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财经 > 泰国东盟研究 > 正文

(小康纪事)中越边城淘金忙

     20世纪90年代初,陈德礼因家庭困难辍学来到中越边境广西凭祥市,在浦寨互市贸易点从挑担沿街卖水果开始谋生,如今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水果及农副产品出口商。
  “临近春节,正值水果交易旺季,我每天从上午9时忙到下午5时,吃饭和休息全在货场解决。”陈德礼说,他的公司主要经营火龙果、龙眼、红毛丹、山竹、榴莲等热带水果,在越南、泰国等地建有多个大型水果基地,繁忙时一天有上百车东盟水果发往国内广东、四川、北京、山东等城市。
  浦寨边贸点占地仅2.5平方公里,对面相距不足1公里处便是越南谅山省的村镇,这里却是目前中国对东盟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场和中国最大的红木市场,日均往来贸易货车数千辆,年均交易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
  漫步浦寨街头,除了抢眼的五星红旗,随处可见头戴竹笠帽的越南女子和操着各种口音中国话或越南语的客商。沿街一字排开的2000多间商铺,牌匾上分别用中、越两种文字标注店铺名称和主营商品。在关口附近和货场周边,以兑换人民币和越币为生的越南妇女忙着招揽客人,不时有越南牌照的“巨无霸”大卡车穿行而过。
  “20几年前,浦寨仅是一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凭祥被外界所知仅因其‘中国南疆边防重镇’的地位。”凭祥市友谊镇卡凤村边民黄继强见证了凭祥边境贸易的“崛起”,他也靠“边贸”发家致富。
  黄继强介绍,凭祥的边贸是从民间的“以货易货”发展起来的。1986年至1991年,一些越南人翻山走小路来到凭祥友谊关附近的米七、隘口等地与中国边民做交易,用金戒指、龟鳖、八角、水果等土特产换取中国的布匹、手电筒、热水瓶、自行车等五金电器及日用百货。
  “最初,一枚3.7克的金戒指能换中国两捆10米长的布匹。”他说,随着越南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两地交易愈发红火,边民收益颇丰,可以说是“一块本金一块利”。
  就在此时,中国进一步加大沿边开放力度,让黄继强兴奋的消息传来——1992年,凭祥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浦寨被辟为对越贸易点。
  他说,凭祥的各种变化显而易见:城市道路不断拓宽,口岸设施不断完善,来自广东、浙江、湖北等地的客商不断增多,专营对越贸易的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推进,贸易往来与日俱增。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让凭祥的边贸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仅“由轻变重”,发展到整车、重型机械产品等,还逐渐向贸易、加工制造、投资等综合发展模式转变。
  如今,随着凭祥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和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建设,凭祥已发展成中越边境最大的口岸城市和中国对接东盟的重要枢纽。凭祥连续多年实现红木家具进口、对东盟水果进出口两项中国第一,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对越贸易进出口、对东盟贸易进出口等多项广西第一。
  “做边贸只要路子走对了,人勤快,很快就会发财。”黄继强说,目前,卡凤村2375人有一半人口参与边贸,特别是年轻人10人中有7人做边贸,开店经商、经营红木、从事翻译、物流服务的都有,村里身价百万元人民币的有几百人,还有村民到越南投资项目获得成功。
  除了本地边民,五湖四海的“淘金客”也依托日益繁盛的中越边贸实现了发财梦想。1993年来到凭祥“碰运气”的广东汕头籍客商马强辉通过卖文胸和办公司,生意已在2003年做到了一个亿。如今的马老板正忙于“闯东盟”,在他眼里,“凭祥是中越贸易的桥头堡。”
  而来自越南谅山籍的小莲姑娘已对“跨国上班”的生活习以为常。小莲的工作是帮越南老板看货,每日往返于凭祥浦寨与越南谅山之间。她说,中越边贸红红火火,为此她特地学了3年中文。与中国客商打交道、说中国话、吃中国菜已成为她每日的必修课。(完)

П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小康纪事)中越边城淘金忙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