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财经 > 经济观察 > 正文

外媒:别对中国经济担忧过度了,股市并非真正的实体经济

外媒:别对中国经济担忧过度了,股市并非真正的实体经济

8月25日,北京,一位股民在证券营业部看报纸。
世界范围内的中国观察人士都试图搞明白中国的股灾和人民币贬值是一次政策修正还是一场地震。

《福布斯》杂志出版人瑞奇•卡尔高认为,观察和理解中国最好的位置不在欧洲、美国(包括硅谷),也不在中国。卡尔高认为最好的位置位于中国周边那些小国和地区。“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就是这样的地方。它们是美国的盟友,但又负担不起在中国问题上犯重大的投资或政治错误。”

上个月受邀到新加坡淡马锡季度董事会议演讲的卡尔高在即将于9月7日出版的《福布斯》杂志上撰文表示,淡马锡好几位董事会成员都认为中国的股灾是一次政策修正。

关于股灾,英国新闻周刊《本周》8月24日发表的《别恐慌:中国的经济未来(可能)还好》一文提醒说,“别忘了股市并非真正的实体经济——后者涵盖的日常劳动、工业、服务业和商业才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

除了新加坡,瑞奇•卡尔高上个月还去了中国台湾。无论是在新加坡,还是在台湾,卡尔高都谈到了中国买家推高硅谷房价的话题——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悉尼、旧金山、西雅图和温哥华。“问题是:多金的中国买手是在分散投资,还是在计划退场?”卡尔高认为他在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得到的答案都更接近前者,即中国人只是在分散投资。

另外卡尔高也有自己的答案。卡尔高表示,根据专业公司的估值,他在硅谷的房子比2009年3月时的价格翻了一番。在硅谷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间房子挂牌售价300万美元,两周后卖掉了。然后人们了解到,卖出价比挂牌价高了20%,买家还是现金全款,买家来自中国。卡尔高认为,近来房价的飙升部分源自中国买家的驱动。

同样通过房地产观察中国经济的还有《经济学人》杂志8月21日的一篇评论文章。“过去两年,关于中国最大的担忧就集中在房地产市场。”《经济学人》把房地产市场称为中国经济的心脏。“近几个月,全国范围大多地区房价开始稳定下来,并在主要城市开始有所反弹。”“对房地产下行最大的担心是怕它连累到中国的金融稳定,因此房产销售的恢复是个受欢迎的信号。”

《本周》上述文章也谈到了房地产,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创造了拥有大量财富的中产群体,大量的私人资本涌入到房地产市场。文章提到,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的国家项目不一定总是见效,比如一些空置多年的“鬼城”,但同时也提到这些“鬼城”正逐渐被从事实际经营的人们填满。

“尽管有很好的理由对中国经济表示焦虑,但悲观情绪绝对是过度了。”《经济学人》评论认为。“中国不光是只有重工业。尽管增长正在放缓,但经济结构也在变化。几年前,服务行业已经取代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头,而且这个趋势今年仍在加速。”

《本周》文章也谈到中国经济的结构变化。“背景就是中国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和根本的结构调整。当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以及他们的财富日益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不可能再依赖制造业和重工业作为其经济基础。像美国一样,中国将会转变成一个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换句话说,所有这些(波动)都是相对正常的剧痛但却必要的改变。”

这对巴西的铁矿主和印度尼西亚的煤矿主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利好消息,因为“无论那些服务是来自会计师,还是来自餐馆,相比重大建设工程,它们都消耗更少的能源和原材料。”《经济学人》认为“对中国来说,(经济建设)不光是修高速公路和盖摩天大楼。”

瑞奇•卡尔高认为,很多美国人关于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错误是低估了私营经济的能量——它们贡献了70%的GDP,大多都充满了活力。被忽视的不仅包括雷军的小米,以及科技巨头联想和华为,还有雇员在12人及12人以下的数百万家小微企业。“它们无足轻重却也全副武装:智能手机、国际市场、网络银行和信贷。”

“中国将不可避免经济崩溃这种论调,很大程度上源于意识形态作祟,即无论中国经济是什么模式,美国式的市场资本主义都是绝对一流的。”《本周》评论认为,虽然中国的情况看起来当然不是一流的,但仍有理由相信它能够平稳地实现长远的改革和转变。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外媒:别对中国经济担忧过度了,股市并非真正的实体经济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