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媒:中国抵制日货很难

中国部分城市17日发生了反日游行,游行中“抵制日货”的口号非常显眼。中国抵制日货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呢?日媒分析称,随着代工生产的普及,单纯抵制日本产品已经越来越难。

据《日本经济新闻》9月18日报道,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9月13日的记者会称:“中国消费者以理性方式表达立场和想法是他们的权利,对此表示理解”,网络上呼吁抵制日本产品的声音不断增多。抵制的矛头甚至指向了在中国极具人气的iPhone手机。

据称,iPhone5大量采用了半导体存储器、液晶面板以及电容器等日本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主要由日本东芝、尔必达存储器、日本显示器公司、村田制作所以及TDK提供。获知这些信息的中国消费者在网络上呼吁,“不要购买iPhone手机,要购买三星和中国厂商的智能手机”。

不过,中国消费者即使转为购买三星和中国企业的产品,也很难完全排除日本零部件。因为三星也绝非与日本企业的产品毫无关系。据说三星在面板原材料方面采用了日本住友化学等日本企业的产品,在半导体和液晶面板生产领域则使用了尼康等日本企业的设备。

此外,虽然中国的便携终端厂商在很多情况下采用的是台湾企业的零部件,但在台湾的零部件上,作为半导体基础的晶圆以及作为面板基础的玻璃大部分也是由日本企业生产的。在东亚已经形成了由日本企业提供原材料,韩国与台湾生产半导体等中间产品,然后在中国大陆组装成最终产品的分工体系。如果将日本企业的产品从分工网络中剔除,那么任何企业都将无法进行生产。

随着代工生产的普及,单纯抵制日本产品已经越来越难。中国家电巨头TCL目前为东芝、索尼以及松下代工生产产品。因抵制日本产品而遭受伤害的不仅限于日本企业,还有可能波及中国企业。因优衣库品牌而广为人知的日本迅销公司等服装相关企业也委托中国的服装工厂进行代工,如果迅销公司的销售额下降,就难以避免对中国工厂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日本的汽车厂商在中国销售的大部分产品也都由中国国内的工厂生产。日产汽车除了在河南省郑州市拥有工厂之外,还计划在辽宁省大连市建设新工厂。大连市属于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日产的项目对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内的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将非常巨大。如果中国民众持续抵制日系车,中国开发内陆地区和振兴东北的计划就有可能受到影响。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普及节能型汽车,但在节能领域,如果排除丰田汽车的混合动力车和日产的电动汽车,中国也很难找到其他技术。

令人意外的是,中日经济的联系甚至已经扩大到粮食领域。中国谷物的进口量正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大豆,中国国内消费的7成以上依靠进口。大豆可供生产食用油,而豆粕还可用作饲料。中国长期从美国进口大豆,但由于考虑到美国旱灾的影响,最近已经开始扩大进口巴西大豆。在巴西,参与大豆生产、收购和出口等一系列业务的正是日本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以及丸红等日本商社。丸红表示“本公司出口的巴西大豆的95%均销售到了中国”。

丸红还与中国的中储粮油脂、山东六和集团联手拓展饲料合资业务。同时,三菱商事去年与中粮集团签署了每年最多500万吨的大豆供给协议。中国的消费者或许不会因为是日本企业提供的,就拒绝食用油和利用大豆豆粕饲养的猪肉吧。如果没有日本企业的合作,中国有可能因大豆供应不足而导致粮食价格出现通货膨胀。

通过市场网络,包括日本、韩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已经形成了松散的经济区。如果市场网络因政治层面的摩擦而受到影响,所有相关国家和地域均将蒙受经济利益上的损失。如今,各国关系已经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在2005年和2010年的反日游行中,虽然也曾经有人呼吁抵制日本产品,但并未长期持续下去。而在日本,虽然也曾一度发生拒绝使用中国产品的“拒买中国货”,但日本民众最终明白,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因此上述运动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销声匿迹了。

如果理性地考虑问题,那么破坏市场网络对任何一方都是不利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东亚各国曾凭借智慧避免了政治上的分歧,并通过市场相互联系,进而不断成长。此次,东亚的经济网络是否能再一次跨越政治上的危机,继续维持繁荣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日媒:中国抵制日货很难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