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财经 > 经济观察 > 正文

债市最后信仰崩塌之后怎么办:违约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序违约

参与者的信仰被破坏才是最大的风险——近日多位机构人士都对澎湃新闻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有机构投资者写道:你曾经深信牛市4000点刚起步,你曾经深信人民币绝不会贬值,你曾经深信央企不会违约,大银行会给承销的中票短融刚兑,但现实让你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最后的“信仰

在机构眼中,央企是债券市场最后的信仰。

然而,4月中铁物资146亿元债券暂停交易,让债市陷入无序违约的恐慌。

最新的消息是,4月29日上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决定由诚通集团托管中铁物资,负责中铁物资债务重组、风险损失追偿、业务整合、资产盘活等工作,稳妥化解处理债务风险,推动各项改革脱困措施加快实施。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在其微信公众号中称:央企、城投债之所以受到追捧,主要是因为它们背后有政府或明或暗的担保,或者退一步说,政府为了顾及当地的信誉和融资环境的大局,是绝对不允许出现违约事件的,哪怕出现违约,也会想各种各样办法来兜底。换句话说投资央企、城投债就是投资“信仰”——政府的信誉。

付鹏推演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债券市场没有了信用信仰带来的恐慌情绪,会导致债券市场的风险偏好剧烈调整。由于杠杆会放大信用市场的恐慌,信用债基本已经没有了买盘,失去流动性、没有流动性的结果就是反而暂时止跌了——收益率上行幅度相对有限(就算是一旦哪天信用债部分流动性恢复,信用债必然会补跌,而这个补跌的幅度必然是暴跌),此时金融机构开始遭遇赎回压力,正是资金负循环的初步演绎。由于信用债失去了流动性,就不得不减持债券组合中那些依然有流动性的品种,而这必然会导致本来非常优质、几乎没有违约风险的债券也大幅度遭到减持,而这必然也会削弱优质债券的流动性,他们被迫降杠杆。拥挤抛售下,流动性风险和债市调整风险均将被进一步放大,引发流动性螺旋(Liquidity Spiral),而流动性螺旋,会急速推升信用利差的拉大,最后融资成本急速升高,企业更难以做借新还旧,滚债务雪球的把戏,进一步增加了债务违约的风险,而这又会进一步促使信用市场收紧,加强了债务进一步违约的预期,预期进一步强化流动性螺旋,最后进入了债务违约——融资成本升高——更多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已有22只债券发生违约。信用风险爆发路径已经从民营企业蔓延至央企、地方性国企。过去似有“不败金身”的央企,近期却一再成为债券违约事件的主角。


上海元普投资基金经理黄智海和记者举例,债市在4月上旬呈现疲态, 到4月12日开始激烈回调, 10年国开债YTM(到期收益率)上升22个基点, 流动性优质的信用债的YTM更是以每天10个基点的速度急升。

万家基金基金经理高翰昆认为,债市调整是经济短期企稳,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力度下降,信用违约扩散乃至迷信央企的破灭,提前兑付风险,债转股风险等多重利空因素叠加的产物。“债市最大的风险在于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缺失,信心的缺失是会导致整个市场存在基础的崩塌。”

黄智海强调,信用风险上升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避险情绪的集中释放引起债基的连环巨额赎回所带来的传导效应,“这更能解释这样(债市)下跌幅度。”

不是不能违约

违约担忧下,4月来逾千亿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

Wind资讯梳理中国货币网、上海清算所和中国债券信息网4月以来的公告发现,截至427日,103家公司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共计1009.1亿元,金额大约是去年同期的3.4倍.

推迟或取消均因市场波动加大,品种涵盖中票、短融、超短融。债券取消发行集中在盈利比较差的行业,如采矿能源行业以及建筑相关行业的传统行业。

分析人士认为,放弃债券发行计划规模的激增反映出,在面临近25年来最严重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投资者日益担忧违约风险。在过去2年,即便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仍然有至少有12家中国公司出现债券违约。

高翰昆就指出,债券的违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序违约,规则的缺失与随意性以及发行人的道德风险继而导致的信用崩塌从而造成金融危机。

“不是说不能违约,但这应该是一个缓释的过程,发行人、中介、投资人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应该明确违约后处置的方式,债务条款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应该进一步完善,保险制度应该实施,只有这样在一个明晰的规则体系下市场才能给予较充分的风险定价才能抗住风险爆发期。”高翰昆强调。

黄智海引用海外的经验分析称,债券违约在国际市场上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目前美国的高收益债券违约率是4.5%, 但完全不影响美国的高收益债券指数长期攀升。

黄智海说,反倒是中国以前的刚兑信仰一直阻碍市场对风险定价的正常发展:“很多对债券不了解的投资人常常误以为违约率上升是中国债市最大的风险点,其实恰恰相反。”

下调评级潮来

“违约率上升才能倒逼中国评级机构正确地对风险作出评价。”在黄智海看来,评级下调不是件坏事。

可以看到的是,4月14日,大公国际将中铁物资的主体评级由AA+调降为AA-。

黄智海认为,现在国内四大评级机构, 对很多资质不佳的发债主体给出AA级的评级,这种虚高的评级没有多大参考意义,而且不能有效地为投资者筛选出违约风险低的债券。

“我们看到即使是同一发债主体的评级,国内是AA级,而标普却只是B-级,这种评级上的差异带来的是两地债券到期收益率上的差距可能超过4%。”黄智海说,另一方面, 违约事件能促使券商在承销债券时做好审查工作,减少道德风险,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优质债券。

黄智海强调,违约率上升只是短期情绪上的利空,但能使整个债市长期健康发展。

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信用债发行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评级下调潮。中诚信国际对信用债公开评级变动的跟踪结果显示,今年迄今至少发行人主体评级已发生至少33次下调,较去年同期的17次几乎翻倍,同时创下有相关数据统计以来的新高。除中诚信自身进行的评级调整,上述统计还涵盖了大公国际、联合资信等国内主要评级机构公告的评级变动。

ě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债市最后信仰崩塌之后怎么办:违约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序违约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