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平面太极拳架
一 松沉落底半太极
放松是一门学问,太极拳很讲究放松。太极拳讲究放松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外乎两点,轻灵与沉重。太极拳练好了,可轻于鸿毛,可重于泰山。若只有轻,没有重,是假太极。若只有重,没有轻,也不能算真太极。而最常见的,是既没有轻也没有重的表演太极。没轻没重也是功夫,功夫到家了,就能拿金牌了。
松最初的感觉是轻和灵,但这种轻和灵是不能用不好用或用途不大的,这一阶段相当于郝为真说的水中走路,虽有浮力但脚不能离地。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该要求松沉了,求脚底有根,光松是没用的。松出沉来就对了。松沉松沉,一直向下,过了膝盖,膝不受伤,过了脚踝,就到脚底了。到了脚底,才叫松沉。
从目前的状况看,练太极拳能沉到脚底的似乎不是很多。对此各家的描述不尽相同。郑曼青说,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我想也就是这个意思。
能沉落脚底就是练对了功夫的方向,其实这也是一种感觉。对这种感觉,各家的讲法也不尽相同,李亦畬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李雅轩说,感觉踝骨以上,毫无力感。郑曼青日,周身轻灵,其根在脚。非具有松沉两种功夫,不易办到。
松沉二字,须向拳架中求,如果你打拳有点沉味了,一般就能看出别人的拳是否松沉,如果你打拳时能松到脚底了,一般也能看出别人是否松到脚底了。学会看也很重要,学会看,不被骗。傅钟文和王荣达的拳可以看出是向下沉的。当然他们是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名家,不沉才怪。但还就是有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名家,打拳时气浮于上,不见松沉。这样的名家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跟松沉有关的是人的重心.我来讲一下练太极拳者的重心,总共有四种。第一,实际重心,人体的真实重心。第二,意念重心。比如李雅轩说打拳时要用腰脊带动,这腰脊就是意念重心。李雅轩也说过用丹田带动全身打拳。所以意念重心是可变的。郑曼青的拳看起来是用胯带着打的。所以意念重心可以是大胯.也有人用尾闾带着打拳.第三,感觉重心,打拳时你自己感觉到你的重心在那里,如果你沉到脚底了,你一定感觉得到。一般沉到膝盖以下者推手就不错了。从小腿肚,到脚脖子再沉到脚底,用不了多长时间。只有走平面太极拳架才好体验感觉重心。而快速松沉到脚底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尾闾中正。第四,功夫重心,功夫中心是前三种重心的结合。真正技击时,内家拳是以功夫重心取人。功夫重心在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比较好感觉。功夫重心一般在丹田.
我打拳的长处是气息较长,短处是神意不够,这是因为早年练气所伤和用脑过度所致。所以打拳时能持有深长的自然呼吸,但运动中是半带神意半梦游。因此在打拳时,意念重心时有时无。推手时有一阵倒是意在脚底。但自从大胯有向下松沉的感觉后,推手时也很少向下调意。三个月前跟一个朋友推手,感觉来力都在小腿肚上。以前他偷袭我还能把我推动,这之后,偷袭也不能推动我了。再后,打拳和走猫步都有力在脚踝之上的感觉,不久可以感到沉到脚底了。
太极拳推手讲究不丢不顶,沾粘连随。而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基础就是要能松到脚底。如果能松到脚底,推手时遇力就走,这是真正的化劲。如不能沉到脚底,一般就会条件反射的生拨硬勾,或顶或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沾粘连随其实不是入门的功夫。
即便是能松到脚底了,在初期也发不出好的劲,但在喂劲时可以玩得不错。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太极拳师傅很热衷于喂劲表演。因为他的功夫只能玩,而不能用。
我的体验是太极拳推手最初是猛推,找到志同道合的对手,大家大干一场,出身臭汗。之后有了一点根劲后,不愿猛推了。但这时也推不好,因神意跟不上,只能算瞎推。当松沉的有些基础了,神意也能跟上了,才开始真正的学推。学推时不可求胜负,有胜负心就出硬手了。硬手就是不带根劲的力。求胜负是在擂台上,或是别人来砸你的场子。出门多输一点没关系。如果你认为你是练不出来的人,就不用在乎这些,如果想求真正的太极拳推手,用真正的太极松沉劲,就得向这方面用功。
我认识一位太极拳老师,他的拳打得非常松,而且沉到脚底了。观者皆赞其松得好。他推手的胜率极高。但我只是觉得他的化劲好,攻时全是用力,而且是用手上的力。所以说太极拳也真有点难度。
最近几个用功的朋友,也都到了这一阶段,松到脚底了,化得不错,但遇到有些经验的人,就发不出好劲来。所谓只能玩来不能用,沉到脚底半太极。
尽管如此,初学者,仍应以沉到脚底为一个重要目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09 松沉落底半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