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原创 > 邓文凭安般太极拳法 > 正文

巴利文经典第一经 梵网经

「另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对於宇宙的实相与生命的真諦,主张『不可知论』;遇有议论,就答非所问,以游移不定的态度迴避詰问,这也是来自四种知见。他们之中有一些人说:『我看不见也不知道善恶是否有报应,因为我看不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他博学多闻,才智敏锐的宗教师与学者,颇能以智慧分辨各种知见;若是向我提问而我回答不出来,将堕於负处,惭愧不安,故应以【不可知论】作为我的依靠、洲屿、安身立命之处与究竟的真理。对於他人的詰问,都应该以【肯定、不肯定、既肯定亦不肯定、非肯定亦非不肯定】这种四句论法来应对。』这是第一种知见。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答非所问,专以诡辩闪避问题。」
  「尚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我看不出也不知道是否有前世来生。其他宗教师或学者或因证得天眼通与他心通,而能观察诸世界与有情的心念。他们或许能知道是否有前世来生;而我却看不见也不知道是否有前世来生。若我去论断这样的议题,就是犯了妄语。我害怕犯妄语,故应以【不可知论】作为我的依靠、洲屿、安身立命之处与究竟的真理。对於他人的詰问,都应该以【肯定、不肯定、既肯定亦不肯定、既非肯定亦非不肯定】这种四句论法来应对。』这是第二种知见。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答非所问,专以诡辩闪避问题。」
  「也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我不知道也看不见善恶的分际何在。我若是辨别善与恶,就是於诸法起分别心,进而生贪爱瞋恚,堕入生死轮迴。我修行是为了断除执著,解脱生死。我害怕陷於执著,故应以【不可知论】作为我的依靠、洲屿、安身立命之处与究竟的真理。对於他人的詰问,都应该以【肯定、不肯定、既肯定亦不肯定、既非肯定亦非不肯定】这种四句论法来应对。』这是第三种知见。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答非所问,专以诡辩闪避问题。」
  「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愚痴无智,既非博学多闻,也无实际修证,就盲从附会,跟著别人说不知道也看不见是否有善恶业报与三世因果。这是第四种知见。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答非所问,专以诡辩闪避问题。各家的『不可知论』均不出前述四种知见。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被执持不捨的缘故,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并且虽然遍知一切,却不攀缘它们。由於不攀缘诸法故,灭尽眾苦,涅槃寂静;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乐、不苦不乐的生起、消灭、作用、过患与出离之道,以正智平等观察诸受而证无上正觉,故被尊称为如来。这就是正法律精微深奥之处,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态度讚叹如来。」
  「此外,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探讨生命的真諦,穷本溯源而主张『无因论』,认为芸芸眾生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这是来自二种知见。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因为何种缘故而获得二种知见,使他们主张『无因论』呢?有一类眾生无想无知,在浑然无觉中忽然起心动念,即退失禪定而命终,投生在人间。长大成人后,剃除鬚髮,穿上袈裟,出家修道,证得禪定。在定境中回忆起前世命尽受生的经歷,就论断说:『我本来是不存在的,忽然间就有了我;世间本来是不存在的,忽然间就有了世间。』这是第一种知见。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主张芸芸眾生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
「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博学多闻,有敏锐的才智;他们观察芸芸眾生,经过学理上的思辨,就推论说:『生命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这才是真理,其他的说法都是谬误的。』这是第二种知见。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主张芸芸眾生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各家的『无因论』均不出前述二种知见。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对宇宙人生穷本溯源而提出的各种论断,都不出前述的十八种知见,概莫能外。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被执持不捨的缘故,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并且虽然遍知一切,却不攀缘它们。由於不攀缘诸法故,灭尽眾苦,涅槃寂静;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乐、不苦不乐的生起、消灭、作用、过患与出离之道,以正智平等观察诸受而证无上正觉,故被尊称为如来。这就是正法律精微深奥之处,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态度讚叹如来。」
此外,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探讨宇宙人生的末际,穷究生命的归宿,也提出各种学说,随意传述流佈;他们提出的学说,都可以归纳於四十四种知见中,概莫能外。宗教师与学者们为何会针对生命的归宿,提出各种学说?他们所无法超越的四十四种知见是甚麼呢?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执想蕴为灵魂,认为有情眾生身坏命终后,其意念仍继续存在;於是,他们主张有想论。这种主张来自十六种知见,无有超越者。是哪十六种知见呢?
  「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色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这是第一种知见。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主张『有想论』,认为想蕴是有情眾生的灵魂。亦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无色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色无色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非有色非无色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边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无边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边无边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非有边非无边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乐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苦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乐有苦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不苦不乐有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生在心意相通且一心不乱的【一想】境界。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生在心意各异而万象纷紜的【若干想】境界。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生在心意稀少而寧静安祥的【少想】境界。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生在心意无量无边而任运自在的【无量想】境界。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
  「以上所说的,就是宗教师与学者们穷究生命的归宿,提倡『有想论』所主张的十六种知见。各家的『有想论』均不出前述十六种知见。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被执持不捨的缘故,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并且虽然遍知一切,却不攀缘它们。由於不攀缘诸法故,灭尽眾苦,涅槃寂静;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乐、不苦不乐的生起、消灭、作用、过患与出离之道,以正智平等观察诸受而证无上正觉,故被尊称为如来。这就是正法律精微深奥之处,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态度讚叹如来。」
  「另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认为生命的本体无念无想;这种理论来自八种知见,无有超越者。是哪八种知见呢?有宗教师与学者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色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无色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色无色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非有色非无色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边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无边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边无边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非有边非无边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以上所说的,就是宗教师与学者们穷究生命的归宿,提倡『无想论』所主张的八种知见。」
  「各家的『无想论』均不出前述八种知见。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被执持不捨的缘故,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并且虽然遍知一切,却不攀缘它们。由於不攀缘诸法故,灭尽眾苦,涅槃寂静;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乐、不苦不乐的生起、消灭、作用、过患与出离之道,以正智平等观察诸受而证无上正觉,故被尊称为如来。这就是正法律精微深奥之处,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态度讚叹如来。」
  「另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认为,那超越有想也超越无想的非想非无想处才是生命最终的归宿;因此,他们主张各种『非想非无想处论』,一共有八种知见,概莫能外。是哪八种知见呢?有宗教师与学者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色非想非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无色非想非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色无色非想非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非有色非无色非想非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边非想非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无边非想非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有边无边非想非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有说:『我命终后将以【非有边非无边非想非无想】的状态继续生存。这才是真理,其餘的说法都是谬误的。』。」
  「以上所说的,就是宗教师与学者们穷究生命的归宿,主张『非想非无想处论』所提出的八种知见。各家的『非想非无想处论』均不出前述八种知见。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被执持不捨的缘故,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并且虽然遍知一切,却不攀缘它们。由於不攀缘诸法故,灭尽眾苦,涅槃寂静;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乐、不苦不乐的生起、消灭、作用、过患与出离之道,以正智平等观察诸受而证无上正觉,故被尊称为如来。这就是正法律精微深奥之处,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态度讚叹如来。」
  「此外,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穷究生命的归宿,认为有情眾生身坏命终即归於无有,不復存在;因而主张『断灭论』,一共有种知见。是哪种知见呢?有宗教师与学者提出这样的知见,说:『构成我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父母所生,受乳哺养育而成长;然而,它们是无常的,终将随命尽而归於无有,死后甚麼都不存在;这就称为断灭。』这是第一种知见。也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此生的我虽命尽,仍非断灭;我将来生在欲界天后命尽,才是真正的断灭。』这是第二种知见。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这不是断灭,要等将来往生色界诸天,命尽后才会断灭。』有说:『这不是断灭,要等将来往生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命尽后才会断灭。』有说:『这不是断灭,要等将来往生无色界的识无边处,命尽后才会断灭。』有说:『这不是断灭,要等将来往生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命尽后才会断灭。』有说:『这不是断灭,要等将来往生无色界的非想非无想处,命尽后才会断灭。』一共有这种断灭见。」
  「各家的『断灭论』均不出前述种知见。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被执持不捨的缘故,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并且虽然遍知一切,却不攀缘它们。由於不攀缘诸法故,灭尽眾苦,涅槃寂静;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乐、不苦不乐的生起、消灭、作用、过患与出离之道,以正智平等观察诸受而证无上正觉,故被尊称为如来。这就是正法律精微深奥之处,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态度讚叹如来。」
  「此外,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穷究生命的归宿,提出『现世涅槃论』,认为世间即涅槃,一共有五种知见。是哪五种知见呢?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提出这样的论点,说:『我现在恣意享受五欲之乐,这就是我证得的现世涅槃。』这是第一种知见。另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则说:『五欲之乐是现世涅槃虽没错,但别有更殊胜的现世涅槃,你不知道,只有我知道;我已经从贪欲中解脱出来,身心充满了喜乐,能作意观察,制心一处,证得初禪;这就是我亲证的现世涅槃。』这是第二种知见。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这是现世涅槃没错,但别有更殊胜的现世涅槃,你不知道,只有我知道;我已捨离了刻意的摄心凝神,因定力进一步加深而生喜乐,证得二禪;这就是我亲证的现世涅槃。』这是第三种知见。
尚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这是现世涅槃没错,但别有更殊胜的现世涅槃,你不知道,只有我知道;我不但已捨除了刻意的摄心凝神,连心意的愉悦跃动也被调伏止息,只有一心不乱与恬淡舒适的感受,证得三禪;这就是我亲证的现世涅槃。』这是第四种知见。也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这是现世涅槃没错,但别有最殊胜的现世涅槃,你不知道,只有我知道;我不但已捨去了刻意的摄心凝神,也捨离了苦受与乐受,清净无染,心意住於一境而不动摇,证得四禪;这才是最殊胜的涅槃妙境。』这是第五种知见。」
  「各家的『现世涅槃论』均不出前述五种知见。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被执持不捨的缘故,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并且虽然遍知一切,却不攀缘它们。由於不攀缘诸法故,灭尽眾苦,涅槃寂静;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乐、不苦不乐的生起、消灭、作用、过患与出离之道,以正智平等观察诸受而证无上正觉,故被尊称为如来。这就是正法律精微深奥之处,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态度讚叹如来。」
  「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穷究宇宙人生的末际,提出无数的主张,都不出前述的四十四种知见。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被执持不捨的缘故,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并且虽然遍知一切,却不攀缘它们。由於不攀缘诸法故,灭尽眾苦,涅槃寂静;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乐、不苦不乐的生起、消灭、作用、过患与出离之道,以正智平等观察诸受而证无上正觉,故被尊称为如来。这就是正法律精微深奥之处,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态度讚叹如来。」
  「宗教师与学者们探讨宇宙人生的本际与末际,穷其思辩与经验,提出无数的主张,都不出前述六十二种知见,概莫能外。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被执持不捨的缘故,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并且虽然遍知一切,却不攀缘它们。由於不攀缘诸法故,灭尽眾苦,涅槃寂静;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乐、不苦不乐的生起、消灭、作用、过患与出离之道,以正智平等观察诸受而证无上正觉,故被尊称为如来。这就是正法律精微深奥之处,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态度讚叹如来。」
  「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探讨宇宙人生的本际而主张『常论』,说:『灵魂不灭,生命是恒常存在的』。他们在这个教义上发挥其聪明才智,也就是说由於各种不同的信仰、欲愿、见闻、因缘、觉受、知见、禪定与精进,而显露出他们的聪明才智。究其底蕴,都源於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生起之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没有正确的认识而生起了邪见,其餘『半常半无常论』.....乃至『现世涅槃论』的主张,也是出於同样的原因。宗教师与学者们主张『常论』,说:『灵魂不灭,生命是恒常存在的』,是因为他们对各种觉受生出贪爱而不自知,染著於爱欲,受制於爱欲,其餘『半常半无常论』.....乃至『现世涅槃论』的主张,也是出於同样的原因。宗教师与学者们穷究宇宙人生的本际而主张『常论』,说:『灵魂不灭,生命是恒常存在的』,乃因他们对【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这六触没有正知正见。若是离开这六种触缘,他们的那些知见就根本找不到立论的依据;其餘『半常半无常论』.....乃至『现世涅槃论』的主张,无不出自同样的颠倒妄想。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探讨宇宙人生的本际与末际,随他们各人所见而立说,都可归入前述六十二种知见中;他们立说的依据都在这六十二种知见内,概莫能外。就好像技术精湛的渔夫以细密的网子覆盖小池子,池中的水族皆入於网内,没有逃避之处。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也是如此,探讨宇宙人生的本际与末际,提出许多学说,建立各种教义,都入於前述的六十二种知见中,无有能出离者。」
  「倘若比丘对於【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这六触的生起、消灭、作用、过患与出离之道实实在在地瞭解受持,则是最殊胜无比了。他自然能出离那六十二种邪见。如来自知自证生死已尽,留形住世只是为了度化有情,使眾生获福;若如来的色身灭去,一切人天再也没有依止庇怙之处。正如同多罗树被砍断树头即不再发芽一样;如来已断生死,永不再受生。」
  佛陀演说此经时,诸天、魔、梵、大千世界都为之震骇。当时,侍者阿难正在佛陀的背后挥扇替佛驱暑纳凉;听闻此经后,就偏露右臂,长跪叉手,向佛发问说:「世尊!您开示的法义博大精深,应以何为名?应如何称呼此经?」
  佛陀告诉阿难说:「应当称此经为义理的罗网、教法的罗网、知见的罗网、魔道的罗网、梵志的罗网。」
  那时,阿难尊者听闻佛陀的开示,很高兴地信受奉行。
  参考资料:汉译长阿含第二一经、梵网六十二见经、英译巴利圣典Digha-1。

τ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巴利文经典第一经 梵网经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