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邓氏科学止观
一 科学安般守意基础篇
(说明:此文由般若太极拳法30,31,32组成,稍添一两句,内容未变,原文是从呼吸气功引出,有藏头露尾,不够光明正大之嫌。现将其单独博出,科学安般念为本人宣传重点之一,在此分成基础篇和止观篇。)
安般守意简介
安那般那是印度传统修仙之法。释迦牟尼佛也最重视此法,佛陀多次开示鼓励弟子修安般念。数息观是成仙或修成大阿罗汉的基础方法。安般念不是太极内功,但如果和太极拳一起练,安般念就是最好的太极内功。安般守意是安那般那守意的略称。安那般那为梵文Anapana的音译,意译入出息,即呼吸。安那略作安,指入息(吸),般那略作般,指出息(呼)。守意指控制思维意念活动,与后来译为念的含义相近。所以安般守意就是念安般、持息念、数息观等的古译,是在中国传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禅法之一。
隋朝的智者大师对安般念颇有研究,著书立说称之为六妙门,并将其归为十类,其中“次第相生六妙门”流传最广。其实,六妙者,也是同《大安般守意经》里讲的一样,即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本人所述者为本人在十年间修炼安般念的一些心得及发现的一些规律,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学者应找出符合自己的方法,所谓不定止观也有这个含义。练太极拳的人比较适合修炼安般念,且出成果的几率较大。安般念不是太极内功,但如果和太极拳一起练,安般念就是最好的太极内功。
邓氏科学安般守意法
(一),数息
1)粗数:最好是盘坐,最初亦可采用站式,但如要功深,盘坐最好。如不能单,双盘,散盘即可。感觉气功是让人意守丹田,安般念是要求意守呼吸。丹田的位置是固定的,易于意守,呼吸之气却是活的要守有点难度,所以要用数呼吸的方法来完成修炼。
坐好之后,先静一静心,然后把意念守在呼吸,并要数呼吸。数呼吸是指数呼吸的次数,所以此法又叫数息观。一吸一呼算一次,吸要数,呼也要数,数个位数时,前面加0。吸数0,呼数1,再吸数0,呼数2,到10时数一拾,之后数下去一直数到一百。再从1数。
最初数时,对呼吸的感觉较小,所以只好把意念放在呼吸的次数上。正常人的呼吸是每分钟十八次,而练安般念之后呼吸会慢下来。先至每分钟十五次再慢至十二次再到十次。呼吸速度的减慢不是刻意控制减慢的,而是自然而然在打坐中自动减慢。坐时身体会有一些反应,会有气感。但请记住我们不是练感觉气功,所以对打坐时出现的反应包括气感都不要理会。只是守你的呼吸并数你的呼吸。数呼吸是为了排除你的杂念。是治疗心散乱最好的方法,古人云,由数息故,疾得禅定。
每次练功的时间最好一小时,如果呼吸速度慢到每分钟十次时最好能增加每天的练功次数,大多数人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坚持和不够精进,在修炼过程中,精进真的很重要。我原本也是不够精进,但机缘所致,我有一次被困在奥地利边境克莱根夫达数月之久,我就是利用这一段时间努力精进,每天打坐三次做数息观,每次时间是一小时。每次打坐之后做动功二十八式达摩易筋经。那时没有练太极拳,其实打太极拳效果会更好。
坐时要数呼吸,还要注意放松身体,坐的时候要留意五官面目的放松状况,如眉头紧皱就要把它松开,打坐时五官的放松也很重要。最开始时,打坐的时间长及次数多也很重要,学任何事情,最开始都要质量不足数量足,所谓勤能补拙。打坐时会出现浑身酸痛的情况,这是大多数人会出现的反应。打坐一段时间后,打坐时脊椎会自动挺直。
如此坚持打坐一百天左右时,一放松五官,呼吸会突然慢下来,比平时慢很多,肚子鼓起来好像不会瘪下去。这就是真正的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两种,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我是一百零三天出现的腹式呼吸,是顺腹式呼吸。我朋友尹达非是九十九天出现逆腹式呼吸,刚出现腹式呼吸的时候,有些人会有阳举,要射精的感觉,可先停下来,待其恢复正常时再练。此时的呼吸速度大约是每分钟五六次。每次呼吸的时间是正常人每次呼吸时间的三倍。
出现腹式呼吸以后,要把其状况稳定下来,如果每次打坐一百息都超过二十分钟,就是粗住腹式呼吸。达到这种程度后,腹式呼吸一般不会丢失,只要一放松,肚子就开始拉风箱。
这一阶段的练习是要把正常人每分钟十八次的呼吸调到每分钟五次。
2)细数:刚出现腹式呼吸时,感觉非常强烈,这种功态也会引起身体状况的变化,通常第一阶段的反应是浑身痛,此为痛关。而出现腹式呼吸后,练功后会有上火的感觉,是为火关。有时还会引起旧病复发,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这跟每个人的业力有关。身体里地水火风的不调,影响打坐功夫境界的提升,我在这一关停留很久,能过此关还是要靠练太极拳。我练过不少种类的气功,但比较起来还是练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帮助最大。
出现粗住腹式呼吸无疑是一件好事,一般人总会高兴几天,但事实上这种境界很低,用中国共产党的话叫做万里长征只走了第一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应需努力。对很多人说细数这一阶段的艰苦程度超过上一阶段。除上火和生病外,淫欲也是问题,这阶段练功会提高人的性欲。练好功后会想女人,最不好的是还会想别人的女人。所以这阶段最好多看些佛教的书,洗洗脑子,所谓定慧双修。
最主要的还是精进,再来一个突击,每天坐个三次四次。标志功夫境界提高的还是呼吸速度,每天坚持打坐,呼吸速度速度会越来越慢,每分钟五次的呼吸是很差的东西,先把它降到每分钟四次。每分钟四次的呼吸叫标准腹式呼吸。一般有点功力的催眠师都能达到这个水准。
对多数人来说,练功一定要练养结合。达到某一阶段后,先稳定住,然后再向前行。标准腹式呼吸对修道者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还要继续努力。智者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里解释:坐时鼻中息出入觉有声是风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是喘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不生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报悦豫是息相。跟据本人练功的体验,可以把风,喘,气,息四相的境界科学化,每分钟五次以上的呼吸频率是风相,每分钟四次的呼吸频率是喘相,每分钟三次呼吸是气相,每分钟少于两次呼吸是息相。可以简单的记为五,四,三,二。五和四都是不好的。一定要把呼吸速度降到每分钟三次以下。先找到气相再说。
我练功每分钟四次这一阶段的喘相停留了好多年,后来在两位朋友的鼓励下发起冲击,还是每天三次,每次一小时,坐之前打太极拳。用了四十天时间过了这关,打坐时每百息超过三十三分钟。由喘相进入气相。
如果每次呼吸速度都低于每分钟三次,就进入了随息的阶段。
(二) 随息
1)粗随:进入随的境界是可喜的,对大多数人说这是较难逾越的关卡。古人修安般念认为只要进了随息的境界,之后成功的机会就很大。对练太极拳的人来说,出现腹式呼吸就是很好的事情。但对修道者而言,一定要到随息的程度才算告一段落。那么随息的境界是什么样呢?
可以把呼吸比做一匹马,风做的马,看不见摸不着。在数息最初时对呼吸的感觉很小,所以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次数上,我们数息的数就好比马上的缰绳,我们是靠这缰绳来控制这匹马,所以在最初时,一定要数息。当数息有了一定功夫之后,身,心,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放松。这时,呼吸会慢下来,由普通呼吸变成了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还是马,只是由小马变成了大马,这马比之前的小马要好找,但它也不听话,要人来训,训时还是靠这勒马的缰绳,没有这缰绳马就跑了,所以还是要数。训马就是要跟马多接近,就是你要多练数息观。训马成功了就是你可以稳稳的骑在马上了。也就是你可以轻轻松松的就把意念放在呼吸上了。随着功夫的加深,打坐时呼吸会自动放缓,如果你的呼吸慢到每分钟三次,基本上意念就会随着呼吸进进出出,就进入了随息的阶段。
人的心所中,寻,伺,心所在这阶段初现,心一境性加强。
再讲讲为什么说安般念是最好的太极内功,练安般念出现的腹式呼吸,跟杨门二轩及练八卦掌的刘孙二君讲的深长的腹式呼吸是一样的东西,只是把息调出来后再跟武功结合也是需要一些时间。我不走圈,但走猫步,我走了八个月,肚子就放下了,不收腹是第一步。走了十一个月,肚子开始起伏,腹式呼吸来了。十五个月肚子起伏减少。就是孙先生讲的内功的第三步。我是先练呼吸再走步。如果用一年的时间坐出腹式呼吸,再用两年的时间跟武功结合。你三年可能就走完了别人三十年的内功之路。三十年长吗?有多少人练了一辈子一点东西也没练出来。太极拳也是如此,我练了一年后肚子放松下来,之后不久动作和呼吸就可以配合了。
另一个问题练太极拳一定要尾闾正中,李雅轩说,尾闾正中神灌顶是练太极拳最重要的规则。田兆麟云,太极拳一举一动,皆要尾闾中正。但能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做到百分之百尾闾中正的,一万个里绝对出不了一个。但如果你打坐坐到随息的阶段,你打拳时尾闾就基本是正的。
还有就是练安般守意,出现腹式呼吸后,脾气很大,听不得不同意见。肚子大度量却小。也吃不下东西,我在出现腹式呼吸后很长时间只能吃素,一吃鱼吃肉就生病。有些人迷信辟谷,其实我辈凡人不吃东西是不正常的。是四大不调的一种表现。佛陀是不吃素的,只是说不吃不净肉。练太极拳后变得什么都能吃,一阵阵有时会吃得很多。这本身是对身体的调整。有人练气功是为了健康,我练过各种各样气功,最后回来练太极拳,觉得还是太极拳对身体最好。我甚至觉得如果我不回来练太极拳,可能练不到随息的境界。
数息是要质量不足数量足,随息就要注意提高效率。一般说来随息就不用数了,只要把意念随着呼吸就行了。但在粗随阶段,对于心散乱者,仍可接着数下去,刚学会骑马,还是不要丢掉缰绳的好,我有朋友和我的一个学生都一直数到了止息的境界。
提高效率是指利用相同的环境,比如定时定点来创造条件反射的效果,一上座就很快进入角色,其实这也是区分数息与随息的区别。安般念是一种心,息并练的方法,调心寓于调息之中。中国人喜欢把练内功分成,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和练神还虚三阶段。如套在安般念上,数息就是练精化气,随息就是练气化神。
什么是神呢?在这里神就是定力,有些人打坐,打了几个月说找不到定,就不打了,其实定不是那么容易得的。要先攒一点定力,定力多了才能知道什么是定。
在人的心中有一个心所叫心一境性。我们打坐就是要增强这心一境性,也就是增强排除杂念专注目标的能力。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是专气致柔,但婴儿是最没有神的。也就是最没有定力的,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以自我为中心,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从这一点来看,练气不如修定。其实成仙成佛,只需定中求。服气炼丹只能是巫道层次。
其实呼吸慢到每百息三十分钟时就有随息的味道了,《大安般守意经》称随息为相随。此时主要看你的福慧够不够,如生病或太太要求每天做爱,可能会耽误你的功夫,如没有什么魔障进步就会比数息阶段快一些。
尽管是粗随,对呼吸的感觉也清楚了很多,这时要关注呼吸,然后利用在太极拳里学来的松,把呼吸松掉。放松呼吸。呼吸就会越来越慢,从每百息三十分钟到三十三分钟,再慢到三十五分钟,三十八分钟,到四十分钟,每分钟呼吸两次半为标准细住呼吸,此时粗随阶段完成。
2)细随:打坐时呼吸速度达到或慢过每分钟两次半时,每百息的呼吸时间超过四十分钟时,就进入了细随的阶段。
细随阶段的专注能力明显加强增强,随着心一境性的加强,控制杂念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呼吸也越来越细,有时候细到之有只有鼻头这一点才有出入息的感觉。有些指导修习安般念的教材要求修行者在修行时一开始就注意鼻子处呼吸之气,南怀瑾对这一方法持反对意见,南怀瑾说这种方法搞得一大票人在修行时出现问题。其实这种方法也没有问题,只是需要修行者有一点层次,当你只能感觉到鼻子出入息的感觉时,是可以观注这个地方的。但这不是最初入门的功夫。
有关安般念的修炼方法,南怀瑾讲的也多,但南怀瑾的方法是直接从随息开始,并说这是较高级的法门。其实各种方法都是可行的。但跟修炼者的功夫进展最相关的还是修炼者自身的敏感程度。佛陀将人分为四种,即:敏知者、广演知者、所引导者、文句为最者。敏知者只是通过听闻一首短偈即能够证悟涅盘。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者就是这一种人。广演知者只是通过听闻较长的开示即能够证悟涅盘,例如憍陈如尊者在听闻《***经》之后即成为须陀洹。
就修习内功和安般念而言,人也是要分为四种。一,极敏感者,一点就通。二,较敏感者,不用很努力就出功夫。三,需精进者,要努力精进才能出功夫。四,不敏感者,此生练死也不出功夫者。
我教过一个属于极敏感的人修安般守意,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话,她就开始打坐,几分钟后就出现了逆腹式呼吸,(此前我以为行安般念只会出现顺腹式呼吸)。第二天打坐数一百息二十六分钟。第三天一百息四十三分钟,进入随息的境界,第四天五十息超过半小时,到了止息的境界。
我最初认为行安般念对练太极拳有帮助是因为我的两个练太极拳的师弟,他们比我晚学太极拳仅一个月。他们学拳架子比我慢很多。但他们打拳时的尾闾极正。是正常人做不到的。后来才知道他们两人都打坐,都是安般念,他们的境界比我高,两人都达到或超过未到地定的层次。他们练拳不象我这样认真,但他们的胯基本上是松开的。阿连应属于内功较敏感型,从没有精进的练功,但在这方面是天生丽质,很多教气功和教坐禅的人都没他的层次高,阿连学提手上势时,老师讲,此为合劲,要用意不用力。阿连倒听话,用意不用力,走合劲做提手上势,两掌一合,把老师打出丈远。阿庄也是从中国长大的潮州裔,他是一年用几次功,到泰国东北部的寺庙里跟和尚一起坐禅,每天超过五小时。打坐时腿痛腿麻是正常的。阿庄跟我讲,有一次在庙里坐,腿痛得像火烧,他因时间未到,就拼命的忍,腿越来越痛,好像烧着了一样,突然间他感到好像整个人从万丈高楼掉了下来,掉在地上,一瞬间,两腿一下变得清凉舒服。这两人的打坐是没有人教的。没人教也没看过这方面的书,我打坐也是自修为主,但我看过智者大师写的六妙法门。打坐的功夫是教不出来的,一定要自己打出来。但认识比自己境界高的人会有帮助。要亲近善知识。
细随阶段人的定力会越来越强,身,息,心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正常的普通人都是自己欲望的奴隶,这欲望就好像是一根弹簧绳紧紧地把物质世界通过人的五官和人的意识连在一起。定力强时,这绳子的力量会越来越弱。而人抵抗欲望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学道者,只是听讲大道理进步很难。但如定力强了再听道就会心领神会。此时在生活中,粗随阶段的境界是二祖慧可的调心境界。细随则是六祖慧能的行卧立坐不离禅。其实这根本不是禅的境界,中国的禅宗是最没有禅的宗教。这种境界叫细住。此时人的胸椎已直,自然而然的成为牌位先生。
现在泰国东北的地方也有在教动中禅,泰国有个和尚以此方法证罗汉果位。其实佛陀教导婆醯悟道证果的方法就是这种方法,观注当下,行卧立坐,不离细住。观注当下,说来容易做来难,但如修安般念到细随的阶段,你很自然的就能观注当下了。
行安般念,在细随阶段,丹田已满。但不要意守丹田,命门发热,也不要意注命门。否则变成感觉气功,档次下降,且容易出偏走丹。其实在数息阶段,就会有这样那样的感觉,到细随有时会感到被气包着一样。不要理会这些感觉,把精神集中在呼吸上。我们修得是安般念,是一个高尚的法门。
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感觉内功,练时要找感觉。但修安般念则只是要求意守呼吸。细随阶段,尾闾已正,丹田饱满,只要下得功夫,走平面太极,绝对可成一流好手。推手时,听对方的喘气清清楚楚。
科学安般念认为,每分钟五次的呼吸为风,四次为喘,三次为气。两次以下为息。细随阶段的任务就是调气变息。随着功夫的加深,呼吸会越来越慢,当慢过每分钟两次时,呼吸由气变息,深长细匀,息遍全身。此时人的思想意识再次更变。看人看事已不同以往,所谓得息者看破红尘。
细随阶段的呼吸数度是每分钟两次半到每分钟一点八次。慢过此速度就是止息的阶段了。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53 邓氏科学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