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财经 > 经济观察 > 正文

"世界工厂"开始搬离中国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2012年下降了3.7%, 是自全球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下降。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载文称,中国开始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其实两三年前就开始受到被经济学家称作东盟七国的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以及以墨西哥为首的南美等国的挑战。在美国市场买到的生活日用品和必需品,“中国制造”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一统天下就是很好的例证。虽然如此,在广东某地经商的帅先生表示,中国逐渐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是个好现象, 因为失去的是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产业,高端产业还是会看好中国; 留在中国:

“因为除了美国以外基本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制造业和基础建设方面可以与中国匹敌。中国对企业的法制制度还是算比较完整, 中国的内政除了几个国家相比也是比较稳定, 十到二十年不会有什么改变。也有很多企业不愿意撤离中国因为中国内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在劳动力、资本和汇率三大红利上逐渐丧失优势是不争的事实。不过,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说,201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部分原因是受中国自身经济增长缓慢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拖累所致,是暂时的。

刚刚在中国不少地方完成调研工作的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国际商务教授苏展博士从以下两方面认为,中国现在开始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自然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 中国经济发展30年已不能在无条件地当世界的蓝领, 已不能只是看生产、看数量和就业, 因为这种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耗特别严重, 不可持续。 此外, 老百姓也开始讲创造价值的分配, 而非一味地遵循价值创造的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苏展博士同时强调,中国一些地方的“世界工厂”搬离不是坏事, 但是中国借此要有战略地设法吸引一些国外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到中国内地, 到中国西部地区, 因为那些地区的经济与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省份还相差很大,中国的内需还不足以支撑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还需国际市场:

“在新的国际分工的世界工厂中, 中国应该刻意去从事少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中国现在虽然有些地、 有些企业和有些行业有能力这样做, 但中国中部和内地的行动地方还是需要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中国应当设法吸引这些产业转移到那里。所以没‘世界工厂’的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中国应该强调和支持创新和产业的升级换代, 但在一些地方还是要发展原来沿海和发达地区从事的低附加值产业。”

有学者认为低端制造业不断从较发达的国家转向欠发达的国家是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上个世纪, 世界工业中心的发展轨迹从发达的西方国家逐渐转移到东亚;先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世界制造业中心从日本逐渐转移到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韩国和新加坡,然后制造业中心再从亚洲四小龙转移到中国。日本大和资本的研究指出,中国则将在未来五至十年内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世界工厂"开始搬离中国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