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元税款“逼走”了美国硬盘巨头希捷集团(下称“希捷”)?希捷近日宣布关闭苏州工厂,这样的消息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也引发各种猜测。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苏州市商务局人士称,最近几年江苏这一带成本在上升,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不少企业到东南亚去投资。希捷方面也表示,关闭苏州工厂还是出于持续优化运营效率的考虑。
希捷关闭苏州工厂
近日,希捷宣布关停中国苏州工厂,裁员2000余人。此举引起了较大的舆论关注。
据记者了解,希捷在全球有三家硬盘制造公司:苏州公司、无锡公司和泰国公司。希捷苏州于2003年1月在苏州工业园区综保区西区(原出口加工区A区)注册成立,前身为迈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005年底迈拓科技被希捷收购,主要生产自主品牌(Seagate)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台式机电脑硬盘和企业级服务器硬盘。希捷无锡则成立于1995年。
希捷苏州工厂贴出的关闭通告称,“由于持续优化运营效率的考虑,根据董事会决定,希捷不得不做出提前解散中国苏州工厂的决定。对于将因此受到影响的相关员工,我们深表遗憾,本次提前解散苏州工厂是希捷继续缩减全球生产规模、以更好地适应现在及未来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
关于希捷关闭苏州工厂的具体原因,希捷科技企业资讯部总监张桂琛告诉记者,“确实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对传统硬盘的需求低迷,这一决定也是为了提升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
苏州工业园区发布的信息显示,希捷在中国工厂的产品以磁头驱动的传统硬盘(HDD)为主,但是目前新型固态硬盘(SSD)已经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加之硬盘应用的电脑等终端产品的需求降低,导致近几年苏州公司和无锡公司的订单持续减少,产能严重过剩。希捷苏州2015年外贸进出口额为19.2亿美元,2016年的进出口额降至12亿美元左右。
16日报道称,希捷集团税务和国际业务管理副总裁麦克·士摩也表示,由于世界宏观经济形势的改变,全球市场对笔记本、个人电脑和企业级硬盘的需求下降明显。去年希捷集团面临种种困难,不得已在全球范围内裁减人员达14%。
张桂琛表示,从2016年7月份至今,希捷集团已经在马来西亚、美国等全球范围内采取了几次类似的行动,之后希捷也还会继续评估运营和开支,根据需求做出调整。
“我们这次确实是已经把苏州工厂所受到影响的一部分产品转移到其他工厂,比如无锡工厂。无锡工厂已经完全有能力生产原来苏州工厂负责的产品,客户也会逐步从无锡工厂出货。无锡工厂目前也在扩招人员,苏州工厂提早解散时也向苏州工厂的员工发出招聘信息。目前苏州工厂预计总共2127名员工会受到关闭工厂的影响,终止合同的签署分批进行,这个工作会在1月底结束。”张桂琛对记者补充道。
苏州市商务局局长吴新明也对记者表示,此次希捷关闭苏州工厂其实是希捷整个投资计划的调整,整合苏州工厂和无锡工厂,根据现在市场的需要进行产品结构和产能的调整。
14亿元税款由苏州和无锡工厂合交
此前,江苏省国税局曾令希捷江苏追缴14亿元税款,并签订了APA(AdvancePricingArrangement,单边预约定价安排)。而在希捷关闭苏州工厂之际,2015年希捷启动了泰国呵叻工厂的扩张计划,投资4.7亿美元,扩大一半产能,增加2500名员工。有舆论认为是这一巨额追款逼走了希捷。
反避税调查事件是否与此次希捷关闭苏州工厂有关?“这14亿元的补税是希捷在中国投资的两个工厂即苏州工厂和无锡工厂一起补缴的,其中苏州工厂补交6.28亿元。同样是补缴,无锡工厂没有关闭。最近几年江苏这一带成本在上升,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不少企业到东南亚去投资。此外,苏州工厂和无锡工厂都在江苏,距离不远,设备投资又很大,这样的区域布局本来就不科学。因此,希捷此次更主要还是基于整个产能的布局和综合考量。”吴新明说。
同样就此问题,张桂琛表示,关闭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持续优化运营效率的考虑,对市场需求的把握。
吴新明告诉记者,其实,在2016年5月希捷的一位全球副总裁就已来拜访苏州市相关领导,主要知会市政府,当前全球硬盘市场下滑,若形势不好转,希捷拟将苏州工厂与无锡工厂合并,关闭苏州工厂。“当时希捷也没有提及反避税调查问题,也只字未提被处罚之事”。
关于为何在硬盘需求低迷的情况下,还在泰国扩张工厂,希捷集团美国总部给予记者的回复是:“关于您就我公司生产工厂部署的相关问题,目前,中国无锡市的工厂和泰国呵叻市的工厂将作为希捷全球仅有的两家成品组装厂持续正常运营,而无锡工厂依然是希捷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的一环。”
张桂琛对记者表示:“希捷一贯重视与江苏省国税局的关系,并且希望与他们建立长期互利的关系。而且公司仍然对中国市场保持坚定的信心,也希望以后能够在安防监控、机器人、物联网以及现在对本土需求不断增长的云计算方面能够提供更多的新产品。”
1月16日,江苏省国税局网站发布《江苏省国税局有关负责人对希捷APA事项有关情况的说明》,其中提到,APA签订后,希捷集团根据重组计划对江苏两家工厂进行整合,把苏州工厂企业级产品线转移整合至无锡工厂,并对其增资扩产,进一步寻求在中国机器人、物联网等新领域的投资。
反避税调查事件始末
关于目前传得沸沸扬扬的反避税调查事件,其实是源于之前江苏省国税局对江苏当地企业开展的一场反避税调查。
2014年底,江苏省国税局对希捷江苏公司(下称“希捷江苏”)开展反避税调查,最终令希捷江苏补交税款和利息共计人民币14亿元。
2015年3月11日,江苏省国税局与希捷江苏正式签署APA。根据协议,希捷江苏未来APA执行年度预计每年将增加利润约4.5亿元,预计增加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款约4亿元。由于签署APA给企业带来更加稳定的预期,希捷承诺将再追加投资。
当时补征的理由是代工环节利润率低于集团的利润率。吴新明对记者表示,苏州当地最近几年涉及补税的企业不止希捷一家,补税的企业也不少,凡是累计销售达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都要进行审核。但其他企业补税都没有超过这个数目,希捷的数目算是比较大的。
跨国公司投资不仅因为税收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告诉记者:“反避税调查事件与希捷关闭苏州工厂两者之间没有很必要的联系。因为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看重的更多是中国整体的发展和市场环境,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税收。现在中国从整体来说强调国民待遇,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给跨国公司特别优惠的税收,靠税收来吸引投资。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这几年来应该已经理解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际避税现象愈演愈烈,“把GDP留给当地,把利润全部带走”,已经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的惯例,它们利用各国税法差异,通过高进低出关联交易等方式转移利润,这已经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警觉。
2014年11月16日,在二十国集团(G20)布里斯班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中国全面加入G20框架下国际反避税大行动。
根据“税收正义网络”2012年发表的报告,估计全球在“避税天堂”逃税的资金总额在21万亿至32万亿美元之间。如果按照3%的年利计算,这些资金每年要向各自政府缴纳30%的资本盈利税,即各国政府会因为“跨国避税”每年损失1900亿至255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
以苹果公司为例,2011年苹果公司的利润为340亿美元,但只缴纳了33亿美元的现金税,缴税比例不足10%。而按美国税法,像苹果这种收入规模的公司,应适用35%的联邦税率。但实际上,苹果公司将税前三分之二的收入转移到爱尔兰,再从爱尔兰转移到荷兰,最后转移到加勒比岛国。这样,只需要缴纳荷兰低廉的交易税和部分爱尔兰低廉的所得税。据测算,苹果海外收入的税率只有3.3%,从而大大拉低了整体税率。
赵蓓文对记者表示,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是一个企业最本质的追求。从理论上来说,跨国公司实现内部转移是其实行跨国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它们在税率低的国家建立子公司的布局,实际上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包括从融资成本低的国家融资,在税收比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生产,然后可以享受相对低的税收。
“跨国公司一般从本身的全球布局来考虑,到别的地方生产或者增加别的地方的投资,会对它本身的整个企业的总体战略布局更有利。
泰国现在整体成本比中国低,这些成本包括税收、劳动力、土地等在内的综合成本,这也可能是吸引希捷去泰国投资扩厂的原因。希捷不会仅仅因为税收这个原因而做出关闭苏州工厂这么一个重大的决定,它一定是综合考虑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14亿元税款“逼走”希捷?希捷:属投资计划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