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出口迎来新规。近日,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严格出口管理、加强合规审查、推动出口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六条具体措施,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通知》印发后,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积极评价,认为体现了二手车出口“强规范、重质量、优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去年二手车出口超43万辆
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和保有国,中国二手车在品牌知名度、车型数量、价格水平、品质保障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
“我国二手车出口自2019年试点启动以来,凭借3.59亿辆汽车保有量、成熟供应链及高性价比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二手车出口仅4300辆,2024年突破43.6万辆,覆盖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我国二手车出口量增长快速,出口主体日益增多,出口目的地遍布全球,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极少数企业不诚信经营、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
在此背景下,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现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进行了政策细化。《通知》从严格出口管理、加强合规审查、推动出口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六条具体措施,通过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制定二手车出口不诚信行为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引导行业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完善出口配套体系,实现二手车与新车出口分类管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促进全行业“合规提质”
针对二手车出口,具体有哪些规定?
一方面,进一步严格二手车出口管理。《通知》明确,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自2026年1月1日起,对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含180天)的车辆,应补充提交该车辆生产企业出具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对无法提供上述材料的车辆,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合规审查。严格以改装车名义出口车辆的许可证申领条件。对无法证明改装真实性,同类改装车产品未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具备有效的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
此外,政策附件《二手车出口不诚信行为负面清单》列出七大违规行为,涵盖出口禁止类车辆、伪造机动车登记证书/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不履行质量保证与售后责任、许可证多次填报不规范、出口产品引发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等情形。
“《通知》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二手车出口行业进入‘规范提质’的关键转折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对行业而言,唯有以“自律”为根基,守住合规底线、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扭转“低价劣质”的负面形象,赢得国际市场信任;唯有以“协同”为路径,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破解各种难题,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推动二手车出口健康发展
在规范经营的同时,《通知》也围绕提升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完善出口配套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推动二手车出口健康发展。
例如,《通知》明确引导出口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海外进口商共同做好售后服务,保障维修配件供应及技术支持。要促进出口企业与物流、金融、第三方质保机构等供应链配套企业的交流合作。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直击行业“碎片化发展”的痛点:此前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物流网络、金融支持、售后能力,如今通过生态协同,企业可依托公共服务网点降低海外运营成本,借助金融工具缓解资金压力,通过第三方质保提升消费者信任。同时,出口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可获得更精准的车型适配建议、更稳定的售后支持,推动行业从“单一产品出口”转向“产品+服务+生态”的综合输出,提升整体竞争力。
“相较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长达几十年的二手车出口历程,我国二手车出口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海外各国的市场需求在变化,我国政策也在逐步调整完善,但长期市场增长趋势不变。”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有关负责人说。
商务部方面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抓好政策落实,推动二手车出口由“规模增长”迈向“价值增长”,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产品选择。(记者 李婕)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22日 第 03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推动二手车出口迈向“价值增长”(锐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