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社区 > 奇闻网谈 > 正文

乔新生:中国反腐障碍究竟在哪?

乔新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
建党90周年之际,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纪委副书记介绍反腐倡廉建设的情况。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6517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73人。一些媒体认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但也有一些媒体认为,这充分说明中国执政党正在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作为长期从事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学者,笔者认为,近些年来披露出来的腐败案件增多,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通过增加反腐倡廉的透明度取信于民。不过,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与增加公众的信任度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正关联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新闻媒体披露出来的腐败案件越多,越容易增加公众对执政党反腐败工作的疑虑。正确的做法是,在增加信息透明度的同时,增加信息的对称性。换句话说,在披露反腐败查处案件的同时,必须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让公众了解案件查处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看到案件处理的结果。
当前,我国反腐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查处率不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因为缺乏惩治腐败的技术措施,而是因为出现了制度化腐败或者集体化腐败的问题。不少学者批评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已经出现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不仅能把某些特权制度化,而且通过各种方式,将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个人化。在一些地方,存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殊消费行为、事业单位特殊的经费分配机制等现象,这都是在把腐败行为常态化。这就使得中国许多领域呈现出灰色地带,反腐败一旦触及到特殊利益集团的共同利益,就会出现联合抵制的情形。中国在公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滥用公车消费,但由于形成了既得利益格局,公车改革的进展面临很多障碍。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反腐倡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反腐工作很难被外界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关于对政府官员采取“双规”措施的规定,非但不被海外反腐败组织所认同,反而被错误理解为侵犯人权的规定。这次公开反腐倡廉的情况,实际上是向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工作,并且愿意与公众分享反腐败取得的成果。
笔者认为,反腐败不能过度依赖互联网络。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互联网络在我国反腐败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互联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会放大公众情绪,而且会动摇执政根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希望有关部门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依法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管理,实际上已经觉察到互联网反腐败产生的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反腐败必须努力营造一个理性的表达空间,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反腐败不能忽视基础性的制度设计。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最基础性的反腐败制度。如果没有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那么其他反腐败的制度都靠不住。好的制度一定要有一个配套措施和一个水到渠成的环境,完善社会信息统计系统恰恰是题中之义。换句话说,反腐败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及时地公开统计信息。
总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反腐倡廉,不仅要公布案件的查处情况,更要让公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给予肯定。

М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乔新生:中国反腐障碍究竟在哪?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