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要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正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此刻,这些身在他乡的人们,那思家、恋乡的情结,是多么让人从中感触啊!我也有过曾经在他乡求学和工作的经历,所以我知道人在他乡的情思万缕,是多么的让人魂牵梦绕。游子,没有不思乡的,因为故乡的情结是天然的。我初到他乡时,一直在报摊上买家乡出版的杂志,一期没有拉下过。许多时候想起家乡和父母,便看会着家乡的杂志愣神。我工作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就是在锦州过的。当天晚上,宿舍的女同事在一起喝了许多酒,边喝酒时边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词。吟着吟着,几个人都哭了。那时候实际就是一种强烈的思乡情绪的迸发。
小时候总想快快长大,离开家独立生活。可是当上学离开家后,才知道想家的心情是那么苦。所以现在我总说:总在离家之后,才想到珍惜家的所有;总在想家的时候,才体会到家的温馨,幸福和欢乐。这就是经历过以后的经验之谈吧!人生一世,不可能总在家里。常言说的好:好男儿志在四方。思家的情怀,恋乡的情结,是人们千百年来恒古不变的情结。古词人宋之问的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短短十字,久远传唱。如今,虽时过境迁,我们生活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在这个物质泛滥、情感溃乏的都市里,思乡情结被压制在心里最柔软的底层,很少再被提及。但无论以怎样的形式来记忆,我们的恋乡情结却恒古不更。
漫漫风尘路,何处是尽头?难离故土难忘家。城市越大,人越渺小。人在他乡,人越孤单。在这样的时候,思乡情结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沉。所以,人在他乡的人想回家过年过节,因为家就是亲情,家就是乡恋。我一个最好的朋友现在广州,在电话里他常说:我现在广州不错,但总有一种“广州再好不是家”的感觉。我能理解朋友的心情。所以,在我们通电话的时候,经常会为他哼一曲那首《想家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很甜蜜,家乡月就抚摸我的头,想家的时候很美好,家乡柳拉着我的手,想家的时候有泪水,泪水却伴着那微笑流……”
人在他乡,有太多的不易,有太多的无奈,最让人不能割舍的就是思乡情。喜欢京剧,看过无数表现人在他乡不能回故土的戏。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让人感受到了有家难回的无奈与凄凉。“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向长空洒血泪好不伤怀。”唱出了苏武十九年在异乡思故土的情怀;“望家乡,去路远,别妻千里音书断,关山阻隔两心悬。”唱出了林冲被逼上梁山不能还家的心中感叹;“失落番邦十五年,雁过衡阳各一天。高堂老母难得见,怎不叫人泪涟涟。”唱出了四郎杨延辉失落番邦十五载不能见母的惨然。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的二奶奶全家在西安逃难的时候,遇到避难的大哥时有这样一段对话:二奶奶说:“大哥,您就吃这个?这些年联系不上,让您受苦了!”大哥说:“这不算苦,苦的是背井离乡,总也见不着亲人的面儿……”
客居的日子,就像一艘大海上航行的小帆船,你不能明确自己会漂向哪里,无论在平静的阳光或者狂风骤雨的夜里,只能凭自己的直觉跟毅力,不停漂泊。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地离开贫瘠的或是富饶的故乡,走向他乡,多半还是为了追求和向往着一种更为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离开故乡,远走他乡,倏忽之间,有得有失。人在他乡,才会特别怀念故土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人在他乡,难免有许多思乡的惆怅,这也许是“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的感慨吧!
在家的人,总想去流浪,总想去闯荡世界,而离家的人总想有个温暖的家来结束这浪际天涯的生活。没有离开过家的人,不懂得家的涵义,只有远足者才知他深深的内涵。人在他乡,除了忙忙碌碌地为异乡挥洒汗水之外,尽可能实现可以实现的理想之余,似乎就没有什么可以去寻觅的。曾经我离开家乡,人是生疏的,尽管很热情;地是生疏的,尽管山灵水秀、风景如画;新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让我不敢有半点对他人的依赖。所以,现在非常理解楼外工地这些建筑工人此时的思乡心情。中秋快到了,人在他乡,多少无奈和身不由己,这就是为了生活而上处奔波的人们。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代表着团圆,每到这样团圆的节日,总有那么几个群体,遗忘与被遗忘的,满腔思念的,游离于喧闹之外的人们。他们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人在他乡。对他们而言,节日是一种“奢侈品”。深夜一点仍然在工地施工的建筑工人就是这些群体中的一个代表。朋友,此时也许你也正是行走在充满挑战性的他乡的人群中之一,在此祝愿所有在他乡的人们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中秋快乐!
㈨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网络文摘]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