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改革开放,华人又爱又惧,既希望能藉此赚钱,又担心排华的历史重演。卜居缅甸的“鸦片将军”罗星汉强调华人一定要低调,婚丧喜庆绝不能铺张,不要引起缅人侧目。当地华人多已过缅化生活。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卜居於缅甸仰光市,被美国称作“鸦片将军”、朋友、亲信称为“罗主席”、今年已经七十九岁的罗星汉很难得地出了趟远门,到北边的缅甸古都瓦城参加亲友孩子的婚礼。
次日,罗星汉在瓦城寓所接见亲友及果敢乡亲,大家谈及缅甸近一年半来的改革开放,富甲一方的罗星汉一直强调,华人一定要低调,绝不可引起缅甸人的反感,同时指示几位在地方社团上有影响力的华人,婚丧喜庆绝不能铺张,不要引起缅人侧目。
罗星汉特别指出,在缅甸的汉人,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缅甸公民,平日生活上也都参与缅甸的节日,因此一定要维护缅甸,与缅甸的兄弟民族处好。
几天之後,前往缅甸考察投资环境的曼谷《世界日报》社长黄根和在仰光市“会宾楼”宴请当地友人,席间不免触及缅甸的开放。黄根和说,“缅甸开放之後,经济会掌握在华人手……”,话音还未落,坐在左手边的“缅华商会”会长赖松生就急忙摇手说,“千万别这样说,千万别这样说……”。
那麽,最近是发生了什麽事?为什麽大家都紧张兮兮,好像什麽不好的事已经迫在眉睫呢?
赖松生说:“前几天发生在大金塔的事,你不知道啊?”
原来,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当天,有六只不知从哪里来的秃鹰飞到缅甸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大金塔,有四只停在金塔半腰,另两只则在金塔地面,前後逗留了三天才离开。缅甸人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担心新的一年会有不好的事发生。
这种担心,又以华人为最,因为他们在四十五年前曾经经历过大规模的恐怖排华,至今余悸犹存,深恐类似的事件再度发生。
当年的排华事件,发生在一九六七年六月。但在那之前,缅甸军政府已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先後进行了几件让华人胆战心惊、又感觉匪夷所思的事。
首先是一九六四年,尼温(奈温)政权实行“国有化运动”,将商店、工厂收归国有,仅在仰光一地就有七百家华人企业被收归国有,许多华人毕生的努力,一夕之间全化为泡影。
缅甸“江夏堂”理事黄泉祥就指出,从前华人习惯住商合一,结果住家连带被没收,弄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所以现在华人开店、开设公司,绝对与住家分开,以防万一”。
“缅华商会”现在的会址大楼,也是在当年被占用。大家都以为是“收归国有”,几十年来没人敢过问。结果赖松生上任之後请律师清查会所资料,结果赫然发现会所当年并非被徵收,乃是租用,於是立刻进行法律程序收回会所,变成赖松生的大功一件。
但这麽多年无人敢过问,也说明了华人杯弓蛇影的心情。
另外就是,缅甸政府长久以来禁止华人结社。不过聪明的华人总能想得出办法,就是盖庙,然後成立社团来管理。所以缅甸的华人社团里都有庙,瓦城的“云南会馆”里就有大雄宝殿,对外是座庙,对内则是会馆,大家心照不宣。
更有趣的是,会所大门两边竟然挂着几乎是与斜侧边大雄宝殿“打对台”的对联。右边是“无恶不作横行乡里任你烧香也无益”,左边则是“众善奉行正直从公见神不拜又何妨”。
“江夏堂”也一样,对缅甸政府而言,那是一个祭拜祖先的宗祠,但实际上是缅甸“黄氏宗亲会”。
紧接着,缅甸政府废纸币,许多华人的毕生积蓄顿时化为乌有,造成後来缅甸华人不敢积蓄、拼命买房、买黄金、宝石的现象,就是害怕哪天突然纸钞又被废。事实上,缅甸政府後来确实多次废除不同面额的纸钞。
一九六五年前後,缅甸政府又采取关闭华校、华文报纸的政策。许多人都记得当年有《中华商报》、《人民报》、《中国日报》、《新仰光报》、《自由日报》、《时代报》,也都怀想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於今,缅甸的华文媒体仅有一份《金凤凰周刊》。
但这几次运动,都抵不过一九六七年的排华运动,造成华人大量的金钱、生命损失,是许多人至今挥之不去的恐惧梦魇。
文革与缅甸排华
一九六七年六月,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没想到却蔓延到缅甸首都仰光市,也同样上演了如法炮制的革命。
首先是仰光大学就读的华人学生开始在胸前佩带毛泽东像章,继则学生中成立了“红卫兵”组织,结果意外地造成华生与缅甸学生的冲突。本来就对中国支持缅共恨之入骨的缅甸政府则伺机煽动、主导了一次残暴的反华运动,几乎全缅甸的华人均卷入了这一灾难性的事件之中。
当年反华排华的烈火,是於六月二十六日起自首都仰光,之後迅速蔓延至第二大城市、华人聚居的瓦城。又从下缅甸迅速扩展至整个缅甸。事件发生时,数千名缅甸暴徒对仰光华人居住区进行打、砸、抢,一天之内杀害华侨四十余人,同时还冲击了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和新华社、中国民航办事处,中国专家刘逸在事件中被残暴杀害,当时缅政府还出动大批军警逮捕了八十多名华侨。
事件持续了三天之久,华人死伤无数。中国政府於二十九日发表声明,提出强烈的抗议,并宣布不再派驻缅甸大使。
这是缅甸近代较为严重的一次反华、排华事件,旅缅约八十万华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华人与缅族的矛盾也因此而加深。
事件发生的过程里,缅甸政府涉及的斧痕斑斑,很多暴徒根本就是换穿沙龙的军人。事後一个多月时间,仰光市宣布戒严而为军队严密封锁,几成死市。另一方面,缅甸政府则在全国范围搜捕所谓的“红中国人”,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搞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缅甸华人流亡澳门
当时很多华侨在惊吓之余纷纷离缅,很多人到了澳门,人数之多,甚至使得澳门一度被称作“小缅甸”。
总之,经过那次事件之後,惊弓之鸟的缅甸华人唯一奉行的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缅甸街道上华人与当地缅甸人在公开场合穿同样的服饰,讲着一口道地的缅甸话,使用缅甸人的名字,与缅甸人杂居,彻底进行缅化。
在身份证件上,华人也不再表明自己是华人,反而极力掩饰自己是华人的特徵,免得受到歧视。
不少高官有华人血统
实际上缅甸高层人员里有不少华人,但是他们都不承认自己是华人。当年的大独裁者尼温将军据称就有华人血统,他的母亲是广东梅县赴缅的裹小脚客家人,父亲是缅甸人。不过他本人从未认帐。过去二十年来缅甸军政府实际掌权人丹瑞大将的夫人,据说也是华人。同样的,他们也都不承认。
缅甸华人跟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华人一样,都聪明勤奋,很容易在商业上压过当地人。住在瓦城的老缅甸杨金昌就指出,当地比较好的房子都属於中国人,商业活动鼎盛,东西走向的“八十条街”,整条街的店铺几乎全是中国人开的,“只不过从外表看不太出来”。
杨金昌说,缅甸人生性乐观、疏懒,完全是“今宵有酒今宵醉”,“譬如说我的缅甸司机,儿子结婚收了礼,就不上班了,非得把钱花光,才会再回来。我们中国人怎麽会不赢他们?但是我们一定要小心,不要引他们眼红”。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缅甸华人迎接改革、开放,在商业上的蓬勃发展,是可以预期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小心翼翼地互相提醒要低调,用心良苦。
に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缅甸华人对改革忧喜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