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IMF)总经理拉加德日前在南非发表演说,对全球经济成长做了明确分析:由于各国投资偏低,动能不及先前预估,恐将拖累今、明年复苏。时下各中央银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对需求影响不足;只要财政尚能负担,就该增加基础建设、教育和卫生投资,以促进经济成长。拉加德于下半年伊始对经济一番直言,等于明白告诉全世界,要先尽全力找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成长。虽然这种说法已经连续存在多年,且今后各方类似表白还会不断出现,但亚洲国家要维持成长,可资选择的途径也不多,投资基建仍是促进复苏的诤言。
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国际货币基金显然很失望与无奈。眼看未来6个月,还是要东拼西凑才能把日子过下去,幸好在经济发展天地里,还有建设关键基本设施项目可供施展。事实上,基建对于经济体是十分重要的,投资基建,可以促进制造、服务和贸易发展。新的基建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和创造经济机会以消弭所得不平均。所以古往今来,每到经济发展路途坎坷、成长受到窒碍,投资基建以拉动复苏,就变成可靠的选择,尤其是无奈中的希望。
不过,基建绝不是万应灵丹,推动基建有成功表现,繁荣兴盛的例子;也有面对艰难处境,一筹莫展的故事。而且每每是成少败多,到处都能见到失衡现象严重,形成社会不安的推力。所以欲利用基建做拉抬经济成长工具,其负责决策和技术的团队,一定是精明能干、具全面合作意愿,有不争功诿过修为、大公无私品德人物相聚,朝共同目标卯足全力,加上机会恰当,切实把握资源,庶几能顺利达阵,否则是难竟全功的。
在拉加德发表对全球经济成长谈话前数日,亚洲开发银行(ADB)也曾对亚洲的基建状况表达了看法。2家分属世界和区域性的法资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将基建议题做为解读对象。虽然说纯属巧合,但却衬托出现阶段的基建,在经济发展上扮演着较以往更重要的角色,如果此议题因受各方关注,透过对不同现象观察所得,相互参证发明。甚有可能找出若干执行成败的原因,做为推行另一类似项目的参考,可免于重蹈覆辙,或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据亚洲开发银行东亚、东南亚暨太平洋部副总裁葛洛夫说,「我们亚洲正面临基建危机」。亚银估计,亚洲每年需要至少8,000亿美元基建支出才符合起码水准。但世界银行估计亚洲基建的民间教育投资,从2002年以来平均每年仅成长1.5%。世界经济论坛(WEA)的148国年度竞争力调查报告,只有5个亚洲开发中经济体被评为拥有「超过平均」的基础设施。事实上,繁琐的流程、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导致亚洲国家未能善用国际金融市场来融资用于基建。等到全球资金发生变化、借贷成本上升,亚洲基建落差将更难接近,终成危机根源。
美国于2008年酿成世界金融海啸后,对货币量化宽松政策(QE)倚赖极深,沿用迄今还未收场,使世界经济发展未能回归常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 Stiglitz)贬斥这项政策是「以邻为壑」,迭呼吁美国学习中国的做法。他说,中国以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已改变经济型态,为未来的活动成长奠定基础。但美国过去2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太少,损人而不利已,真是一针见血。其实中国另一波大规模投资正拉开序幕,从下半年起将动用人民币3273亿元于「铁公基」设施,显然回应了拉加德的呼吁,对国际经济也有所贡献。东南亚国家基建不足已大致如前述,面对国际专家对基础设施建设诤言不断,似宜认真做一斟酌,就本身和需要积极投入才是。
ъ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投资基础建设拉动经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