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粤港澳携手成就“绿色全运”

位于香港启德体育园内的启德主场馆。王 申摄(新华社发)

盘活现有设施,避免赛后闲置;用好科技手段,协同参与减碳;完善配套服务,落实环保政策……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日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落下帷幕。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十五运会通过系统性创新实践,致力打造一届“碳中和”赛事。

盘活现有设施

有着近40年历史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曾举办过第六届和第九届全运会赛事。十五运会前夕,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进行了低碳化改造,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馆改造项目,负责女子U16足球、男子U18排球、三人篮球项目决赛等赛事的举办。

场馆建设是赛事减碳的关键环节。本届全运会中,粤港澳三地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资源,避免新建工程产生的碳排放,对现有场馆进行绿色升级改造。

广东赛区90%以上的场馆都是利用现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提升,同时不新建运动员村;香港赛区秉持“利用现有场馆、市场化运作、不扰民”原则,利用启德体育园、香港单车馆、粉岭高尔夫球场等既有场地举办8个竞赛项目和1个群众项目;澳门赛区的赛事除了使用特区政府体育局的场地外,还会利用当地大专院校、综合度假休闲企业的场馆及设施举办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十五运会的低碳实践未止步于“赛事期间”,也同样关注“赛后使用”,即确保场馆能够持续服务城市发展与全民健身事业,避免“赛事一结束、场馆就闲置”的资源浪费困境。例如深圳龙华文体中心赛后将面向市民开放,成为文体活动的综合空间。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馆则将转型为青少年攀岩基地,真正实现“全民共享”的办赛理念。

用好科技手段

主场馆和青年运动场配备的雨水收集系统,可收集、存储和过滤雨水,处理后能用于灌溉场地的草坪;超过10%的屋顶面积覆盖了太阳能板,用于提供热水和电力……作为香港最大型的体育基建项目,今年年初启用的启德体育园承办了本届全运会手球(男子)和七人制橄榄球等赛事。启德体育园策略发展总监邓竟成表示,在努力打造舒适环境的同时,园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场馆设计和运营的细节中。

除了盘活现有场地,十五运会期间,粤港澳三地的大多数场馆还利用引入节能环保材料、高效机电设备、智慧照明系统、多场景分布式光伏等形式来落实低碳政策。

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举办地——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施工团队通过改建,将体育场原本封闭的玻璃幕墙拆除,将其改造为一个架空通风的全民健身平台,采用了风扇辅助的自然通风方式;新增的水平挑檐与原有飘带型屋架构成遮阳系统,减少阳光直射带来的热量。

在澳门塔石体育馆,场馆的玻璃和铝质外墙利用自然采光设计,为体育馆带来充足的光线及透明度;新加装的太阳能光伏板和节能照明系统则有助于场馆在使用期间降低30%的碳排放。

由香港研发的无电制冷涂层技术能有效降低建筑表面温度,该技术在香港赛区的场馆使用后进一步推广到了广东赛区,体现“香港研发,广东转化”的产研协同效应。

完善配套服务

赛会制服中的单风衣、长裤等均使用环保材料制成;广州所有场馆团餐使用的餐盒均采用可降解材质;东莞实现赛事筹备全程电子化覆盖,减少纸质文件流转与资源消耗;启德体育园全面采用经环保认证的可降解纸杯和木制餐具……十五运会期间,除了比赛场馆改造和运行之外,各赛区的相关部门联合企业、公众采取多种措施,全面落实环保政策,助力实现“绿色全运”。

在赛事交通方面,广州赛区投入使用了超800台纯电动车辆,地铁、公交与共享单车的绿色网络覆盖羊城,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7%;香港赛区、澳门赛区也通过使用新能源赛事用车、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等方式,为观众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绿色出行选择。

在公众参与方面,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表示,十五运会期间,香港赛区统筹办制定了“公众低碳行动指引”,还设置了相关展览及互动装置,让市民亲身感受大型体育赛事如何实践碳中和理念,传播“绿色”理念,鼓励公众积极实践低碳生活。

在碳管理方面,深圳赛区创新推出大型活动碳排放核算系统,实现“赛前测算—赛中核算—赛后复算”全流程管理。针对核算后的剩余排放量,深圳4家头部企业一次性捐赠10万吨碳资产。赛区还通过“零碳全运”小程序,鼓励市民记录低碳行为积累碳积分并自愿捐赠,形成“企业引领、公众参与”的碳中和闭环。(本报记者 柴逸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26日 第 04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粤港澳携手成就“绿色全运”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