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财经 > 经济观察 > 正文

朝核危机:“损害性僵局”与“去核化”的高难风险

朝核危机:“损害性僵局”与“去核化”的高难风险

9月3日,朝鲜开展氢弹试验,这会加强而非减弱朝鲜是有核国家的事实。实际上,2006年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基本确立了拥核的事实。此后进行的其他五次核试验,只涉及改善其核能力,而非其拥核事实。

朝鲜作为一个小国,在周边大国林立、国际社会不断提升的高压下,仍不断地推进其核武器计划,凸显了小国政治的思维特性及大国间战略协调的困境。由此,朝核问题螺旋型恶性上升,形成一种高风险的“损害性僵局”对峙:国际社会从未放弃“去核化”目标,朝鲜则将“拥核”视为国家大战略,永不停歇地造成核武化既成事实,让“去核化”目标或难以企及,成为虚幻。

首先,“拥核”被朝鲜视为生存“法宝”。朝鲜无论是国土面积及人口数量,抑或是它影响和塑造国际事务的能力,绝对是一个小国,生存是其最重要的国家目标,拥有不对称性打击能力,由此成为其“生存法则”。事实上,伊拉克和利比亚“弃核”后遭致西方大国打击的命运以及萨达姆被处决、卡扎菲横尸街头的场面,或刺痛并坚定朝鲜的“拥核”选择。正因为如此,“拥核”作为其国家安全以及国家生存的坚硬外壳,是朝鲜的“理性”选择,并写在国家宪法中。

此外,“拥核”也能维护朝鲜政体及国家领导人合法地位。朝鲜是“先军政治”,军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优势地位,也是既得利益集团。朝鲜总人口约为2570万人,但军人数量约110.6万人,为世界第四,军事实力进入世界前十。不仅如此,朝鲜对核武器的追求,已走过半个多世纪,投入资源不可计数。无论其国家的政治体制,还是国家的舆论宣传而言,“拥核”目标已成为朝鲜国家及国民的一种自然选择。更为复杂的是,朝鲜还将“拥核”视为相对于韩国在统一问题上的合法性。在朝鲜看来,韩国是美国的“傀儡”,韩国对朝的“强硬”或“阳光”政策,都旨在改变朝鲜政体,“生吞活剥”朝鲜的“社会主义外衣”。

再者,“拥核”也被朝鲜视为外交工具,并屡屡灵验。“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安全环境相对恶化。中国及俄罗斯与韩国建交,但美国和日本并未相应地与朝鲜建交,交叉承认失败,且中朝关系近年来也逐渐转淡。对一个长期游离于主流国际机制之外的羸弱小国而言,核武器是灰姑娘脚上的“水晶鞋”,五彩缤纷。它可作为获得国际援助的工具,也是打开与美国关系大门的钥匙以及由此进入国际社会的门票。

小国政治及其思维特性,让“拥核”成为朝鲜的国家大战略,调动全部国家资源和协调所有政策行动去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小国与大国间权势及追求既定目标与决心的双重不对称、国际社会缺乏对有核国家强制“去核化”的经验以及大国间协调的难度,让“去核化”或难以企及。

“去核化”的难度,首先在于小国与大国间双重的不对称结构。一方面,大国相对于小国有全方位的权势优势,容易滋生轻视小国及其政策目标的心态,这也导致了美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自大心态。相对于朝鲜,美国有全方位的权势,它也本能地有使用强制性政策的冲动,因此“高压”一直是美国去核化政策基调。美国在给朝鲜贴出的“失败国家”、“邪恶轴心国家”和“恐怖主义国家”等标签中,也有强国对弱国的傲慢心态。美国一度将与朝鲜的谈判视为是对朝鲜的“奖励”,由此拒绝并选择“战略忽视”。

只是,在美朝不对称的权势结构中,还有一种不对称,即强国与弱国追求既定政策目标的决心与代价,这也是朝核问题 “去核化”任务的艰巨与严峻所在。朝鲜显然将“拥核”与国家生存关联,并动用国家机器进行全民动员。对身处日益孤立和困顿国际环境中的朝鲜而言,核武器是困境中的“希望”,是目标而非手段。而对美国而言,“去核化”只是其国家诸多对外政策目标之一,甚至有时都谈不上是重要的目标。因此,美国在朝核问题上政策不连贯,有时甚至是漫不经心,进一步恶化了美朝之间的互不信任,也错失了用和平手段让核问题“胎死腹中”的机会。

“去核化”任务的另一严峻之处,在于国际社会缺乏对有核国家强制“去核”的既有经验。美国讨论精确打击核设施以“去核”的可能。抛开其他国家反对军事选项的立场不谈,仅从技术层面来说,美国是否真正拥有精确打击朝核设施的可靠工具,尚且存疑,更不用说一旦精确度不到位可能引发的巨大风险与潜在灾难。谨慎是政治的美德,尤其是在有恶魔般无穷无尽破坏力的核武器面前,不容许有丝微的闪失。因此,美国越误判军事“去核”蕴含的风险,东北亚意外军事冲突的风险就越大,“去核”的代价与目标之间的鸿沟就越加难以逾越,也越不可能得到周边国家支持。

“去核化”任务的严峻之处,还在于大国间彼此协调的难度。朝鲜拥核并非朝夕之间完成的,各大国在“去核化”问题上的立场一致,但理想与现实间的明显差距,在于大国协调的难度。2002年以来,美国“高压”去核,同时认为朝核问题的解决,90%取决于中国,即经济制裁。实际上,“中国对朝鲜施压不够”的声音,在美国和西方社会颇有市场。中国则认为,美朝和解及解决朝鲜的安全诉求是解决核问题的关键“钥匙”,这把钥匙握在美国手里,中国因此缺乏说服朝方停止核项目的关键筹码。因此,美国重在解决朝核问题的资源,中国关注朝核问题的动机,而这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去核”的不同维度,因中美难以战略协调未能整合到去核的同一框架。

中美战略协调的重要障碍在于“去核化”的军事选项。朝鲜事实拥核,军事打击有置整个东北亚地区于核泄漏的风险,也让中国面临其防御半径遭遇军事冲突及其引发的难民灾难而形成“安全黑洞”的风险。中美战略协调的另一障碍在于两国战略互信不足。中美合作解决朝核问题的同时,两国在南海地区的紧张并未有丝毫缓解,意外事件不断。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与南部领海两线同时紧张,间杂西南方向的中印边界事件,阻碍了中美互信程度深化,也削弱了特朗普对新型大国关系再确认的承诺。

国际政治无法规避个体的理性选择与集体共同利益间的困境,中美两国战略互信的罅隙,给予朝鲜继续推进拥核化目标的空间,让朝鲜得以在大国的狭缝中前行,推进国家战略和实现核武化,陡增“去核化”的障碍。

朝核问题的巨大风险,在于朝鲜将“拥核”视为保障国家生存的大战略并为此全民动员和全力推进,国际社会若仅有全力制裁和施压 “去核化”的方案,则无法排除迎头相撞的可能。中国是塑造朝鲜半岛事务的关键国家,是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字国,有权力也有责任对“去核化”方向及政策选项施加决定性影响,但中美战略难以协调让中国缺乏强制推进中国方案的意愿和资源。因此,若大国不能协调一致、适度妥协照顾小国的合理诉求,又不能心无旁骛追求“去核化”目标,朝鲜极有可能开足马力向前推进,或让“去核”成为难以企及的目标。

在“去核”问题上,国际社会的唯一机会在于大国团结与协调。唯此,在东北亚多重不对称结构中,大国才可获得朝鲜对于无核化国际秩序的顺从,而朝鲜才能得到大国对其国家独立、国家身份和利益边界的尊重与承认。相互承认各自的利益边界,才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也是获得双赢的关键。不过,国际政治的安全困境与丛林法则,依然让人对“去核化”捏一把汗,但愿这不是杞人忧天。

(注:作者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朝核危机:“损害性僵局”与“去核化”的高难风险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