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这样一句玩笑话: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现实中,有一类人更加可怕,那就是“知识产权流氓”——他们披着知识产权的合法外衣,干着职业碰瓷的非法勾当,以此敲诈勒索、讹人钱财。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恶意商标”。调查显示:2016年,有超过81%的商家曾遭受“恶意商标”投诉;这些“恶意商标”实际可投诉的商品总量近6000万件,涉及900万商家。
针对日渐猖獗的“恶意商标”现象,近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等三家学术机构联合发布《无显著性商标无效宣告报告》。多位专家学者和法律界人士呼吁,应加强对此类商标的审查力度,在商标审查阶段可参照行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数据设立黑名单,针对业已形成商业模式的恶意注册人的商标申请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开通宣告商标无效绿色通道,及时发现并对此类“恶意商标”宣告无效。
“破洞”“呼啦圈”竟被注册成商标
在商标领域有一个词叫“恶意抢注”,是指以获利等为目的、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中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域名或商号等权利的行为。
如果将“恶意抢注”比作有目标的抢劫行为,那么“恶意商标”则是更为下作的私设路障,明目张胆地公然打劫。
所谓“恶意商标”,就是将各个行业的通用词、描述词注册为商标,滥用“通知-删除”原则展开侵权投诉,以此来要挟商家出钱私了,并逐渐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据阿里巴巴近日披露,破洞、呼啦圈、一脚蹬、打地鼠等这些描述性词汇,就正越来越多的被一些知识产权流氓注册成“恶意商标”。而他们注册这些商标的目的,不是为自己使用,而是寻找碰瓷目标,对全行业电商展开恶意投诉,以此要挟商家出钱“私了”,这种行为目前已渐成产业化运作。统计显示,这些“恶意商标”直接影响到平台上900万商家的正常生计。
张女士便是其中的一位受害者。2016年3月份,其淘宝网店上因有三款休闲女鞋使用了‘一脚蹬’的表述,而遭到“恶意商标”投诉。据了解,当时这三款鞋占到其店铺销量的60%左右,日销量近千双。为避免损失,张女士在交了8000元授权费后才私了解决。“他们完全是在勒索,而且整个行业所带有‘一脚蹬’关键词商品都被这些人投诉了。”
她认为,行业属性词没法不用,淘宝平台从出现开始行业内就有描述商品的属性词,消费者要经常搜索这些。虽然后面有人注册为商标,但大家使用在先,平台不应接受这些商标的投诉,这些投诉已影响到市场的健康发展。
某天猫家装专营店店主建议,商家使用“恶意商标”相关词,目的不是侵犯对方权益,但“恶意商标”投诉却造成了勒索问题,商家应该有所警觉并向平台反馈这方面信息。
逾八成电商曾遇“恶意商标”投诉
“请求平台抵制这种投诉行为”、“行业属性词没法不用,被迫害的商家太多了!”3月28日,来自某网站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2016年有超过81%的商家遭受“恶意商标”投诉,且有18%的商家一年被投诉超5次。
据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统计,截至2017年3月,淘宝天猫平台上累计已有83个使用各行业通用、描述等属性词注册的“恶意商标”,对超1.5万商家的11万件商品进行了恶意投诉,商家因此损失估算数百万元。而这些“恶意商标”实际可投诉的商品总量近6000万件,涉及900万商家。
鉴于肆虐成灾的“恶意商标”,已严重影响到数以百万计的商家的正常生计,平台方终于出手干预。
今年2月,媒体曝光的一起案例曾引起广泛关注。2月7日,阿里巴巴对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网卫”)发出“封杀令”,后者也成为阿里向“知识产权流氓”宣战后首个封杀对象。
2月14日,阿里又向北京市东城区法院递交诉状,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向杭州网卫等索赔110万,并要求其公开道歉,法院随后正式立案。
资料显示,这家创办于2013年10月的公司,在成立至今的3年多时间内,曾在全平台上投诉过数千个卖家,而阿里平台治理部大数据显示,以某运动品牌为例,杭州网卫为其代理的整体投诉不准确率高达24.72%,而另一家正规知产代理公司代理的整体投诉不准确率仅为2.39%。在针对假货的投诉不准确率上,杭州网卫代理不准确率高达17.81%,另一家代理则为0%。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网卫投诉过数千商家,这些商家进行申诉后,该公司又主动撤销投诉了,并且主动撤销投诉率超过60%。
宣告商标无效应开通绿色通道
虽然是非曲直一目了然,但对商家而言,这些“恶意商标”毕竟都披着合法外衣,如果想要从法律层面予以回击,则需要通过商标委发起商标无效流程,而走完该流程耗时要半年以上,且很多商家根本没有能力发起该程序,因此只能交钱私了。
对此,同济大学副教授、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副主任张韬略认为,所有的制度一旦设计之后,在运行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很多寻租的问题。当这样一个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形成具有一定危害性并且对现有制度造成冲击的情况,如何来应对解决,是摆在制度设计者面前的问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说:“信誉良好的商家特别在意自己的商品会不会被投诉、下架,只要删除,损失非常大,这是传统店铺无法想象的。即使通过申诉恢复下架商品,没有成交记录,也会造成间接损失,这是电商平台上观察到的新生态,不容回避。”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杜颖指出:“商标权的行使本身不应造成符号垄断,这也不符合商标法的立法初衷,因此平台应加大与商标行政主管机关的交流,建立‘恶意商标’发现与宣告无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消除并进一步阻止其对正常市场经营秩序的影响。”
学界调研发现的问题亦引起国家主管机关的关注。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案件审理六处处长孙欧表示,当前商标注册申请呈现爆炸式增长,需要各界审慎研究相应对策。对于专家组提出的快速处置机制,孙欧认为,过去商评委在处置商标抢注时也曾有绿色通道,但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质证程序是不容回避的;对于恶意商标难题,商评委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速审理。
事实上,此类问题已经引起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工商总局的高度关注。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曾明确指出:“有一些抢注商标本身没有产品,却注册一系列商标,对市场秩序是一个扰乱。它以盈利为目的,我们对这种恶意注册的行为,在审查时发现后,不予注册。已经注册的,依法宣告无效。我们要加大力度,让商标保护更加有力,让大家更加放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900万电商成为“恶意商标”勒索目标 专家对此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