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与粮价问题当然是重中之重,不然也不会有18亿亩耕地红线之说。最近,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对于粮价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其中谈到粮食涨价的原因以及应对,重点在于这么一段话:“消费者对粮价一定程度的上涨,要有宽容的心态,因为农民的生产成本在上涨,不可能不让粮食涨价,一定不让粮价上涨,农民种粮没有积极性,影响更大。粮价会有一定上涨,所以消费者一定要宽容。”
其实消费者一直还是挺宽容的,您看我们说啥了?无论怎么涨价,您一看电视上的采访就知道,谁都说的是“可以理解、可以承受”,没见过哭诉自己买不起更多的食品或者延长了改善生活的日期间隔。当然,电视是可以剪辑的,这个大家也都知道。
陈主任说的那些粮食涨价的理由确实是存在的,比如说生产资料的上涨,以及人力成本的上涨等因素都存在,而且农民兄弟们种地也是很辛苦的,让人家多卖点儿粮食钱没什么关系。但我们要知道的是,这里有多少钱其实未必是应该涨上去的,而这部分成本是谁在承受着。
拿油价上涨来说,很难说价格就该这么高,哪怕是价格真这么高的国家,高速公路是很少收费的,全球14万公里的收费道路有10万公里在中国。这些也都是间接推高了粮食的价格,而这些成本的高涨农民又能从中得益多少?这部分的成本增加基本是直接转嫁到了粮食消费者的头上,创造出的利润则是给了垄断性的企业,而农民并非从中得到多少利益,至少国家的反哺政策投入并不多。
这就说明,粮食涨价、消费者宽容的结果,实际上是生活成本增加,而这部分生活成本原本未必需要增加,或者增加的幅度不用这么高。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陈主任还说过,政府有足够的储备粮来平抑粮价,只是没有投入到市场上。这就说明,一旦粮价超过消费者的承受能力,那就不管农民种地是不是有积极性了,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把粮价打压回去。有这么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只能说农民的命运实在是比较叵测。
实际上我们不但要宽容粮价,要宽容并且承受的东西还多着呢。“十二五规划”当中把民富国强作为目标之一,表示要走藏富于民的路子。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很遗憾的是,减税措施到现在还纠缠于到底个税起征点到底是上调到2500元还是3000元的问题,而通胀的脚步早就超越了这个界限。与此同时,各种税费如同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房产税从试点到遍地开花不说,遗产税等也蠢蠢欲动。到底是藏富于民还是打算竭泽而渔,还真是不好说呢。
所以,我们作为消费者来说,宽容粮价、体恤农民兄弟确实是应该的,但我个人总是觉得总是让我们这些老百姓相互取暖、而总有人从我们那微薄的柴堆里拿走柴禾,实在是一件挺不厚道的事儿。我们宽容粮价、谁来宽容我们?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我们宽容粮价,谁来宽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