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的村民在盐田里劳作(10月16日摄)。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连处的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以出产井盐而得名。据历史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当地群众在澜沧江边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经日照蒸发,结晶成盐。目前,纳西民族乡一些村庄的群众在江边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建有3000多块盐田,年产各类盐达数百万斤,成为村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近年来,盐田浓郁的古风和村中的民族风情,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
ыы
西藏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的村民在盐田里劳作(10月16日摄)。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连处的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以出产井盐而得名。据历史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当地群众在澜沧江边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经日照蒸发,结晶成盐。目前,纳西民族乡一些村庄的群众在江边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建有3000多块盐田,年产各类盐达数百万斤,成为村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近年来,盐田浓郁的古风和村中的民族风情,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
ы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