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无葬身之地”这句话本在信奉“生死事大”的中国传统里,是一句刻薄至极,在何等痛之入骨的情况下才能说出来的恶毒之极的咒语,然而,偏偏是这样原本夸张的连死人都不放过的“咒语”,在2011年的清明节后却成了真切的现实。在这个本该为安息于地下的亲人们静静缅怀思念之情的时刻,除了墓穴价格畸高的新闻之外,政府明文规定的墓地使用期又为前去扫墓的亲人们带来了新的难题。
生的时候眼看着房价一天天的狂飙突进,掏空了腰包买的是70年有期限的产权。死当然不是生的目的,但死后除了要办理好死亡确认、户口注销、排队火化之外,堪比房价、限制平方数还将就产权的墓地,都能让死去的人泉下难闭双目,活着的人怀着忐忑的心情祭祖,因为这墓地说不定哪天也会被拆迁。
中国的传统中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要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如今出台的“死后房地产”政策令“清明放断鹞”的游艺情趣在现实面前实在令人提不起兴趣。人死了,先花百八十万支付20年物管费的“首付”,余下的租赁费让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更难受。
清明节不说房子的话题,墓穴却成了热点。一个人只会用一个墓穴,难道我们这个社会的土地,连一个骨灰盒的位置都提供不出来了?入土为安也罢,绿色殡葬也好,活不起,死不起!生无安居之所,死无葬身之地,应该就是市场经济下供需关系的结果。那么20年后,是不是应该把那些死去若干年的烈士也拉出来,管你差钱不差钱的缴纳墓穴管理费吧!
ㄌ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式咒怨:生无安居之所,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