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原创 > 今日点评 > 正文

脚踏两半球 “海鸥型”人才很抢手

年中,一半在国内,一半在海外,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喜欢吗?
如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既不是“海归”,也不是“海待”,他们是“海鸥”;他们频繁往来于国内和海外,从事着商务贸易等不同职业;他们有着像候鸟一样的迁徙性质;他们不一定身在国内,却成为中国国际化的先头部队。
昨天,也许还没有人关注他们;而今天,他们已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海鸥”渐成新宠
北京昌平远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栋砖红色楼宇位于其中。由于人烟稀少,显得空旷宁静。
这里是生命科学领域优秀海归科学家的聚集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在。2005年年底,由国家批准建立、正式挂牌。但两位所长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职领导。
所长王晓东,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是中国留美学生中唯一一位在美国本土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人,也是目前该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在国际著名的《细胞》杂志上共发表过十多篇论文。
他致力于探索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发展的科研运作机制,帮助研究所在北美广泛宣传,招聘人才,同时每年在美国知名高校作宣传、讲学,为国家招揽更多海外人才,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归。
但这样开放的观念,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它有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烙印。“我个人认为中国海鸥群体将会扩大,而且在今后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回归方式。”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说,“这也符合国际上的最新研究,即全球人才流动趋势正在从人才外流到人才回归到人才环流。”
事实上,正因如此,“海鸥”这一特殊群体才成为中国崛起大格局的潜在基础。正如印度前总理拉·甘地所说:“即使一个印度科学家60岁回国,他们依然是等待印度提取的‘智慧银行’。”
以高盛为人生目标
陈宏是留美学生创业者中最早一批的代表性人物,是美国上市公司第一位华人CEO。他创立的GRIC公司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他本人成为美国第一个将企业带上市的中国“海鸥”。
2003年陈宏回国创办汉能投资集团,并成功将框架传媒以1.83亿美元卖给了分众传媒,这笔投资使汉能在投行站稳脚跟。
“我是一个有创业情结的人,创业的动力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证明中国人可以在美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陈宏有很好的口才,说话开门见山。
陈宏可能不是第一个在美国创业的中国内地留学生,但属于最早的一批,他早期创办的AIM-NET公司也是同时代中国创办的互联网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创业的初衷的确正如他所说。1991年陈宏在美国做电脑工程师时年收入已有20万美元,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在国外这些年让他体会到了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创业的艰难。他曾带领中国科技部官员赴美考察,结果只见到了美国银行的一个副总裁(美国银行全球有几百名副总裁);他和VC接触寻求融资时,VC问“中国人知道怎么赚钱吗?”
于是,陈宏想自己证明给外国人看——中国人有能力在美国成为成功的商人,而不仅仅是厨师或者技术员。
创办的企业成功上市使他扬眉吐气。不过,创业让陈宏体味了资本整合的艰辛,他将目光转向了投行。陈宏2003年回国,他要在大摩、高盛、花旗、美林、瑞银之外做一家中国人自己的投行。
当年,他创办了“汉能”公司,“汉能”很快成为国内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投行。“我们擅长的是,给中国企业引进国外的资金或进行并购咨询,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财务顾问、直接投资。”陈宏说,在这个市场,汉能有能力做到前三名。
目前汉能集团已拥有40多名投资银行专职从业人员,完成超过22个财务顾问项目,交易额达10亿美元,是中国最优秀的跨境投资银行之一。
2007年,汉能投资集团被中国国际科技博览会——私募股权投资高峰论坛选为“中国十佳最具影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我的远期目标是做中国的高盛。”陈宏说。
脚踩两半球的生活
黑莓、iPhone、网络电话、视频电话……2001年选择回国创业后,王扬斌就成了数码产品的“俘虏”。每月至少要在美国硅谷和中国杭州之间奔波一两次,王扬斌不得不将自己武装成数码狂人,可以随时随地办公。
事实上,王扬斌很早就习惯了迁徙的生活。自小随奶奶在温州长大的他,小学时迁居到武汉;高中毕业后又考入浙江大学,只身来到杭州;毕业后,在无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专业的出路时,王扬斌出国了,1991年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读研究生。
“那时计算机专业没现在这么俏,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国内出路不好,但我又想坚持自己所学的技术,所以三思后选择出国继续深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扬斌很羡慕现在来公司工作的那些浙大研究生。“我经常对他们说,如果当初有你们这样的机会,我也不会出国了。”
1993年在美国硅谷的摩托罗拉、通用仪器等公司担任重要研发和领导职务的经历,让王扬斌豁然开朗。硅谷,在他眼里是一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天堂,激励王扬斌也去勇敢尝试:1997年随现代视频压缩之父、著名华裔科学家陈文雄博士在硅谷创办了视比特公司;1999年又组建了自己的英卓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在硅谷如鱼得水的同时,这只远飞的候鸟仍惦记着大洋彼岸的生活。2001年,留学10个年头后,王扬斌选择回国。
公司创办的第一年,王扬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美国公司。而杭州这边,因为没找准市场方向,致使公司全年几乎没有什么收益。但王扬斌说自己不是轻言放弃的人,在不断调研和市场考察后,公司将目标锁定在宽带网络视频技术研究和应用软件开发上,核心产品是宽带互动数字电视系统和平台,也就是人们熟悉的交互数字电视。这项技术是王扬斌在美国做了十多年的研究结果,通过和网通、华数的合作,终于在杭州开花结果。
他从不给自己放大假,在美国人过圣诞节时,他就回杭州公司找活干;当国内放春节长假时,他又跑到硅谷去调研市场。去年一年,王扬斌整整飞了30多万公里。
王扬斌说,自己很享受这种“脚踩两半球的生活”,可以“握中西以求是,得形势而创新”。而由中国公司开发出的专利技术,也就这样被他带到了美国,成了当地市场的抢手货。

ψ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脚踏两半球 “海鸥型”人才很抢手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