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鲁比尼近期放言,中国经济将会在2013年硬着陆。其他众多海外学者都预测中国经济将在大约2015年触及”减速带”。钱荒、电荒、用工荒三面袭来,民间借贷利率已上升至年利率100%高位。曾经成功抵御了次贷危机大浪的中国经济,这一次会否被掀翻?
多省份GDP增速大幅放缓 专家称是主动调控结果
近日大部分省份公布了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指标,GDP增速几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海南省下降幅度最大,达15.1%。对此,专家表示,这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同时2011年中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可能性非常小。
现在并无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胀压力持续加大有长期并存的趋势,2011年我国经济不会出现滞涨,并且“十二五”期间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大。
2月16日,北京市出台落实“国八条”的楼市调控细则,细则要求,在北京市没有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家庭在北京购房,须提供连续5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及个人所得税的证明。中新社记者杜洋 摄
中新网4月26日电 近日大部分省份公布了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指标,GDP增速几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海南省下降幅度最大,达15.1%。对此,专家表示,这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同时2011年中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可能性非常小。
部分省区市出现大幅回落
据悉,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为9.7%,相比去年一季度11.9%的增速有所回落。截至目前,全国除港澳台的31个省区市中,共有21个省区市公布了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指标,其中只有湖南和新疆两地GDP增幅比去年同期略高,其余绝大部分省份经济增长速度均低于去年第一季度增幅。
相对于全国GDP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2%,四川、河北、广东等地增速回落也维持在2%左右,基本上处于比较正常的范围内。
但也有几个省区市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速回落,如海南省从去年一季度的25.1%,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0%,降幅之大引起多方关注。山西从去年一季度的19.4%降至12.8%。陕西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8.2%降至13.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回落幅度也比较大,从去年一季度的14.9%,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8.6%,几乎下降了一半。
以上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在分析浙江省GDP增速下降时表示,从整体上看,一季度浙江省10.4%的GDP增幅是比较平稳的,也比较合乎市场预期。但从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的下降,可以看出当前经济出现初步放缓迹象。
宏观调控是放缓主因
应该说,各省区市GDP增速回落,宏观调控是主因。连日来,各省区市在发布经济数据的时候,对此都进行了相应的解释。《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在分析原因时指出,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整政策之下,房地产投资已经呈现出放缓趋势,个别省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明显回落,对一季度经济增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海南省GDP增速从25.1%降至10%,对此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罗时祥解释说,一季度,海南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增幅回落15.1个百分点。从影响总体经济增长减缓的因素看,房地产业下降是主因。年初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遏制楼市的措施,对住房实施限购政策,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对海南房地产影响非常明显。
又如北京GDP增速从14.9%回落至8.6%,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磊解释认为,经济增长8.6%并不意味着经济自身增长动力的减弱,恰恰是主动调控所预见到的结果。比如汽车和住房市场调控也会对投资、消费、税收以及相关行业的增加值产生一定影响,也是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对各省区市GDP增速回落给予积极评价,他表示:“一季度全国经济和部分省份GDP出现小幅回落,显示我国的经济增长正在由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驱动逐步过渡到由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有所加强。这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带来的重要成果。”
中国出现滞胀的可能性非常小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也即经济增长停滞加上通货膨胀。考虑到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略微放缓,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强,有经济学者认为中国发生滞涨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4月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曾驳斥这种观点。盛来运表示,从一季度主要指标来看,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一季度GDP的增速是9.7%,去年三季度是9.6%,四季度是9.8%,连续三个季度GDP的增速在9.5%-10%之间。
盛来运认为,一季度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盛来运称:“从上半年乃至今年全年的走势来看,国民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因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比较强。”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研究员20日表示,一季度9.7%的增长仍然不低,而且是从高位回落,属于调结构所需的正常波动,而通胀率上升也是短期波动,随着紧缩性政策跟进,会逐步回落。现在并无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胀压力持续加大有长期并存的趋势,2011年我国经济不会出现滞涨,并且“十二五”期间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大。
据悉,3月份中国CPI同比涨5.4%,而进入4月份以来,各地物价水平出现了新的情况。近日山东、河南等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收购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虽然目前下跌趋势还未传导到蔬菜零售领域,但有望拉低4月的CPI。
多项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宏调面临两难
为了抑制通胀,本轮调控至今,央行已经连续4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辅以房屋限购、发改委对涨价企业进行约谈等多项行政措施。
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势不衰对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冲击,将逐步传导至下游,未来物价上涨将更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但最新公布数据显示,通胀仍高位运行,与此同时,众多数据显示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仍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6.8%,涨幅比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增速虽小幅减缓但仍处于高位。
为了抑制通胀,本轮调控至今,央行已经连续4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辅以房屋限购、发改委对涨价企业进行约谈等多项行政措施。但最新公布数据显示,通胀仍高位运行,与此同时,众多数据显示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仍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
通胀居高不下
此前,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力量食品类价格,在4月同比上涨11.5%,环比略下降0.4%;非食品价格则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4%。
“食品价格对4月份CPI影响的程度在下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但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来自于国外的输入性的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国内有关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
价格上涨的压力不可小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仍应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
苏格兰皇家银行最新研究报告指出,CPI增幅稍有回落,同比上涨5.3%,但仍位居过去两年月度同比增幅第二高。食品价格涨幅依然高企,同比增幅高达11.5%。数据显示,虽然菜价大幅回落,但肉类和水产品价格却加速上升。同时,PPI同比增幅从3月份的7.3%降至6.8%,原因在于近几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疲软,导致原材料价格随之走弱。
市场分析也认为,食品价格环比回落,可能是促使4月CPI同比略有回落的部分原因。但非食品类尤其是居住类价格上涨趋势值得关注。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势不衰对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冲击,将逐步传导至下游,未来物价上涨将更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经济增速现放缓迹象
央行同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贷款为7396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7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3%和6.2%。狭义货币(M1)余额26.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2.1和18.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M1、M2增速创两年来新低。
“与1月份超过1万亿的新增贷款规模相比,4月贷款增幅较为平稳。这表明在贷管控持续较严、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以及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的约束下,信贷运行正趋于平稳。”但交通银行鄂永健指出,M1增速明显回落需要引起注意,可能是企业经营活力下降的信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李长安同样提出,4月新增存款只有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应为企业存款下降所致,
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999.5亿美元,增长25.9%。其中出口1556.9亿美元,增长29.9%,刷新了去年12月创下的1541.2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进口1442.6亿美元,增长21.8%。当月贸易顺差114.3亿美元。分析认为,从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出口数据基本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但同比回落表明国际经济尚不稳定;进口数据大幅低于预期,这反映了国内需求的减弱,我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滑风险。
与此同时,刚刚公布的4月份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13.4%,增速较1-3月出现小幅回落。此前公布的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也释放了相同的信号,显示经济增长处在适度回调过程中。
宏观调控如何走向引热议
本轮调控至今,央行已经连续4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频繁出台,史所罕见,但百姓仍没有物价回落的明显感受。与此同时,银根紧缩导致实体经济面临的资金紧缺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有媒体报道,温州、西安等地由于银根收紧导致民间借贷利率飙升的现象,年利率已高达240%。包头民营企业家金利斌则因为借了高利贷,而后不堪每月还息2亿元而自杀身亡。
在当前各方情况尚未明朗之际,宏观调控政策如何走向,也引起各方专家学者热议。
有业内人士称,虽然4月CPI仍高位运行,但进入5月份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有所回落,央行暂时可能会保持一种观望态度,暂不会马上提准或加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就表示,近几个月来CPI都处于高位运行,但此后持续走高的可能性很小。自去年10月以来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显现。目前看来,外部输入型通胀仍是CPI数字高企的一个主要因素。他表示,近期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率或是加息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毕竟“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表示,“CPI5.3%显然不是年内的最高点,年内的最高点预计要到6-10月份出现。在第三季度末之前,输入通胀压力很难减轻。”同时,他也提到,“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同时关注增长和通胀。”4月份数据中已有工业增加值显著低于预期,第二季度加息可能下降。鲁政委预测,5月仍可能上调准备金率,三季度和四季度初或会出现2-3次加息。
不过,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谢国忠显然认为当前通胀形势严峻,货币当局应进一步收紧银根。在其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认为,尽管蔬菜价格略有下降,但水果价格却一飞冲天。通胀问题显然在恶化,因为10年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大量货币储备正在转化为通胀压力。尽管货币供给增速放缓,但仍然比潜在的GDP增速快50%-60%,这仍然在不断加剧通胀压力,他表示,“不加息不行”。
有专家表示,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政策的滞后效应,很多政策效果显现是在半年以后。“虽然由于紧缩政策导致民间借贷利率较高、可能对正常经济秩序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但是如果现在就轻易放松调控力度,可能导致通胀还没下去的时候就再次反弹,加大宏观经济的波动,产生更差的结果。”
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四个月里先后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一次上调。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的高位。
从央行网站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四个月里先后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一次上调。
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的高位。
据估算,此次上调后,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700多亿元。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在进一步回笼市场的宽裕流动性。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单位:百分点)
41 2011年5月12日 (大型金融机构)20.50% 21% 0.5
(中小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40 2011年4月21日 (大型金融机构)20.00% 20.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39 2011年3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9.5%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38 2011年2月24日 (大型金融机构)19.00% 19.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37 2011年1月20日 (大型金融机构)18.50% 19.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00% 15.50% 0.5
36 2010年12月20日 (大型金融机构)18.00% 18.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50% 15.00% 0.5
35 2010年11月29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4.50% 0.5
34 2010年11月16日 (大型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14.00% 0.5
33 2010年5月10日 (大型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
32 2010年2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
31 2010年1月18日 (大型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
30 2008年12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6.00% 15.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3.50% -0.5
29 2008年12月0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00% 16.00% -1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4.00% -2
28 2008年10月1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50% 16.00% -0.5
27 2008年09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 –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 -1
26 2008年06月07日 16.50% 17.50% 1
25 2008年05月20日 16% 16.50% 0.50
24 2008年04月25日 15.50% 16% 0.50
23 2008年03月18日 15% 15.50% 0.50
22 2008年01月25日 14.50% 15% 0.50
21 2007年12月25日 13.50% 14.50% 1
20 2007年11月26日 13% 13.50% 0.50
19 2007年10月25日 12.50% 13% 0.50
18 2007年09月25日 12% 12.50% 0.50
17 2007年08月15日 11.50% 12% 0.50
16 2007年06月05日 11% 11.50% 0.50
15 2007年05月15日 10.50% 11% 0.50
14 2007年04月16日 10% 10.50% 0.50
13 2007年02月25日 9.50% 10% 0.50
12 2007年01月15日 9% 9.50% 0.50
11 2006年11月15日 8.50% 9% 0.50
10 2006年08月15日 8% 8.50% 0.50
9 2006年07月5日 7.50% 8% 0.50
8 2004年04月25日 7% 7.50% 0.50
7 2003年09月21日 6% 7% 1
6 1999年11月21日 8% 6% -2
5 1998年03月21日 13% 8% -5
4 1988年09月 12% 13% 1
3 87年 10% 12% 2
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 -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 -
*注:财务公司准备金率不与小型金融机构一致 ,调整后准备金率为12%。
紧缩政策收效 货币供应量重回调控目标之内
从整个4月经济数据看,通胀压力并未明显减弱,货币政策依然有维持紧缩的必要,预计央行政策对流动性控制或将更趋于谨慎。目前升息的可能性高于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维持二季度再度升息的判断。
4月央行紧缩政策收效显著。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为15.3%,重回央行16%的调控目标之内。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396亿元,同比少增208亿元。
由于4月CPI同比增幅仍处于5.3%的高位,分析预计货币紧缩政策仍不会放松。业内分析,一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央行昨日已宣布重启三年期央票发行;同时,二季度央行可能会继续提高基准利率。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96亿元,同比少增208亿元,与机构预期基本一致。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
4月末广义货币余额(M2)为7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增幅分别低1.3和6.2个百分点。此外,狭义货币(M1)余额26.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增幅分别低2.1和18.4个百分点。
法兴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姚伟对本报记者表示,4月信贷数据较高是企业在第二季度初期贷款需求与银行一季度末放款延后所致。
“我认为广义货币基础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居民存款增量下滑,在负利率环境下居民存款增量将继续放缓而转向投资,这对调节市场流动性构成新的挑战。”姚伟表示。
紧缩力度将持续
交通银行金融中心研究院鄂永健博士分析认为,考虑到季度初的缘故,4月信贷额度有所恢复,所以放贷节奏有所加快,但较1月还是温和。新增贷款增速还是比较平稳。因此,数量型紧缩政策的压力有所缓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频率恐将放慢。
不过,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报告指出,从整个4月经济数据看,通胀压力并未明显减弱,货币政策依然有维持紧缩的必要,预计央行政策对流动性控制或将更趋于谨慎。目前升息的可能性高于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维持二季度再度升息的判断。
从货币市场来看,隔夜SHIBOR已升高至3%以上,说明市场对未来政策预期还是谨慎的。
三年期央票重启存准率何去何从
央行今日将在公开市场发行400亿元三年期央票与500亿元三个月期央票。这是时隔5个月后三年期央票再次启动。
交易员指出,三年期央票重启旨在缓解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压力。存准率处于历史高位,再上调对银行形成的压力不容小觑。
不过,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表示,三年期央票恢复发行仍不足以抽回目前市场流动性,因此估计5月份还会上调一次准备金率。
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为收缩流动性,央行多次发行三年期央票,随后在加息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持续倒挂,去年底三年期央票停止发行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经济"硬着陆"危言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