所尽的孝道,是朋友之间互道一声“保重”——-中国人的情感,总是来得那样委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过西方节日。如果说中国节日是深沉的浪漫,西方节日则诉说着“人性”:“爱”是需要表达的。事实上,在美国,情人节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情侣之间”,而是广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即便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通过赠送自己亲手做得爱心卡和巧克力来表达对身边人的情感。情人节也就成了所有人的节日,无限甜蜜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情侣之间爱的方式的表达,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而无法释放,而通过西方的情人节就很好地弥补了这块情感上的不足。其实不仅仅是情人节,再比如圣诞节还有万圣节,也充分满足了人们“爱玩儿”的心理。说到底: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性其实都是一样的,都贪玩,都想听到甜言蜜语,只不过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就一直将深深的情感压在心底而已。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觉得,“爱”是需要表达的。于是,无论是夫妻还是情侣,都紧紧地把握住情人节,七夕,元宵节,即便在热闹的春节前后都不忘抽出时间来浪漫一把。
也许接下来可能有人会问:难道说中国节日就不反映人性,就不好玩?为什么西方人不过中国节?
个人以为,春节走不进西方世界的原因其实也简单,那就是中国的诸多节日,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在支撑,绝非如很多人所说的那般,只是一个“吃”字就可以概括的。
要说起“吃”来,无论是元宵水饺还是月饼,现在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都已不再新鲜,而且凭良心说,对于人的味蕾而言也真的没有那么勾魂。但为什么中国人对于传统节日却如此的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即便有阵子中秋节都没有作为法定节假日,却依旧挡不住每年中秋那一天中国人回家的脚步;即便到了国外,也依然会“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失落。那节日的背后,是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中国人情感的依托,不论时空怎么转换,都挥之不去。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犹如中了“毒”般,无法解脱。
从这点而言,文化与节日,怎么也脱不了干系。
即便是西方的节日,也是随着西方语言文化的输出而逐渐得到中国人的认可。民国时代,在中国社会穿西装打领结的绅士属于走在时代潮流最前端的人士,很多教会学校也是贵族子女的首选,而圣诞节更是中国上流社会才过的洋节日。随着英语成为中国学校的一门主课,与数学语文并驾齐驱,人们对于西方节日也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感兴趣,于是,西方节日也逐步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中。
而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老外而言,中国的节日就有点匪夷所思不可理解。当元宵节春节中秋节到了他们眼中,剩下的却仅仅是元宵水饺月饼的时候,自然也就失去了其特有的魅力。
如果说圣诞树糖果玫瑰花巧克力背后,是西方式的人性关怀,那东方节日背后则是剪不断的乡愁,讲不完的故事,吟不完的诗句。
ン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玫瑰花遇鞭炮:情人节与春节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