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知名外企相继撤离 学者称大势所趋

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生产部门相继撤离中国,或迁往东南亚国家,或撤回母国,而中国政府采购清单剔出若干国际领先技术品牌,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

                     

知名外企相继撤离 学者称大势所趋

                 已被微软收购的诺基亚中国公司裁员9000人,包括在东莞的工厂。

一派意见称这种“撤离潮”是中国经济面临危机的征兆之一,也折射了中国投资环境变差、政府更重保护本国产业的政策取向;另一派意见则认为撤离的大部分是低端生产业务,正合乎中国经济转型、减少过剩产能的大趋势,不足为虑。

也有学者指出,这一现象其实说明中国真正开始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尤其是生产企业外迁的同时,中国还超越美国成为外资流入量最多的国家。


关厂、裁员

据中国媒体报道,日本钟表企业西铁城春节前宣布清算解散在广州的生产基地;微软拟关停东莞和北京的诺基亚手机工厂,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两地将共裁员9000人。此前,包括日本松下、夏普、耐克、三星、船井电机等企业都在加速把生产业务从中国迁到东南亚和印度。

分析认为,外资生产企业大批迁离中国,上一次发生在2008年,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爆发。这一次,则更多基于企业自身战略决策。

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刘芍佳对BBC中文网表示,工业化国家的特点包括市场较成熟、法规较完善、生产成本较高,而这些中国已经基本具备。

而对低端制造业来说,这就等于撤离的信号。

他解释说,市场开放度提高和市场秩序的建立,意味着在其他因素相当的情况下,越南制造或印度制造同样可以在中国市场占据有利地位,而生产成本较低,那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中国的制造企业也已开始在海外投资建生产基地。

成本因素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去年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从2004年的14%降到2014年的4%,也就是说同样的生产,在美国只比在中国贵4%。

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数年。

不过,今年2月中国美国商会在北京发布《2015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称,73%的受访者认为2014年他们的企业处于“盈利或大幅盈利”状态;虽然他们对中国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表示担忧,但近70%的受访者对中国市场的盈利潜力仍表示乐观。

中国经济转型意味着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上升,而这就为海外投资资本提供了另一个机会。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3亿美元,同比增长7.8%,传统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400亿美元,同比下降12.3%。

高端产品

北京的《证券时报》报道说,低端制造业务迁到别国,虽然对中国的就业市场会造成冲击,但发达国家企业从中国回流母国更值得关注。

因为这些外企,特别是美 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的企业,主要生产高端产品,而这也是下一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它们如果大量撤离后果会更加严重。

不过,布鲁奈尔大学的刘芍佳认为,从发展学角度看,中国进入工业化阶段意味着资金积累雄厚,这就为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创新提供了基础。

30多年前,中国资金不足,需要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来发展;现在则有能力通过海外并购技术原创企业来获得最新技术,他说。

他指出,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将来会与国际领先技术企业展开竞争。

增减之间

与此同时,路透社周四(2月26日)发表独家报道说,中国政府采购清单上确定已剔除多个全球领先的技术品牌,同时加入数千家本地品牌。

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有扶持、培育本国信息技术企业之意。

中国政府采购清单上内外供应商的增减,发生在斯诺登揭露美国大规模监听计划之后。

路透社引述北京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研究中心助理主任屠新泉说,斯诺登案是中国的一大关注,高层尤其如此;他认为中国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刘芍佳认为,中国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肯定比以前更深,这毫无疑问,在采购清单上加大本国企业的比例,自然有支持本国产业的因素。

但是,他认为,这一增一减说明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政府对本国企业具有足够的信心和信任,认为国产品牌足以替换掉外国品牌。

路透社引述一名西方技术公司的高层说,“真正的目标是培育中国本国科技产业,之后支持该产业走出国门。

刘芍佳认为,这并不足奇,发达工业国家的历史基本上都有类似的一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知名外企相继撤离 学者称大势所趋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