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原创 > 邓文凭安般太极拳法 > 正文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23 名色跟随智分别

三 名色跟随智
佛陀认为身念处至关重要,有一次佛陀问身边的一群比丘,如果一群士兵看到美丽的皇后在舞台上载歌载舞会怎么样呢?比丘们答曰,士兵们会目不转睛地全神观注美丽的皇后.佛陀又问,如果正好附近有一个囚犯头上顶着一口锅,而锅里面又盛满了滚烫的油,这囚犯会怎么样呢?佛陀最后说,对待身念处,就要像随时在头上顶着滚烫的油锅一样时时留心.
身念处在这里是指用自己的心来关注自己的身体,这是方法也是功夫,一般人知道这种方法,但大都没有这种功夫,我们的心是游荡不止的,一般不会只停留在自己身上.所以要能做到随时保持身念处,需要一定的训练.如果你按科学安般守意的方法和步骤来修行,当你达到随息的程度时,你就基本有了这种能力,开始神不外散,再稍加留意,就更能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当然,如果你到了止息的程度,你的身念处的能力会越强.甚至能发现自己的一些念头,如果是不好的念头马上就可以停止.
在佛教的名相当中,思想意识被称为名法,而由物质组成的身体被称为色法,(所有物质都是色法),当你有了身念处的能力时,你的心也就是你的名法可以跟着你的身体(色法)时,这种能力就叫名色跟随智.
名色跟随智在练太极拳当中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大大提高你练习太极拳的效率.操练拳架,从起势开始,两手上棚,心意识也要跟着上棚,两手下按,心也要跟着手下按,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按太极拳的说法,这叫神中有气,另一个说法是练气化神,当你练太极拳练出气感来时,气感就会增进神意,因为气感要用心来体验,气感越强,心力就越集中.走神的机会就越小.
我上传的视频,平面太极拳架中,是带着一部分心力打的,我说是半带神意半梦游,那是谦虚了一点,但神意还不够,大概能跟上百分之七十左右,如果能到百分之八十五,就完全变了.这是我后来的体验,那拳架是有缺陷的,主干已成形,枝叶不茂盛.我的练法跟别人不一样.比如发劲,我是先学会身体发人,才学会用手发人的.不过我最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练太极拳,进门了以后,和进门之前,练习的方法和心法应该是不相同的.如果你一定按照练成了以后的练习方法,来教给未练成的人,效果不会好,练太极拳,甚至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身法和心法,所以那个视频留给未入门的人看,挺好.那视频的阶段是在门槛上.
杨式太极拳的虚实很难分清,有些人的拳架是三七,有些是二八,我的拳架要求是零和拾.有难度.没办法,这是我独创的训练方法。
练太极拳有增进名色跟随智的作用,所以练了几十年的人跟练几年的人打起拳来看上去是不一样的.你看董英杰的拳,架子趴得那么低,但大家都说好.哪里好,一是整,二是有神,也就是带着极强的明色跟随智.
几个月前,我有在是乐园打拳,被泰国太极拳总会的徐会长看到,之后他说,想不到我们泰国还有人能把太极拳打的那么好,旁边一位老师说,你是带着神打的,跟一般人打的不一样.
我有一阵打拳,只能打一遍,身体不累,但心力跟不上,有人说,你安般念练得那么好,怎么会心力不够呢?我确实有我的特殊问题,如果你看过我以前的博文,你就会知道我以前的状况曾经非常差.
还是来说一下郑曼青吧.我认为郑曼青把拳改成三十七式的原因有好几个,其中一个就是他当时无法完全用心力完全把八十五式打完.他曾讲到过,原拳架多有反复,练习中不胜其烦.以我目前的体会,如果你能用心力带着明色跟随智将八十五式打完,是绝对不会觉得不胜其烦的.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你甚至不想漏掉其中的一个式子.
这要从郑曼青练拳之前的身体状况来分析,除了他得过肺结核外,他曾经有过意外的经历,头被撞破,且失血过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不能用脑过度,比如不能下围棋.几十年后,当他发现他又能下围棋后他非常高兴.此外他有睡眠不好,遗精病等等.
郑曼青没有名色跟随智吗?还是有的.郑曼青有他自己的方法,功夫出来之后,他说他能够几十年心与意相守于丹田,其实这也是另一类名色跟随智了.
其实,即便你修安般念而获得名色跟随智,但如果你用来练拳,还是会觉得一举一动中,关注全身的动作有难度.因为这毕竟是不同的东西.但当你克服困难,功力加深,基本能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时,你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名色缘觉智.
需要说明的是,在佛教观禅里面,名色跟随智这个层次叫明色分别智.
佛教的教法特点就是要让人证得无我,身体是色法,心识是名法.手臂举动时,是色法在动,而知道色法动的是另一个不同色法的名法.色法在不断老化,明法一直变化无常,色法不是我,我无法控制其老化,心法更无常.色法不是我,名法也不是我.
名法不过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可以认知世界的识别器.它只是一个识别器.而这个识别器,即不属于我也不是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23 名色跟随智分别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