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韩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年度例会今天在北京闭幕。在几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围绕着政府工作和民生议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众多的议题中,如何推进和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扩散蔓延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设及建成,为稳定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欧美市场消费锐减的时候,拥有巨大消费能力的中国市场,成为东盟国家稳定的出口目的地。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驻泰大使张九桓先生评价说,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东南亚国家抵御这场严重金融风暴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表示:“东盟各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都有很大的倒退,但是对中国的贸易降幅相对少很多。以马来西亚为例,2009年前三季度马来西亚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减少了20%-30%,而对中国的出口仅减少7%。泰国也一样,泰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减少了20%-25%,而对中国出口只减少了7%。”
自贸区在推动双方出口结构变革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与东盟都正在改变对欧美、日本市场的单纯依赖。当然,刚刚建成的自贸区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此,中国的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有思考和建议。
首先,中国与一些东盟国家同为出口导向型经济,自贸区如何避免贸易冲突、强化合作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自贸区的根本诉求是为了促进中国东盟大区域的长远发展、双方共同受益。如果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损,合作是不可能长远的。因此不应该仅仅把自贸区看成一个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平台,而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实现互惠,最终达到睦邻、富邻并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先生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突出特点在于,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自贸区,因此自贸区的市场开放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双方的经济合作。他表示:“我们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主要目标是推动整体经济发展。自贸区不仅是市场开放还有很重要的就是经济合作。通过次区域合作、新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合作等等来改善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这是我们突出的特点,过去的自贸区都没有。”
第二,自贸区优惠政策利用率有待提高,贸易便利化需进一步完善。由于自贸区的减免税要按照原产地规则进行,只有持有原产地证书的出口商品,进口国海关才给予进口关税减免待遇。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企业不太了解相关规定以及服务水平尚为落后等原因,目前双方企业对自贸区优惠政策的利用率都不是很高。最新的调查显示,真正利用了相关优惠政策的产品只占20%左右。因此,加大对自贸区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是促进自贸区发展的重要措施。
第三,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自贸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加强区域内人才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是促进自贸区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四代认为,符合自贸区发展要求的人才不仅要懂国际贸易及相关法律、了解国际市场,还要熟悉东盟各国的具体情况。多年来王四代委员始终致力于推动自贸区人才培养计划,他提出的设立中国东盟自贸区人才培养基地的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基地已培养了大批人才。
王四代说:“在5、6年前我就提过一个提案就是在云南民族大学建立一个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培养基地。提案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云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不到一个月就挂牌成立,与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合在一起。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这个省级基地已经做得很成功,我又提了一个提案就是升格为国家基地,以语言为基础的涉及经贸、国际事务、经济、法律方面的全方位基地。”
像张九恒、张蕴岭和王四代一样,许多政协委员在谈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一个中国-东盟的大区概念,双方共同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不断完善,促进全方位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毕竟是一个新兴自贸区,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虽任重道远却前景光明。
ㄢ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