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中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针对当前大陆宏观经济形势表示,宏观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结合」、「切实做到有保有压」。此论一出,大陆、香港及亚太股市立即做出积极反应。市场反应是否合理、有无过度或错误解读之处,值得分析评论。
首先,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贯并列三条:稳物价.保增长.调结构;三者虽然并列,但其间顺序是有讲究的,稳物价为首,保增长次之,调结构再次之。此一宏观政策的思维逻辑主要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起涨,迄今一年,已超过6%且持续居高不下,自然是首先要对付物价;而要对付通货膨胀,从紧的货币政策当然是必要的选择,包括持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利率、持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标售央票,以及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等。近两、三个月来,CPI的凌厉涨势虽已基本受到控制,但许多民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也因此备受困扰。
包括很多台商在内的大陆民企、中小企,近年来的经营环境本已持续恶化,例如工资上涨、工人难找、经常缺电缺油、人民币汇率升值,如今在货币政策从紧下,又面临融资的困难,可说压力倍增,长三角、珠三角已出现明显的倒闭潮。
对大陆政策当局而言,明知有这样的政策副作用,但稳物价是最优先的政策目标,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坚持;然而,民企的经营困难又不能置之不顾,于是在持续调高存准率下,对利率的提高不得不略为放松,以致利率的提高追不上物价的上涨,目前已明显出现实质利率为负的负利率现象。
负利率现象的存在,倒过头来又抵销了货币政策的效果,而且产生了扭曲效应。因为存准率提高的目的,是要把过多的流动性锁在金融体系内,但持续的负利率,又等于把巨大的流动性从金融体系中挤压出去,继续对楼市及各种商品构成强大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中流动性的泛滥,在广大民企难以自银行体系获得融资的情况下,自然形成一个有供有求的民间借贷市场,并因民间借贷市场缺乏规范而又很快地发展出高利贷行为,甚至出现高利贷泡沫,从而对金融风险与社会稳定构成巨大威胁。
这就是当前中国大陆宏观经济的乱象与政策困局,也只有明了了这样的形势,才能正确解读温家宝的「新微调」论。
新微调论中的「微调」,是相对于宏观调控的「宏调」概念而言。具体地说,当前宏调针对的目标是稳物价,手段主要是货币政策;微调针对的目标是调结构,手段主要是「与产业政策更好结合」的信贷政策。将后者展开来谈,就是金融体系在进行信贷时,应有一种选择性的、针对性的、定向性的做法,针对民企、中小微企,尤其是这些企业为了加强自主创新、人才培训、节能减排需要获得融资时,给予政策性的放宽,此即所谓的「定向宽松」。换言之,宏调还是未改,针对的还是稳物价,手段仍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之下的信贷操作,则须配合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民企及中小微企用于提高生产力及环保的融资,给予定向性的放宽,此即「微调」。很明显,如果宏调是稳物价的话,微调侧重的是调结构。
稳物价、保增长、调结构的顺序,因此似乎也有一种倾向,把调结构置于保增长之前。这样的转变,就当前中国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需求而言,显然是比较正确的选择。
K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经济日报社论:对温家宝「微调论」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