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原创 > 邓文凭安般太极拳法 > 正文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5 世间德艺双馨少

八 但求德艺有一馨
技击是太极拳之末技,这话一点不错.因为敢讲这话的人都是大技击家,有着象杨家三代一样的功夫,会常常得到别人的称赞.这时,他们就会谦虚的说,技击是太极拳之末技.因此,敢讲技击是太极拳之末技的人,都是有着像杨家三代一样的武功的绝顶高手.因为如果你还不是绝顶高手,是根本没有资格讲这种话的.这又使我想起有关中西方风俗不同的一个笑话.一位外国人称赞一个中国人的太太VERY BEAUTIFUL, 这位中国人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外国友人只好说.EVERYWHERE.
四月一日这天,我去找凯理,他就住在我楼下,我跟他借了一把剑.之后我们来到停车场旁我练拳的地方.聊了几句后,也推了一会儿手.其中一次,他突到了我里面双手按在我的胸部,我紧张起来,感到气也上浮.但他就是推不动,他只好摇摇头,撤手了.其实他还算好的,前几个月跟几个朋友推手,除法国人特埃之外,敢突进来按在我胸口的,都被弹出去一两步.
我想这大概是我长久以来每天坚持练小般若桩的结果.太极拳在使用上要想进步还是很难的.尤其是有了一些进展后,正常人都会有点洋洋得意.这时,最好被人修理一下,去除骄傲的情绪.才会有着继续进步的可能.
我在09年十二月,突然发现就推手而言,已经可以和几个国家的顶级高手相差无几.心中暗喜之后,决定百尺竿头,更进它一两步.于是把开了近一年而房租正好到期的拳社关掉.以便于更有利的专心练拳.并确定在每天盘拳架之前,早中晚三次各练一小时的小般若桩.这种练法我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直到现在每天至少还是练习两次.小般若桩是选取了太极拳,八卦掌和通臂拳的一些动作,下盘用太极拳简易猫步,配合练安般念后的真正腹式呼吸.这就是我之前说过的一种命名为减氧运动的基本功训练.叫做小般若桩是因为尽管现在是在学习南传佛教,但我最初学习佛教是靠阅读一些大乘佛教佛经而记得一些名相,大乘佛教的佛经是从梵文翻译而来的.般若也是如此,其梵文的意思是智慧.佛陀在世时曾有人建议用梵文来做传播佛法的专用语言.但被佛陀拒绝.我弃大乘而专学南传佛学.但在安般太极拳法中仅以此小般若桩之名,稍作留念.
安般太极拳法中的太极猫步有五种,转脚猫步,标准猫步,简易猫步,跳跃猫步,和实战猫步.安般太极拳法最重视简易猫步,是因为这项减氧运动需要有量.一走一小时。但是在练太极拳架时,一定要走标准步法.郑子太极的步法是虚脚转脚,但却是简易猫步,这其实对初学者来说难度很大,仅就这一点,郑子太极拳可以说是简而不易.
对搏击者来讲,保证身体体力的基本功训练是很重要的。比如播球,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十五公里跑,李小龙的截拳道也是要求每天最少跑步半小时.做这些有氧运动是为了强化体质.而我的减氧运动就更好了,不仅强化体质,而且有内家拳能量积累的作用.我学拳三年多,对付两三个街头壮汉不成问题,可要是跟播球这类顶级搏击好手打肯定得输.但如果再给我一两年时间就说不定了,因为小般若桩和太极拳是一种积累运动.这种积累能量的运动方式是西方搏击训练技术所没有的.有些人问小般若桩的练法.其基础就是安般念腹式呼吸和太极猫步.如果你走猫步时呼吸速度降不下来,就不要谈什么小般若桩.
太极拳和八卦掌都是先在北京流传的神秘拳种,进入本世纪后,慢慢的在整个中国普及而且已经流传到海外.太极奸,八卦滑是流行的说法,这也是因为真正的太极拳和八卦掌的高手很难相遇,原因是练出功夫的人就那么几个.而在擂台上的表现,太极拳和八卦掌就像一对难兄难弟,自始至终,差强人意.对这一问题,行家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原因,其实根本的问题就是基本功不过关.梅惠志曾谈到有练八卦掌的被练散打的追着打,一边逃一边转着八卦趟泥步.梅惠志本身也是八卦掌出身,他讲此事的心情应该跟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样的.看柳印虎谈太极拳就知道,上世纪二十年代太极拳界能被称为整柔的只有杨澄甫和郝月如.杨澄甫的弟子曾参加过各地的擂台赛,成绩都不理想.
我练太极拳虽只三年多,但已经深深体会到,只要你的基本功够了,擂台上一定能走出拳王阿里的流星蝴蝶步.阿里打拳也是借地之力.看他打拳甚至能找到脚打五分手打五的感觉,还好过张志俊的梢节领劲,下四上六.张志俊大师在中国风头正劲,但我怀疑,张志俊大师玩的是内家拳吗?
董海川的弟子当中,功夫最好的是马维祺.但此人品德稍逊,且享年只有二十九岁.但从这点可以看出,武功好不一定武德也好.而且,内家拳根本用不着十年不出门.说到马维祺,又想起了杨氏首徒武汇川,这也是一个没品的,但武功卓绝.
德艺双馨最好,德艺单馨也不错.只是我们放眼看去,武术七段八段,太极五代弟子,德艺双臭的倒有一大堆.有道是存在就是合理.既然合理我们也就心安理得了.
德艺双馨的虽然太少,但还是有.
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于1982年,选举时高票当选会长的是王文魁,但王文魁拒绝了此一头衔.王文魁是眼睛程弟子刘斌的高足,功夫深厚.但为人谦和,很受同门的尊崇.王的后来传人,把八卦掌分为三大派,尹传高架,程传中架,及宋长荣传的低架.
文革前, 王文魁在公园遇到一位练八卦的老武师,其人练的是宋派下盘掌,二人较武,龙争虎斗,不分胜负。那人架子极低,全是下盘式子,左右盘旋,忽远忽近,忽前忽后,转身变掌,来去无踪,式子低步子就长,一步近丈,速度极快,真是防不胜防。所幸王先生功力深厚,掌式变化快,才仅仅打个平手。分手时二人相对称赞,都不禁脱口说:“今天算是见到八卦功夫了!”
附: 回忆我的师爷王文魁先生(一)
原北京第一届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本人的师爷王文魁老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九个年头了。回想起老人家生前精湛的武艺和高尚的情操,至今还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王文魁,河北新城县人,自幼喜武,十几岁离开家乡来到北平,经友人介绍,拜程廷华的真传弟子刘斌为师。从此,王先生如鱼得水,潜心学艺,刻苦练功,深得老师的喜爱。师徒俩曾在一起看管昔日王公府邸多年,使得王先生能终日守在老师身边,朝夕求教,技艺精进,将程式八卦掌的真谛继承下来。由于他功夫纯正,功力深厚,成为同门中的姣姣者;又因他谦逊好学,待人诚恳,深得众人爱戴,曾经代师传艺,扶持过很多同门的师兄弟。建国后,王先生工作之余热心于培养八卦掌新人,也曾与贺龙、陈毅二帅一起探讨八卦掌的健身之理,多年来为八卦掌的流传做了很多工作。向其求教之人遍及各地。
王老先生为人淳朴忠厚,是位可敬的老人,不但有着传奇式的经历,而且武德高尚,一生习武从未伤人。与人较武时只以功力赢人,点到为止,即使发力送人,也只是让你退出几步,不至于摔倒。笔者曾向老人学背身掌,只觉瞬息之间,自己就被顺劲发出,不得不连退三步才站稳,真是恰倒好处。只有一回,王先生与一位老武师交流拳艺,一掌出手,因其习惯于沉肩坠肘,膀子随之送出,胳膊顿时长了一截,而对方却又退不及时,顷刻栽倒。这使得王先生深感惭愧,觉得对不起人,后来,每每提起此事,总是磋叹不已,不能忘怀。当年,王先生在其徒的婚礼上,偶遇一位当地有名的少林老武师,二人相见恨晚,比武较技,各施本门之特长。那位老武师被王先生就势托起按于床上,随之又松手扶正。二人哈哈大笑,老武师大声称赞:“王老师名不虚传。”后有人问起此事,王先生却极力赞扬老武师的功夫,说不是人家不成,只是练得不是一路劲罢了,言语中没有丝毫贬低人家,抬高自己的意思。
一九八一年,北京成立八卦掌研究会,推选会长时他所得选票最多,本应是会长,但老人念自己年岁已高,还是执意让给了别人,他想集中精力尽余生去培养后学,减少一些社会应酬,因此只担任副会长直到谢世。
王老先生练功和教功总是刻意求真,一板一眼绝不走样,平生练功不走花架子,所以功夫绝纯。当年,京城一位功力深厚的老武师,身高马大,碗口粗的白蜡杆子他能用力一抖断成三节,凭着这样的功力他在王老先生面前却十分谦虚,从来不当着王老练大杆子,大家都深知王老的八卦功夫好,任凭你多大的力量,在他面前让你找不到力的着落点。老人功力奇特,曾有人见过他把千层纸摞在一起,一掌下去中间几层的纸全碎了,上面和底下的纸却丝毫未损。除了本门功法,他还擅长保定快跤,弹弓百发百中。可惜,很多东西没有流传下来。老人常说:八卦掌代代相传,招法之演变,套路之增减,多有变化和不同,然而此门功法的精华在其特有之“功”,这一点不能变。又说八卦掌要紧的是练好单、双、顺三掌,其间单换掌尤为重要,只有练好单换掌,才能体会到八卦掌的劲力。可惜,现在有谁能明白这句话的道理呢?老先生还说,过去的人学的式子并不多,然而功夫纯正,有人仅凭真功,一招两式在手就从无敌手。他回忆起文革前在公园遇到一位练八卦的老武师,其人练的是宋派下盘掌,二人较武,龙争虎斗,不分胜负。那人架子极低,全是下盘式子,左右盘旋,忽远忽近,忽前忽后,转身变掌,来去无踪,式子低步子就长,一步近丈,速度极快,真是防不胜防。所幸王先生功力深厚,掌式变化快,才仅仅打个平手。分手时二人相对称赞,都不禁脱口说:“今天算是见到八卦功夫了!”每说到此,王先生总是感叹今天练武求真的人太少了,对世上流行的浮华风气十分不满。
说明:王文奎逝世于1986年.此文作者是王文奎先生的徒孙,老张武迷,不久前逝世.感到世间又少了一位德艺双馨的习武者.仅以此博文表示深深的敬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5 世间德艺双馨少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