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社区 > 奇闻网谈 > 正文

福利不足不是福利过度 矫枉返正:福利过度只是一个传说

部长的“福利过度论”的双重错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社会保险法》进行现场解读。胡晓义表示,《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包括“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由于福利过度导致养懒汉这样一种覆辙”。(11月25日《现代快报》)
  西方一些高福利国家也许确实存在“福利过度”问题,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时常捉襟见肘,并让极少数人躺在社会福利上睡大觉、做懒汉。社会福利需求具有某种“刚性”,增加容易削减难。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经济萎靡不振,财政收入减少,政府意欲削减社会福利,却遭到了民众的强烈反对,罢工潮此起彼伏。
  但这显然只是“那边的风景”,反观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什么“福利过度”,而是公民福利水平低下、福利欠账较多、福利保障不牢靠。西方一些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福利政策,而我们呢?很多人“生不起”、“死不起”,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养不起老、买不起房……面对如此国情,你却说要防止“福利过度”,让人产生强烈的“错位感”。这个“福利过度论”对于中国民众实在太奢侈。
  基于国情现状,时下的问题不是公民福利支出让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而是财政收入连年“飘红”,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在公民福利支出方面还显得过于小气。政府财政收入如何分配使用是一个宏大命题,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财政收入“取之于民”应当“用之于民”,而不能“用之于官”,不能用之于“三公消费”、“形象工程”以及拆了建、建了拆,更不能被揣进部门和个人腰包。正因如此,中央提出由追求“国强”向追求“民富”转变。怎样追求“民富”?无非是一方面改革初次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让民众手里更有钱;另一方面改革二次分配,提高民众的福利待遇。
  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能位显而易见,既是公共福利政策的建言者,也是公民福利的代言者,更是公共福利政策的落实者和监管者,应该对公民福利贫弱现状有着更多、更深刻的体认,并时时不忘为提高公民福利待遇鼓与呼,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担忧公民享受的福利政策太多、太优厚。
国内的现状是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

先说一个故事。话说一位官员到民间体察民情,见一乞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一坨捡来的肥肉。官员和蔼地告诉该乞丐:你不能吃太多肥肉啊,肥肉胆固醇很高,对你身体不好啊。当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故事虽是虚构的,但故事中的这种官员,在现实生活中却比比皆是。11月23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社会保险法》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由于福利过度导致养懒汉这样一种覆辙。在网上看到这段话之后,我第一时间转到了微博。嗯,我承认自己是有些不厚道——就像网友所说,面对这种官员,智力上的优越感总是一波一波涌来。
  社会福利过度会导致养懒汉,这话完全正确。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我虽没有去过国外,这些年托网络的福,也了解到一些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情况。瑞典、瑞士、丹麦这些传统高福利国家就不说了,就连美国这种通常被认为是“低福利”的国家,也养着许多“懒汉”。美国有一种“食品券”,由农业部出面向低收入家庭折价或免费发放这种特殊的凭证,穷人们可以用它来换取某些特定的食品。由于食品券能够解决一个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有时候还用不完),所以不少穷人宁愿坐在家里领食品券,也不愿意去上班。但是很奇怪,尽管养了为数不少的“懒汉”,美国并没有取消食品券的迹象。为什么呢?很简单,如果取消了食品券,政府确实放下了“懒汉”的包袱,财政上也轻松了许多,可八分之一的美国人就会饿肚子了——那可是三千多万张花花绿绿的选票啊。
  应该承认,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的社会福利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实事求是地说,整体水平不但与瑞典、瑞士、丹麦这些高福利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就是与美国这种低福利国家相比,仍然远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就拿城市低保来说,今年1—6月,全国各地的人均低保补助水平都在400元以下,最高的北京市也只有区区的356元。这样一点钱要在城市里过日子,生存都几成问题,谈得上养懒汉吗?更别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居民其实是“负福利”——他们要比城市居民纳更多的税,却面对更低的社会福利水平。因此,对于这个国家绝大部分人来说,所谓“福利过度”,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福利不足不是福利过度 矫枉返正:福利过度只是一个传说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