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香港科技界异常热闹
近来香港科技界异常热闹,首先迟迟未能成立的创新科技局终于上马,香港大学前校长徐立之教授也宣布成立香港科学院并担任院长,香港城市大学也宣布成立高等研究院。不过,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网专访时指出,香港科研产业的关键在于政策制定,否则,香港的科研发展依然呆滞。
采访:廖美香
受访: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廖美香:香港科研产业为何落后于亚太其他地区?
郭位:韩国、新加坡、日本的科研产业占优,与政府的领导有关,其所制定的政策能诱导发展。在科研拨款方面,香港只有少于1%,韩国4.5-5%,中国3.7%,可见香港是远远不够的。香港政府虽然很廉洁,但规限太多,政策过时,窒碍人们的创意,令整体发展缠足不前。我来香港要为城大发展动物医学院,得到社会的认可,与美国康乃尔大学等名校合作,又筹得约十亿的捐款,虽有优势,却遭到政府拖后腿。另外,我为城大办高等研究院,也没有得到政府积极支持。因而,我认为,港府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政策,去激励人们发展科研。
廖美香:香港上月成立了创新科技局,你有何政策建议?怎样突破科研发展?
郭位:我认为,香港最重要是行动起来,而不是依靠官僚组织去做。香港要是持续没有良好的政策,发展科研产业的效果很有限。香港即使做一个小政府,也应制定一个良策。首先,在政策上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策要简单,具激励性。例如:给予院校一个自主空间去发挥,教授及科研人员薪酬与表现挂钩,但细节不要管太多。第二,在资源上要增加拨款,令社会感到社会对科研发展抱有希望。如果我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的话,我会请来一批新的顾问,带来新的人士作风,对有兴趣科研的人员提供办公室,免税十年,如聘学生做科研,你付一元,UGC予以配对拨款,当科研资金充裕,人才工资比一般职业占优,透过政策导向,人才就自然流到科研产业,进行良性运行。举个例子说,港府对进口法国红酒实施免税,市面相关消费便兴旺了。假如政府给予电动车优惠政策,那便产生激励作用了。
廖美香:香港院校讲究学术理论,具国际科研水平,您对一些具影响力但又不涉学术理论的贡献有何想法?
郭位:现在科研文章着重解决难题,要有理论基础,但一些对人类具实际贡献的研究也应该重视。譬如说,高锟是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他发明了光纤,在物理应用性强,但实际上对世界的贡献巨大;又如今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她是「三无」人士(无院士、无博士、无海外留学),相信按UGC申请科研经费可能被拒絶。什么叫理论贡献?什么叫实际贡献?之间的差距其实是很小的。现在解决科研现实难题,本身就涉及理论,只要结论是持久,具重复验证,本身就有理论基础,它的理论不必是抽象的。
廖美香:城大生物医学系郑淑娴教授的科研团队研发得「转基因鲭鳉鱼」技术,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公司利用作检测日常消费品安全,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荣誉大奖。香港院校对这类国际扬威的科研成果化,怎看呢?
郭位:城大对教授的评核各人有异,大致上是教学占四成,研究占四成,服务占两成。我们对于教授科研对社会的影响力都纳入研究的绩效表现之内。至于有建议在上述三项指标之外,另加新指标,将教授因带动创业有功而计算在内,则似乎难以界定清楚,并且将把问题复杂化。我的博士生在韩国首尔地铁公司当总裁,那算不算是我的成就,难道要对我额外认可?创新创业本来就应该是敎研的一部分。无论如何,我觉得社会对科研知识产权的转移应予以推动,假如政策调整得吸引,科研资金充裕,说不定,教授转行当创业家呢。
廖美香:香港正在推进科研创新之际,您为何要成立一个高等研究院?
郭位:我告诉您一个故事:有一个司机喝醉了开车,警察问他为何醉酒开车?他答说:因醉酒不能走路,只好开车。走路就好比是做研究,开车就是教学;如果路都走不好,怎么能开好车?同样研究做不好,又怎么可能做好老师?我七年前到城大说便说,优秀的院校一定是教研并重的,而基础便是做研究。
现与十年前差别很大,当时没有iPhone或微信,现在是人们广泛使用,这些先进科技是依靠研究基础发展过来。因此,院校要进步便要有研究基础,教师要做研究,并带来先进的概念,所以我希望成立高等研究院作为催化剂,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可进行跨学科探讨,也依赖他们网络带来新的面孔,激励及支持城大的研究。我们不要只靠欧美的学人,将来亦会邀来亚太各地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将前来进行一个时期的访问。
城大高等研究院的工作分为三方面︰设立院士制度,邀请世界杰出的访问学者到来开展创新的研究,并指导博士后、研究生及本科生学习;与世界著名学术机构结盟,携手开拓研究,以创新思维应付全球性的重大难题;举办会议、研讨会及工作坊,促进香港、内地及海外学者的学术交流。
廖美香:郭位教授您是四料院士,城大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团队除了您,还有那些专家?
郭位:高等研究院旨在促进科技发展与创新。研究团队由国际领先的跨学科専家学者组成,包括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国科学院院士)及杰马里·莱恩教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科学院院士)。另有九名国家级院士,其中有擅长生物数学的菲尔兹奖及沃尔夫数学奖得主史梅尔教授,精于能源材料的刘锦川教授,强于应用数学的菲立普.希阿雷教授等。我们还邀得何大一教授及李开复博士担任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分别从健康及科技研究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廖美香:上月城大成立了高等研究院,同类型的研究所在亚太地区为数不多。该院将响应现今全球面对的那些难题?
郭位:高等研究院将结合科学、技术及人文学术研究方法,拓阔知识领域,深化全球联系,为现实世界问题及人类福祉作出贡献。
研究院将筹集资源,在初步阶段主力研发健康一元化、数码化社会、智能城市三大跨学科主题。以智能城市来说,我们该如何有效利用能源?具安全、环保又有持续性?例如未来电动车如何节约能源?至于数码化社会,港人智商高,却不是发明者,而是大用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重视但在缔造数码社会怎样作贡献呢?智能城市也要跟社工一起合作,解决贫富悬殊(的问题)。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专访香港城大校长郭位:香港科研成败在于政策