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念止禅修法,讲的很清楚。高人贤士啊!其实对修行者来说,乱修不如好好修。对学佛的人来讲,尽量抛弃大乘佛教的创新观点。不为圣贤,即为禽兽。确实如此!
原文地址:入出息念心得分享–从零开始到禅那作者:用户1874349832
黄柯
前言
这是本人作为一个禅修初学者在一些业处导师的指导下,修习入出息念的个人经验分享,不一定带有普遍性。如果有和业处导师所教导的方法相违背的地方,请读者以业处导师的教导为准,本文所讲内容仅供各位同修及禅修爱好者们参考,看之前应该学习一些业处导师关于入出息念方法的开示并有所实践。
准备工作
禅修前的准备工作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指的禅修前,主要指的不是静坐前几分钟,而是日常生活中对身心的调整。从我个人的体会以及所观察的证得禅那的贤友们的例子来看,要想禅修有所进步,最主要的必要条件就是禅修之外的心态要调整好。怎么算调整好呢?就是要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愉悦。因为喜是定的近因,没有喜乐是得不了定的。这种喜不是享受各种欲乐的时候那种带有污染的喜,而是由自己内心柔软,无悔,培育了各种善良品质之后所带来的喜乐。因此,最重要的心态准备工作就是要培育各种善法,以让心柔软愉悦。比如持戒,如理作意的服务,布施,恭敬师长,善待朋友等等,一般经过一段时间后,内心就会自然变柔软。另外也要注意以前让自己心态变得放逸的不良习惯,保持正知正念,尽量改掉不良毛病,比如爱和别人聊天,做事情不专一,懒散懈怠,一直贪着于某个欲乐爱好或者人,爱说别人的不是等等,总之就是培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变成一个简单,安静,不多管闲事又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人。这样,心适合作业适合培养定力的善法才会不断的增长,禅修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开始禅修
修习的具体方法业处导师们都讲过很多了:静坐前怎么放松一下心情,怎么选择合适的姿势等等,按照什么步骤专注呼吸的业处等等。我想讲的主要是关于初学者的腿疼腰疼以及找不到业处这几个常见问题。
关于禅修时的坐姿,很多中国人执着于双盘,没事就在家练盘腿,一练好几年。我还听说有些地方对学员的要求就是要双盘多少多少时间以上,这些是完全舍本逐末的做法,定力没培养上去,傲慢心到会增长不少,须知禅修从来就不是练腿。我自己按照玛欣德尊者介绍的方法忍腿疼,觉得很受用:选择合适的姿势,当腿开始疼得有些受不了的时候,在心中决意:让我再忍5分钟(或者10分钟),然后再努力坚持下去这么长时间再换腿,就这样一次次的触摸延长自己腿疼的极限,次数多了就会发现腿开始疼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而且疼痛感也会没有之前剧烈。
有些初学者除了腿疼外,最主要的一个身体不良反应就是后背腰部会酸痛,这也是之前没有静坐过,坐直之后保持同一个姿势久了,相关部位的肌肉会酸痛的结果,这个时候也是锻炼自己身体耐力的时候,除了坐姿一开始要自然端正之外,酸痛的时候也要努力的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因为酸痛就弯腰,扭来扭去等等。我的体会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比如最多一两个月,这个酸痛的现象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有些禅修者不会注意这个问题,腰酸了就会自然而然的任它弯下去,长期以往就会养成不良的打坐习惯,影响身体。
最常见的问题是找不到业处,对“专注呼吸”这件事找不到感觉或者有了错误的理解,我发现很多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特别是理性思维比较强的男性对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很难理解,不知道什么叫做“心知道有呼吸就行了,自然而然的专注它”。实际上,入出息念业处专注的对象,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抽象的整体的呼吸这个概念,而不是通过专注的各种细节,各种性质来把握它,比如呼吸时候鼻子或者人中部位的触觉啊,呼吸的冷热啊,呼吸里空气具体的流动啊,呼吸里具体的空间上某一点啊等等,很多初学者都会不自觉的通过这些细节性质的一种或者几种来定位呼吸,认为自己必须通过这些来专注呼吸,实际上这都是错误的方法。什么叫专注呼吸概念本身呢?就是把这些不相干的细节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那个知道呼吸本身,那种在人中上方的鼻孔附近模模糊糊的感觉到一团呼吸或者说气息,甚至有些时候连是在入息还是出息都会忘掉,呼吸在什么地方都会忘掉只知道有呼吸那种感觉。就像我们看到前方一个人,只知道那里有个人,不要去注意ta的性别,高矮胖瘦,长相等等细节,甚至熟悉之后,连ta具体在什么地方都会忘掉(虽然之前心里是作意往前方看而了解有这个人的),“知道呼吸就好”就是这种感觉,熟悉之后闭上眼一作意就会感觉到呼吸本身,连呼吸在什么地方都会忘掉,虽然一开始还会很主动的把心投向人中上方去觉知。等到把握住这种状态后,多练习一段时间,就会一辈子忘不了了,就像学会游泳骑车之后以后都不会忘记一样。有的人专注一段时间比如几天之后,鼻子,上嘴唇,人中,眉心,头部之类的地方会发紧,一跳一跳的或者有点痛等等,这些都是专注错了地方,把相关地方身体与呼吸的触觉或者气流带来的震动冲击本身当成了呼吸来专注,时间长了,有了一定程度的定力之后这些觉受就会放大,变得不舒服,这种情况下就要有意识的调整专注的地方,重新定位。一个有用的方法就是用手指横放在鼻孔下方,通过感知手指附近的气流来定位,等定位准确了再拿开手指,如果发现心过一会发现又被其它地方的觉受带跑了,就又用手指重新定位,反复多次,比如连续几天都这样,心就会习惯正确的地方了。另外我自己还试过不用手指也可以,比如拿一支笔放在同样的地方也行,因为用手指的话有可能心又会被手指的触觉所干扰,用其它的非身体一部分没有觉受的东西定位,只要心能够成功被拉到正确的地方,效果就会更好。
渐入佳境
当能够按照正确的专注方法持续的专注到呼吸本身后,就应该大踏步的持续向前走,不要掉链子了。这个时候应该竖立这样一个观念:呼吸是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它,其它的事情都要让位。有了这种观念之后,禅修者应该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去关注呼吸,每专注多一次呼吸就会多积累一点巴拉密。导师的开示里常会提到知道呼吸,长短息,微息等等不同的步骤,实际上这些步骤并不是严格划分的,不同的人经历每个步骤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甚至会跳过一些步骤,所以不用太在意,要知道提出这些概念只是为了让你的心对发生的身心改变有个了解,能够自然而然的接受并且继续自然的专注呼吸,不要在心里一直想“这是入息,这是出息,这这是长息,这是微息”等字眼,这就会偏离业处。另外,如果心通过专注而静到一定的程度,不同层次的心安,喜乐等感受也会升起,身体也会觉得很舒服,轻飘飘的,一张一缩的,毛孔张开等等好的反应。如果出现这些现象,知道这是正常的反应就行了,代表了自己方法是正确的并且定力有所提升,然后就要像之前忘掉呼吸的细节性质一样,忘掉这些反应感受等,如此才会让心不偏离业处。如果心黏着于这些好的感受,一再的去刻意感知它们,就不是继续修入出息念了。了知这些细节后,就可以训练自己持续的增加专注呼吸的时间,比如我就见过有禅修者在这些阶段可以一直连续坐三到四个小时。另外当妄念比较多的时候,用数息的方法确实很有用,而且对于妄念很多的人,在这个阶段养成一直数息的习惯,也是很不错的,比如我自己有段时间就是从打坐一开始就数息,一直数到专注禅相,甚至专注禅相后觉得妄念很多质量不理想时也会数息。
希望之光
不少人在上一个阶段比较熟练之后,心就会体验到光,当然也有少部分人一开始就会有光,有些人则上一个阶段正确练习了很长时间比如几个月,几年才有光。光的种类也各式各样,我常见的分为两类,一类就是突然心感觉什么地方显现了一片,一束光等等,就像被什么光源从某个方向突然照了一下或者晃了一下,一类就是就像烟雾一样飘散,晃动。光的颜色也不大一样,据说各种颜色都可能出现,我见到最多的就是黄白色,就像闭上眼睛看一定程度的阳光或者手电筒一样。正因为是这种颜色,所以很多人对光存有疑惑,分不清是自己的定力产生的还是外界的光,以至于心不停的疑惑,没办法继续专注下去。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实际上没关系,因为这个阶段完全不用也不能去理会这些光,这些光可以给禅修者带来信心,知道自己证得禅那可能有希望了,但是还远远称不上是禅相,心被它们牵着跑就会偏离业处,定力下降,正确的做法的是一如既往的专注呼吸本身。有些人之前修习过别的流派,比如瑜伽脉轮啊,观想啊,大小周天啊,炼丹啊,气功啊等等,这些人就可能会出现和以前的修习方法相应的其它的光或者图像或者感受,这些都是正常的,比如我就见过有的禅修者觉得自己头顶上有一团光,有的禅修者会看到各种具体的图像,有的禅修者觉得自己身体某些部位发光发热流动等,对于这些状况,正确的做法还是一样:不要理这些现象,继续把心拉到呼吸业处本身,因为这些现象是心静到一定程度,又对自己之前习惯的修行方法黏着不放的自然反应。如果有些人觉得自己出现这种别人不能出现的状况感觉很得意,与众不同,有意无意的和别人显摆一下的话,那就是比较愚蠢的行为了,平白无故的给自己的禅修添加了巨大的障碍,让自己的心死死的黏着于这些不相干的东西,陷在此处永远没办法进步。我自己就和几位禅修者提醒过这个问题,但是发现效果不太大,大多数人还是会黏着于和以前的修行方法相关的体验,所以大家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修什么方法就要让自己专注于这个方法,不要把其它方法的经验拿来干扰自己。
迈向禅那
当禅修持续的进步,希望之光就会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密集。等到有一天(具体多长时间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几天,有的人则要几个月,有的人则据说要几年…取决于过去世积累的巴拉密),光会自然而然的向鼻头附近的区域汇聚,靠拢,形成以那个地方为中心的一片或者一块光,而且稳定的不再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个时候禅修者就会体验到呼吸和光有种融为一体的感觉,心也会自然而然的有种慢慢靠近呼吸或者光的倾向,甚至有种浸泡在呼吸或者光里的倾向。当出现这种感觉时,这个阶段的光就可以称为禅相了。禅相的具体形象和颜色也是因人而异,我所常见的是一片光,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但是鼻头附近会感觉亮一些。在此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是什么阶段的光,其亮度和颜色是会受到外界的天气的影响的,但是不要因此而怀疑自己的光完全是外界的光。有经验的禅修者,能够通过禅相形成时的各方面的感觉来确定这就是真正的禅相,并且能够判断出此时外界的光大致是什么状态。如果对自己禅相有怀疑的禅修者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反复练习,这样就可以确定并且熟悉自己的禅相,确认自己的心产生的光在不同的场合呈现怎么样不同的状态。当禅相形成之后应该怎么做呢?不要急着去专注禅相,因为刚刚形成的禅相,因为定力不稳定的缘故,也不够稳定。经验丰富的导师一般会要求此时继续的专注呼吸,直到确保每次自己的禅相形成之后能够稳定的存在半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这样的话定力才会有保证。做到这一步之后,就可以在禅相形成后,把心专注的目标从之前的呼吸投入到禅相里了。导师们推荐的方式是最好心能够自然而然的,平滑的从呼吸转向禅相,也就是不知不觉就发现自己的心从专注呼吸变成专注禅相的。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随着定力的提升,呼吸会越变越微弱,而光/禅相则会越变越强,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会从比较容易专注呼吸到比较容易专注光。投入到禅相里之后,就要忘掉其它的一切,让心沉浸在光里了,时间越长越好,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
这里有些心得分享一些:
1. 专注禅相就是传说中的“入定”了,刚专注不久时,还处于近行定阶段
2. 如果发现专注禅相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后禅相就会变化变散,或者渐渐退失,那说明之前的禅相还不稳定,禅修者应该重新专注呼吸,继续练习直到禅相能够稳定半小时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再练习专注禅相。
3. 什么时候从近行定转变为安止定,初学者是不会知道的,因为感觉不到明显的区别。精确地确定要以后修缘起,检查当时的心路过程才有可能知道。
4. 入定之后还是会有妄念,会感觉到腿疼,外在的声音等等,并不是入定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知道光。这是因为定力不纯的缘故。对于这些干扰,办法和以前一样,不理它,等定力慢慢提升,外在的干扰会渐渐变弱,但是想要完全去除是很困难的,我见过的禅修者似乎没有人能够做到这样,曾经听人说过练到这种地步的方法,要多年的时间反复练习入定才行。
5. 入定之后妄念太厉害了,也可以尝试用数数的方法来对治,等妄念减少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抛弃数数这种主动的干扰。
6. 入定时间长到一定的程度,安止定会自然升起,真正的初禅就会显现,禅支会变得明显。
7. 每个人的禅支强弱都会不同,每个人入定的不同阶段,入定练习的时间长短,禅支的强弱也会不同,感觉到禅支后,应该做的和以前一样:不理它们,继续专注光。因为禅支是各种心所,也就是几种心理活动,给禅修者体验为在专注禅相的时候心有几种不同的晃动,有些还感觉很舒服,这些都不是应该专注的目标。禅支的强弱不是判定入定质量好坏的标准,心是否沉静,五门和妄念干扰的多少才是入定质量的决定因素。
8. 证得禅那后因为不断升起的禅支等善法的支助的关系,身体的痛觉会减轻,感觉比较舒适,有助于打坐时间的延长,所以禅定大师们才能够一坐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
9. 有的禅修者会在入定之后,因为心感觉到了禅支并且倾向于不想要某些禅支的缘故,自然而然的作意舍掉某些禅支,于是就直接从初禅变到了二禅三禅四禅等,熟悉这个机制后,以后实际上是可以用这种方法变化禅那的种类的,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这么不由自主的作意,控制自己心的倾向,让自己能够稳定的处于自己想要的特定的禅那中。
禅那之后
对于初学者,剩下的就是标准程序了:查有分,查禅支,五自在,上禅。不要被这些术语所吓倒,和之前几步的困难相比,这几步就像例行公事一样,练习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会了,所以相关体会也就不分享了。我想提醒一点的就是,禅那的质量的提升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理论上说,任何纯净的禅那,不管是哪一禅都是五门关闭,没有一丝妄念的,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沉浸在自己内在的光中,但是实际上做到这一步的人寥寥无几。
最后,愿大家都成为禅定大师,并且早日证得无上的清凉,断尽一切烦恼!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转载]入出息念心得分享–从零开始到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