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打挺、弹腿蹦迪、卖萌握手……北京海淀公园的草坪上,一只机械狗正在“撒欢”,引得围观市民阵阵欢笑。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海淀公园正式挂牌“中关村科技主题公园”,以AI未来科技公园的全新面貌向公众开放。
一座公园,折射城市新图景。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海淀区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备案大模型76款、占北京全市七成。
海淀区委书记张革介绍,依托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围绕“构建创新生态新范式,开创城市运行新纪元,绘制美好生活新画卷”三大建设远景,海淀区正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场景落地实践,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嵌入城市发展,绘出城市生活新图景。
海淀北部,中关村壹号大厦,一场为期3天的中关村硬科技嘉年华在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举办。AI学习工具、人形机器人、脑机交互头环、智能社交手环、AI视觉无穿戴动作捕捉系统……100余种前沿黑科技潮品联袂亮相,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AI世界。
“我们还针对年轻人喜好,专门搭建了‘后浪社区’,让年轻人在社交中碰撞思想火花。”负责中关村壹号运营的北京实创亿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仔晶介绍,目前,“后浪社区”已建立近20个社群,人数突破3000人。
人工智能,焕新城市运行与治理。论坛年会现场,百余台机器人穿梭在会场各个角落;会场外,紧邻京密引水渠的长春健身园里,无人清扫机器人正自主规划清扫路线,并精准识别垃圾类型。
“在海淀,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社区、校区、园区的多个场景。”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秦兰兰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智能终端提升改造,支撑街区各领域场景建设,为创新主体持续提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试验田’和‘训练场’。”
科技赋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位于海淀公园西北角的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正在上演一场科技与文化的盛宴。作为论坛年会的配套活动,2025亚洲数字艺术展吸引了众多观众。
“AI不仅没有取代人类创意,反而愈发成为激发全新艺术表达的合作伙伴。”一名刚刚看完展览的大学生观众很是兴奋,“人类想象力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正在重塑艺术创作流程,并为音乐、设计、文学以及美术等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可能。”
论坛期间,行走海淀。AI原点社区,智能机器人大厨炸起了薯条,初现未来社区商业新业态;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落地AI+游园场景,搭建全龄友好公园新形态;四道口路口上,人工智能试点依据交通流量控制红绿灯,“车看灯”向“灯看车”转变,显著提升了区域交通效率;中小学校,率先布局AI教师助手和机器学习伙伴,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赋能城市发展。(记者 王昊男 潘俊强 闫伊乔)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1日 15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科技赋能,绘出城市生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