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区域面临着中美日战略新秩序调整,中日历史问题和东海及南海的岛屿主权冲突,不过是三强秩序异动中的小插曲。
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很不好,陆海邻国多,且多领土争端,还有美国介入。
羊年春节期间,中国周边也不安宁。和中国磕磕绊绊的邻国日本有两个动作让中国警觉。一是日本防卫省欲修改《防卫省设置法》第十二条,废除战后“文官统制”,给予武官统制权力,让人感觉日本自卫队要恢复二战前的军国体制。不管日本如何解释,这一动作只能让东北亚积累更多的信任赤字。二是日本冲绳县与那国岛居民同意自卫队驻军,由于与那国岛距离钓鱼岛只有150公里。日自卫队驻军,加大了中日钓鱼岛冲突的烈度。
中日关系因为历史、修宪、岛争而冲突常态化。这一难题,到目前为止并未有正解。关键在于,亚太区域尤其是西太平洋,原有的地缘政治均衡被打破,中美日诸强对于新战略力量对比下的各方利益诉求,未达成一致。
对美国而言,亚太区域是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的根基。因而,奥巴马总统任内可以从中东战略回撤,但在亚太则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一个都不能少——如亚太再平衡战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还有美韩THAAD(导弹防御系统)等。
日本担忧亚洲主导地位旁落,希望借助美日政治军事同盟制衡中国,并确保日本走向正常国家化。中国战略力量的提升,使得中国要保全自己作为海陆大国的地位,并以积极姿态要求美国承认中国的大国利益。
简言之,亚太区域面临着中美日战略新秩序调整,中日历史问题和东海及南海的岛屿主权冲突,不过是三强秩序异动中的小插曲。从亚太全局的地缘政治走向观之,中美两强正在努力构筑新型大国关系,以避免中美两强重蹈零和博弈的覆辙。可在现实语境下,日本不愿意放弃利用美国的战略力量来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美国亦希望用集团政治使中国变得更为窘迫,通过日本或其他中国邻国的力量,延缓中国走向深蓝。
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制衡中国采取的是维系美国永续领导力的战略布局。日本则以灵活高效的策略手段,即以历史、岛争和自卫队以及和菲律宾、越南等互为呼应,让中国总是陷入周边海域的困扰中。可以说,日本制华,具有不间断滋扰让中国疲乏难顾的意味。
就西太平洋的地缘政治形势言,日本不时的挑衅的确是中国的大麻烦。相比之下,南海岛争,对中国而言不过是疥癣之疾。中国的陆上地缘政治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最大的问题是中印领土争端。
印度新总理莫迪是国际政坛的“红人”——这位颇具个性的新总理,既具有典型的宗教特色,也富有民族主义热情(他并不否认)。当然,他也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改革者(将中国视为学习榜样),因而被印度民众和国际社会寄予厚望。过去一年,他和中美日均有外交互动,在中国和美日之间基本维持了相对均衡的外交路线。但是,他在2月20日赶赴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参加“建邦日”活动,引发了中国的强烈抗议。中国不承认这个所谓的“邦”——因而莫迪犯了中印外交的大忌。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前的2月24日,莫迪即以反对党领导人的身份“临幸”过这个“邦”,并称印度领土不可分割。作为反对党领导人,此激烈言行尚属有情可原(毕竟要拉民族主义者的选票),可是作为印度总理的莫迪成为中印关系的麻烦制造者,验证中印间存在着难以消解的结构性矛盾。
一是领土争端的历史屈辱(印度战败)和现实发展的瑜亮情结,使得印度对中国憋着一肚子火。这个最大的民主国家,无论政界还是舆论场,总是浮荡着难以摆脱的“中国热”(中国威胁论和崩溃论在印度很有市场)。二是美印日基于价值观一致,在亚太和印太存在对华地缘政治利益的一致。无论莫迪访日还是奥巴马访印,制衡中国都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三是在中国经济下行的态势下,国际舆论和机构纷纷看低中国看好印度,恐怕也是莫迪不畏中国抗议到中印争议领土视察的原因。
不过,和平对中国很重要,对日本和印度同样重要——当然也包括美国。诸强在亚太或者更远区域的博弈,零和博弈均非明智选择,多赢才是理想选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地缘政治双困局:日本挑衅 印度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