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之傅
在国内看到或听说的所谓“最牛钉子户”,早已记不清究竟出现了多少位;然而,若将他们的“牛”和澳大利亚“钉子户”的“牛”一作比较,便可发现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简直无异于天壤之别。未想到“没有最牛,只有更牛”这句华夏的拆迁流行语,竟然在澳洲这群“钉子户”身上被诠释的如此酣畅淋漓。
据凤凰网1月27日消息,1月26日,仅仅因为反对党领袖艾伯特说了句有关拆迁的话,居然使正在首都堪培拉参加国庆庆典的女总理杰拉德遭到了200多名“钉子户”的围攻。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无耻”、“种族主义”的呐喊声中,愤怒的“钉子户”们使劲拍打着土著居民会所的玻璃窗,大有砸烂玻璃冲进会场和女总理一试高低之势。面对情况不妙险情,在保镖的劝说下,杰拉德不得不中断会议,在当地警察增援、防爆警察开道、保镖连拖带拥的呵护下,狼狈逃离现场。甚至连被踩掉的一只鞋都无暇顾及,光着一只脚就被保镖塞进汽车仓皇离去。国庆日总理出此尴尬,实为当今世界所罕见。
客观地讲,这些愤怒的土著居民根本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钉子户”。因为,澳大利亚政府既没有向他们发布过什么拆迁动员令,也没有和他们商讨过任何具体拆迁协议,更没有在他们住房的墙壁上用排笔书写过什么大大的“拆”字,当然更别说动用什么推土机、挖掘机、强拆队之类的具体设备和人员了。一句根本不能代表政府的脱口而出竟然也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实在令人匪夷所思难以理解。议会反对党领袖艾伯特讲话从无深思熟虑习惯,哪怕在国庆日也同样如此。在当天早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是考虑将这所土著居民会所拆除的时候了”。就是这样一番在国人看来根本不足为奇的言论,未想到在堪培拉土著居民中一经迅速传播,竟硬是活生生地酿制出了一幕让女总理杰拉德狼狈不堪的“活报剧”。
据悉,为了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土地等权利,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于1972年在堪培拉建立起了自己的会所。也许由于会所就在国会大厦附近,也许正如艾伯特所述“澳大利亚已变得越越来越好”,或许由于会所年代久远建筑风格陈旧和周围环境不太协调,因此才有了艾伯特引起轩然大波的一番话。然而,不论出于何等原因,在土著居民眼里,未经他们许可,任何人想对他们的动拆迁的言行都是绝不容许的。仅从视频的过程与结果分析,澳大利亚政府若想真的对这座会所进行拆除,估计还真得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和国内的各类“最牛钉子户”相比,澳大利亚的“钉子户”牛就牛在他们并不是为了捍卫个人的一已私利,他们要维护的是整个土著居民的共同利益。不仅在他们身后还站着数十万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土著居民,而且,在他们的血管里还奔涌着土著居民对自己固有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而这种眷恋之情又恰恰能被政府所理解和认可,宁愿自己掉只鞋光脚不体面的离去,也不会下令让警察以维稳为借口对这些“钉子户”采取行动。这或许是这些“钉子户”之所以比华夏“钉子户”牛的另一个根本原因。
在政府及国内众多“牛”与不“牛”“钉子户”的努力下,“强拆”、“血拆”等现象已明显得到了好转,然而若想得到根本性的彻底好转,恐怕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旧城改造”中出现的摧毁古建筑问题,由于这些建筑相当一部分原本就属于“公”,不可能遇到什么“钉子户”,因此拆起来十分得心应手,以致在城改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有关专家所说的一幕:“我们全国600多个城市基本都差不多了”。 “几个城市的俯瞰图放到一起,你都没法分辨哪个城市是哪个!”回味各个不同城市名称的耳熟能详的景观,联想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大同小异建筑,谁能否认澳大利亚的“钉子户”就是比中国的“钉子户”牛?
由于华夏缺乏澳大利亚这样的“钉子户”,以致“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万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据统计,20年来,全国已超过3万处在册的文物已在城改中永远地消失在了华夏的地平线上,一大批古建筑在推土机、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丧失了踪迹。许多富有个性的城市只能从老照片和记忆中去品味,令人感慨连连、叹声不已。
澳大利亚的“钉子户”为啥这么牛?因为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对民族文化不离不弃的热爱和需求。其正如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的著名作家冯骥才所云:一个民族不应该只有GDP,还应该有DNA。而民族的DNA,就是文化。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澳大利亚“钉子户”为啥敢打女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