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以武入道 须陀洹宣言
一 邓眼看大侠 金庸写《鹿鼎记》的真实目的
武侠小说,我只看金庸和梁羽生的。开始只喜欢梁羽生,后来却变成只读金庸的作品,金庸才如大海,小说写得比神话还精彩。除文学文化功底外,金庸的才气来自他广泛的爱好,金庸喜欢的东东太多了,琴棋书画,美食美女,中医烹饪,舞剑吟诗,金庸懂太极推手,也研究过武术内功。而最重要的是,金庸是个很通佛法的佛学大家。《天龙八部》和《鹿鼎记》是金庸最出色的两部小说,从这两部小说中,可以看出金庸的两大爱好,一是美人,二是佛法。
华人不可不看金庸,此话千真万确。金庸小说的引人注目,是从《射雕英雄传》起,书写到一半,大众已被牢牢吸引,媒体更是惊为天作。金庸小说的特色之一是开局平淡,但接下来不久就会峰回路转,露出英雄本色。情节起伏跌宕,场面波澜壮阔。江南七怪大战邱处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以为是高潮,其实只是引子,再战黑风双煞,可谓惊心动魄,梅超风的九阴白骨掌引出成为现代成语的九阴真经。之后又是一群牛鬼蛇神的出现,三头蛟侯通海,参仙梁子翁,鬼门龙王沙通天,西域少主欧阳克,藏人灵智上人。群魔乱舞各显神通,正人君子却只有全真七子玉阳子王处一。本以为这些人物就是本书的绝顶高手。直到巧手黄蓉做出古怪的菜肴玉笛谁家听落梅,哄出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真正的高手才一一露面,北丐南帝,东邪西毒,到如今这些人物名词已成为概念性的东西。没有武功第一的中神通的描写,却有一个滑稽可笑的老顽童周伯通和两个貌似相同,本质各异的裘家兄弟。一个傻子的故事能写得这么精彩,也只有金庸干得出来。
《神雕侠侣》显露出金庸反对传统观念的特殊心理,杨过小龙女,不知要算姐弟恋还是母子恋,杨过少了条胳膊,小龙女被道士奸淫。加上其丑无比的大雕,书中部分章节也算精彩,但书名不妨改成“丑雕残侣”。
《倚天屠龙记》是大手笔,九阳真经夹书在《楞伽经》的字旁行间,金庸是灵机奇想,看看金大侠的九阳真经都是些什么东东:
1,“……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通。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2,:“……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
3,:“……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方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4,::“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5,“……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展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
故事是人编的,只要精彩,自然卖得出去,金庸的九阳真经,主要是太极拳理论,有王宗岳的,有武禹襄的。现在这些东西,在哪里都能找到。但在1961年,能有这些资料的,可算不是一般人物。其实金庸对太极拳还真的很有研究,这从他在1981年为《太极拳讲义》做的跋可以看出:
太极拳的基本构想,在世界任何拳术、武功、捕击方法中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这是老庒哲学在拳术中的体现。用在政治下上那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用在拳术之上,便是以柔制刚的太极拳。道理是一样的,以自然、柔韧、沉着、安舒为主旨,其本要点是保持自已的重心,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但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并不是主动的出击,而是利用对手出击时必然产生的不平衡,加上一点小小的推动助力,加强他的不平衡。
所以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四两拔千斤]、[后发制人]。太极拳不运气,不用力。力气的来源在于对手,我只是转移对手力气的方向。对手所以失败,是他自已失败的,他是被他自己的力气所击倒。如果对手自始至终保持他的重心和平衡,或者,他根本不来打我,他就不会失败,练太极拳的人,应该不会去主动攻击别人。
世上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动之中。太极拳的动作看来似乎缓慢,但永不停顿,没有一刻有空滞的时侯。在建筑学上弧形的线条比之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在太极拳中,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练习太极拳,推手的练习十分重要,那是凭敏锐的感觉来捉摸到对手力道中的错误缺失,如果他没有错误缺失,那么就设法造成他的错误缺失。重要的是,自已的每一个行动中不能有错误缺失。只要他想来打倒我、攻击我,迟早会有弱点暴露出来。保盈持泰,谦受益、满招损,那正是中国人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的要点。自已立于不败之地,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自已只要不败,那就好得很了,对手败不败,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如不好自为之迟早会败的;他如好自为之,那也好得很。
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是道士,太极拳正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并非纯粹是守势的。老子重欲取先予,[大国者下流],强大者不是来势汹汹,而是积蓄力量,让对手气衰力竭,然后乘势而取。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还应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境界罷。
从以上文章可以看出,金庸对太极拳推手并不陌生,且有自己的见解。太极推手是成年人的游戏,金庸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太极推手不可不玩,金庸小说不可不读。但太极推手不是太极拳的最终目的,太极拳用来技击,就一定要克敌制胜。杨无敌的称号是打出来的。杨露禅是技击教头,不是健身教练。
《倚天屠龙记》有一段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的描述,写得相当传神。内家功夫是以内功为核心,金庸在书中不乏周天搬运,调息调心的内功心法。除九阳真经外,这部书中最著名的武功名称应是乾坤大挪移,在金庸武侠小说闻名遐迩,深入人心的同时,金庸武侠词汇也成了华文体育文章经常出现的绝妙好辞。比如胡荣华曾形容自己的棋艺,好像六脉神剑,发挥好了无人能敌。发挥不好谁也赢不了。
我对《倚天屠龙记》情有独钟也有特殊的原因,张无忌少年时身中玄溟神掌,因寒毒发作,时时痛苦不已。我在未及弱冠之年练气出偏,十多年无法调好,总是郁郁寡欢。张无忌否极泰来,受人毒害,却歪打正着地巧遇九阳真经。我也是在遭受多年虚寒滞胀痛苦之后,偶然在奥地利小城被困,因祸得福走出安般守意正确的第一步。
《天龙八部》无疑是金庸最出色的一部武侠小说,金庸在释名中解释说,“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崐遥见彼龙女成佛”。从书名可以看出,此时的金庸对佛学已经是深入其中了。大乘佛教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三教九流排在第二,早已成为中国古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唐朝第一诗人王维,字摩诘。名与字来自大乘佛经《维摩诘经》。王维深爱着这部充满哲理,文采飞扬,内含般若智慧,外显辩才无碍的如是经典。也无限崇拜经中的菩萨维摩诘。宋代苏东坡亦曾为他所喜爱的《楞伽经》写文作序。佛学是智慧之学,从金庸的作品来看,金庸已得其中三味。只有金庸才能写出不同寻常的文字,金庸的作品犹如奇花异草令人惊叹不已。而金庸的智慧与才气来源于他对佛法的研究。
世间所有不过名色而已,名法又分成受,想,行,识四蕴。因无名缘,世人愚昧,无法分清这五蕴的关系。若能常常观照五蕴,看清别人的五蕴,分清自己的五蕴,再来做人行事,其结果将是大不相同。金庸能把名色分得很清,所以在写作之中常有神来之笔,出人意料,令人赞叹。现实中金庸也是由年轻时的布衣身价转成后来的亿万富翁。
《天龙八部》与众不同的有三个主角,小和尚虚竹的传奇经历为此书增色不少。只有深通佛法的金庸才懂得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理实相并将其运用在写作之中,《天龙八部》书中引用的佛经经文,有《楞严经》,《法句经》,《金刚经》,《法华经》,《楞伽经》等,看来金庸在佛学佛法中确实花了心血,下了功夫。
金庸是多情的,爱江山爱美人亦爱佛法,这在他的小说《鹿鼎记》展露无遗,金庸的书中总是不乏聪慧和漂亮的美女,《射雕英雄传》里有黄蓉,《倚天屠龙记》里有四美,《天龙八部》里段誉最后包揽了钟灵,木婉清和王语嫣。到《鹿鼎记》,韦小宝胃口大开,通吃了七位女子。英雄难过美人关,只缘英雄爱美人,不过韦小宝的七美虽令人称羡,但也多少有点美中不足。洪教主夫人苏荃,小宝原是怕大于爱,年龄又大小宝许多,聪明智慧加经验都好过小宝,跟这样的女人上床,会不会有做鸭的感觉?方怡最是无情,有妻如此,不如在外嫖妓。建宁公主败絮其中,少有女人味道,这种老婆还是不要的好。曾柔着笔不多,特点不够,有画蛇添足之意。沐剑屏呆头呆脑,做妻不能成事,做妾不会撒娇,要来何干?只有双儿,天生贱命可做妾,阿珂是婊子养的跟小宝门当户对好做妻。
《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小说,里面体现了金庸的爱国主义情操,书名的含义是告诉我们,中国有很大的地方被罗刹人占领,当我们有本事有智慧的时候应该拿回。另外,钓鱼岛是中国的地方,韦小宝和他的七个老婆在那里住过很久。
《鹿鼎记》於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开始在〈明报〉连载,此时金庸对佛学的研究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金庸对佛学的兴趣已经从大乘佛教转到小乘佛教。金庸发现大乘佛经根本就不是佛陀所说,但此时的金庸已是著名人物了,讲话的影响力很大,所以金庸不想惹麻烦,毕竟大乘佛教在华人社会有上千年的历史,影响极大。金庸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小说〈鹿鼎记〉上,这使我们看到金庸文笔突变,书中的主角由以往的英雄豪杰换成了一个泼皮无赖。〈鹿鼎记〉这本书,男人看了羡慕不已,女人看了笑个不停。
金庸自己讲过,这一段时间金庸阅读了大量的巴利文翻译成英文的佛经佛典。此时金庸已经明白唯巴利文佛经才是我佛金口所言。在小说〈鹿鼎记〉中,金庸写有一个极大的宝藏,而宝藏的地图是藏在佛经〈四十二章经〉中,〈四十二章经〉是传入中国的第一部佛经,也是小乘佛教的佛经。金庸借〈鹿鼎记〉向世人表白,佛法的珍宝是在小乘佛教之中。
世事无常,世界在变,金庸也在变。金庸借修订小说之机,将原版作品改得面目全非。朋友还是老的好,小说还是原版好。在这里我想要说一句:查老先生,请不要破坏金庸大侠的作品。
ぉ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24 第十一章 以武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