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懦弱与羞涩
我们总是在人前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面对丑恶我们往往是语言的巨人。
这巨人都干些什么呢?那就是空口说白话,只要不出现名字,不出现承诺,说白了只要不负责任。怎么说都行,他非但要自己这么做,也要求别人这么做,做一个躲在语言背后的懦弱的巨人。
往往当我们鼓起勇气要勇敢面对丑恶时,躲在身边的那个巨人就出来说话了:
“这是何必呢?斗得两败俱伤对你有什么好处啊?”
“何必要揭人家的短呢?打人还不打脸呢!”
“你到底有什么证据证明他打了你啊,你的伤可能是昨天晚上睡觉从床上摔下来的时候留的的啊?”
“不要指名道姓地说,这不好,万一人家听见了脸上不好看。”
真是早不来、晚不来,现在出来了。
曾几何时,我们把姑息称作包容。
曾几何时,我们把懦弱称作礼貌。
曾几何时,我们把畏缩称作忍让。
曾几何时,我们听到丑恶的名字都会恐惧,然而我们却羞涩地说:还是不指名道姓吧。
读书读得到底是什么,只是认识几个方块字吗?古人说读圣贤之书,养浩然正气。
面对丑恶我们千万不要害怕,做人要有气节。
我们的勇气去了哪里?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关于“死人香”的典故。
明末清初的时候,清兵南下,江苏江阴县前后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共同率领军民联合抵抗,坚守城池八十一日,杀清兵七万五千余人。后城破,清兵屠城,尸满街巷池井。有女子不详姓氏,提诗城墙云云: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这是气节,孤城不肯降的气节。
其实投降,剃头,归顺满清,做亡国奴这一切很容易,很幸福,很惬意,很包容,很礼貌,也很忍让,但是这一城的老百姓都不愿意选择这条路。因为他们不妥协。不愿做那些不及死人香的活人。
让我们的勇气回来吧,我们怀念我们先辈曾拥有过的“死人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