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弗吉尼亚州有一处没有名称的工业园,园内有一处不起眼的砖砌建筑,这就是中央情报局监控海外网络舆情的大本营“开放源中心”。中心主管纳坎近期接受美联社专访,介绍中情局网络监控相关情况,这是这支从未正式对外公开的情报团队首次公开面对媒体。
2001年以后设立
这一网络监控中心2001年以后设立,设立之初主要目标是专注美国以外地区互联网上的恐怖主义情报和武器扩散情报。随着时间推移,这支人数保密的团队现已拓展监控范围,微博、社交网站、媒体网站、聊天室都已成为挖掘对象。
这支团队监控多种语言言论,除英语外,阿拉伯语、汉语、乌尔都语等几乎所有中情局认为有价值监控的语言都列入监控清单。
例如针对某起国际或地区事件,监控员截取网络留言、甚至直接录制网络聊天语音片段,而后比对这个国家在同一事件上的媒体观点,最终整合成这个国家对这起事件的舆论反应,递交白宫参考。
遍布全球使领馆
中心主管纳坎说,大多数网络监控员在弗吉尼亚州总部,但也有人广泛分散于美国遍及全球的使领馆内,以便“近距离把握脉搏”。
纳坎介绍,网络监控员大多为外语或图书馆科学硕士毕业,他们知道如何深度检索所需信息,善于破解互联网的秘密,“知道如何找到别人以为不存在的东西”。
最显著的案例是,美国特种兵5月在巴基斯坦击毙拉丹后,“开放源中心”截取大量巴基斯坦网民言论,最终递交给白宫一份结论:绝大多数人不认同美国的做法。
网民言论有价值
在回答有关社交网站和微博是否代表舆论的问题时,纳坎说,越来越普及的手机端软件使这些公开的网民言论更具参考价值。
中心副主管介绍说,近两年泰国“黄衫军”、“红衫军”在街头闹事期间,他与其他19名人员潜伏在美国驻曼谷大使馆内,经由微博和社交网站了解集会现场情况。
集会和清场最胶着时,记者被拒在现场外,但一些集会者甚至警察借助手机发布消息和现场图片。网络监控员交叉评估微博和社交网站上的消息和图片,确认哪些是可信信息。最终,美国驻曼谷大使馆将一批报告传回华盛顿,其中三分之二成为各部传阅的开放分析报告。
中情局此刻向美联社介绍“开放源中心”的用意不详,“开放源中心”作业模式是否会招惹一些国家反感也不清楚。但中心主管纳坎请求不要公开中心确切地址,理由是担心遭受物理或电子攻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情局首次自曝网络监控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