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相亲,就在去相亲的路上。”多少都市剩男剩女们,在为另一半而寻觅。相亲,寄托着长辈的希望,承载着家庭的命运,也孕育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那么问题来了,关于相亲,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2015年3月22日,人民公园相亲角。作为沪上相亲头牌,一到双休日,这里便聚集着日复一日为子女操心的父母们。阳光好的春日,公园一角如庙会般人头攒动,洋伞上披着的,拿着纸牌走动的,间或被叫住,是一张张些许焦虑的脸庞。人民公园相亲角驻扎的群体分为多种,多数为父母亲自上阵为儿女寻找另一半,还有专业红娘、收费中介,以及义务摆摊等各类群体,间或出现自己来相亲的青年男女。亲自上阵为儿女的父母,大多会将孩子的择偶信息及标准写在纸板上,在人群中寻觅合适的对象,当条件符合的出现时,便会上前交攀谈,聊得拢的就挤到路边深入了解。为了出奇,有些父母还会别出新裁将信息放在不同的位置。这些父母有些是隐瞒着孩子,每周末赶到相亲角,一来就是一整天。相亲角的人群中,也有不少自发为亲戚朋友义务摆摊相亲的热心街坊,他们不为别的,看着身边适龄的孩子还没找到对象,着急啊!在相亲角的另一侧,专业红娘收费中介扎推在一起,他们将征婚者基本信息排成方阵,收50-200不等信息费。部分心急的家长,一咬牙一跺脚,钱就交了。不愿露面的小陈是第二次跟着母亲来到人民公园相亲。“小伙子几岁啊,撒地方工作,房子在啥地段啊”,不一会便有一群阿姨围过去。谈到合适时,阿姨小心得从包里拿出一个电费单子信封,透明的玻璃纸下,朦胧可见她女儿的照片。小陈的择偶条件,说来倒也简单:“性格合得来兴趣相投,就好了。”他说,上次来相亲角后,联系了几个女孩,有的因为他的物质条件而不了了之,也有因为小陈觉得性格不合告终的。这次,他又与两个女孩的母亲交换了联系方式。
与小陈不一样,沪上一些小年轻更热衷于电视相亲。《相约星期六》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相亲节目,18年来,为无数青年男女牵线搭桥。每周六晚,阿姨妈妈们总喜欢坐在电视机前,对男女嘉宾评头论足。节目录制前,导演会初步挑选与编排男女嘉宾,保证成功率的同时,也提升节目的可看性。名车销售员小刘,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相约星期六的录制了。两年前,她为了追求幸福,通过网络报名参加节目,因为外貌和财力的原因,与男嘉宾擦肩而过。由于工作的关系,小刘偏向于成功男性。小刘说:“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眼高手低,现在很多都是这样的吧。”电视节目中,物质因素会被刻意淡化,但走下舞台,与其他相亲方式一样,物质条件是很难回避的因素。电视相亲与普通相亲不同,男女嘉宾需要在短时间内选择自己的“荧屏情侣”。但这次不同,小刘已有明确的目标:帅气的3号男嘉宾!这位男生是她朋友的朋友。因为他上相约星期六,小刘决定再次上节目。在互相选择环节,男女嘉宾牵手入座成为“荧屏情侣”。电视红娘倪琳说,十多年前节目刚播出时,男女嘉宾还相对腼腆,如今,嘉宾们的个性越来越强,节目内容也不断改动,增设了给男女嘉宾亲密接触的游戏环节。节目最后,两人成功牵手。在录制后的第二天,小刘坦言男嘉宾“不是她的菜”,两人仅适合做朋友。她说,怕被人吐槽,以后不会再上节目了,但仍会接受其他相亲方式。
相比电视相亲,更多的单身男女倾向大型的相亲交友活动来“脱单”。大申网主办过多次相亲活动,活动以六分钟相亲为主,单身青年自主配对,遇到心仪的对象即可“马上约”。有些相亲者性格内敛,缩在墙角一言不发。为增加的单身男女的活跃性,主动方经常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主办方表示,要找到心仪的对象,无论男女,都得主动些。来自台湾的阎先生,是第一次参加大型相亲活动,他觉得活动办得很有意思,遇到好几个聊得来的妹子。不过,在他看来,上海女孩都不太适合,太“娇”了。
90后妹子可小乐正饶有兴趣得看着QQ推出的“兴趣部落”,社交媒体的兴起,让相亲在线上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内敛者提供了结识的异性的平台。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在上海关于相亲,你不知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