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机关单位晒出今年预算账单!截至昨晚9时,已有94个中央机关单位公开了2015年度部门预算“细账”。
对比往年,本次中央部委预算公开,可以说相当“有料”。工资福利经费、会议费、培训费以及政府采购情况、预算绩效情况、国有资产占用使用情况等,均首次亮相。
其中涉及到的公务员工资、津贴、部级干部配车等问题,一直是老百姓特别关注的。通过今年晒出的三公清单,很多问题我们都可以找到答案。
◎部委工资福利高不高?
虽然津贴是工资1.7倍,但公布职工人数的5部门人均年收入仅6万。
在这94个中央部门中,有83个部门公布了工资福利支出,总额达到918.2亿元,占部门基本支出总额的60%。
不仅如此,除了工资福利总额之外,83个部门还公布了工资福利构成类别。其中,津贴补贴和基本工资两项,是最“大头”,分别为494.1亿元、286.5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7倍。
以上这堆数据,简单来说就是:83个部门的基本支出中,6成用来发放工资福利,其中津贴补贴是基本工资的近两倍。
那么,这些数据能不能说明,中央部门公务员的收入到底是什么水平?是不是很高呢?
其实,以上数据只有工资福利总额和占比,要想知道收入水平,还需要各个单位的职工人数。好在,此次公开预算的94个部门中,有5个公布了职工人数,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下推测。
根据公布的数据计算发现,公布职工人数的5个单位中,人均收入最高的是中国科学院,达到8.21万元/人,最低的是中国气象局,仅为2.85万元/人,而5个单位职工的年平均收入是5.97万元/人。
需要提醒的是,这里说的是收入,不仅包括工资,还有津贴、补贴等福利。
而根据社科院数据,201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收入为5343元/月,即6.41万元/年。
这么一算,中央部门公务员的工资高不高,也就一目了然了。
◎部级领导用车多不多?
公车集中在少数几个部门,且这些部门因下属单位多,拉高部级用车总数
去年车改之后,除保留必要的专业技术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等之外,一般公务用车全部取消。也就是说,只有部级以上领导还有公务用车,因此在这一轮的预算公开中,首次晒出了部级领导的用车情况。
据媒体统计,截至4月18日1时,有85家单位公布了本部门部级领导用车,约有1320辆。这个数量多吗?
从现有公开数据看,拥有100辆以上部级领导用车的仅国资委1家,为134辆;100辆以下50辆以上的共有3家,分别是教育部78辆、外交部56辆,以及国家发改委54辆;最少的为1辆,为包括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贸促会等在内的13个部门。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4位的这几家单位,车辆数量占到部级领导用车总数的24%。
为何部长用车多集中在上述几个部门?
以排名第一的国资委系统为例,134辆部级领导干部用车,包括国资委、监事会、行业协会现职部级领导干部用车,及上述单位和各离退休干部局管理的离退休部级领导干部用车。
再看教育系统的78辆部级领导用车,不仅仅是部本级、部离退休干部局,还包括了75所直属高校、35个直属事业单位等,而这些高校中很多都是部属高校,很多领导属于部级干部,也需要配车。
由此,不难发现,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的下属单位多,领导单位配车多比较正常,不代表中央部门部级公务车多;而外交部跟一般的部门不同,虽然没有太多执法车,但可能有外交的特殊用途。
◎晒“账本”还需从三处着力
只有总数没有“单价”,数据太专业老百姓难看懂,监督问责还须加强
相比往年,今年的中央预算报告公开,无疑新增了许多非常值得点赞的“亮点”。
但预算公开,也是一个改革的过程,不见得一下子能够做到彻底到位。晒财政预算尚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1、只有总数没有“单价”,期待更高透明度
本轮财政预算公开中,职工人数仍“蒙面”,94个中央国家机关只有5家公开了在职职工人数。由于“在职职工人数”之一关键信息的缺失,还是无法得知各部门的“人头费”等信息,也就仍然无法衡量各部门的节约“指数”,这大大影响了数据的含金量。
2、数据不说明增减原因,老百姓难看懂
听到身边一些人抱怨,财政预算都是数据,很难看懂。即使看得懂,有疑问怎么办?有专家对此建议财政预算除公开数据之外,可考虑进一步建立有效的答疑机制,如通过专题新闻发布会或者网上访谈在线答疑等机制,来回应各界的关注。
3、只有公开还不够,监督问责还须加强
通过八项规定的深入实施和预算公开的稳步推进,近年来“三公”经费已有了较为明显的降低,但动态监督和问责的力度仍需加强。有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的类目和金额来执行?超出预算的部分原因是什么?花不完的钱如何处理?怎样化解年底突击花钱?我们期待,这些问题都能得到答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共94个中央部门仅5家能算出人均年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